【主义主义·纯娱乐番外】爱情大全(祝大家牛年大吉!)

__________________
1-3-2-3里目的论中心化到爱情,I-L-U和太一-心灵-灵魂的三元论的组合
模型规则:
⊙场域论贯穿统领后面3个论域
场域论和本体论是不可见的,前现象的。认识论和目的论(整个场域的目的,场域最后贯穿到目 的论)时可见的
⊙场域论和目的论时贯穿的,可以发生短路,即他们如果契合了,是可以完全忽视中间2个论域的
⊙PS.一般哲学更多是讨论本体论和认识论,普通人理论活动也会具体的反思这2个维度
⊙场域论和本体论都是本体性的,进行了主体化,变成了认识论和目的论,他们是个加倍关系(发 生在前一组的就是不可能的爱情,这里的操作/切换是无法被体验/符号系统表征的,把握不到, 会有一种震撼效果)
1. 一般/肤浅的爱情
★两个人前面2个维度是一样的,后面2个格互换,容易产生爱情。例如:1-3-3-4的厌女症容 易被1-3-4-3唯美的享乐主义(致命诱惑的蛇蝎美人)吸引的
★后2格互置是因为必须通过互置来产生错认,产生不可能性,互相把彼此解放出来。你的 目的论等于我的认识论,我的认识论等于你的目的论,恰好短路了,互相认为他是我想要 的
⊙比如1-3-3-3的排他的集体主义就很难找到爱情,无法体验肤浅的爱情
⊙比如1-3-3-2道德严酷主义(在目的论拧巴,希望看到现实中忠贞的爱情)会爱上1-3-2- 3现代新柏拉图爱情主义(体验到1-3-3-2行为上具有某种对抗性,反而觉得是勇敢 的),他们互相看到彼此所匮乏的东西、不能坚持到底的东西。一般前者男(狠,典型 伪君子),后者女(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容易一见钟情的
2. 深沉/神秘的爱情(理想上)
★ 第一个维度相同?最后2个格互换,本体论维度是缺失的运动模式/有欠缺的。本体论意味 着神秘性、不可知性
★比如1-1(更坚定的,Phallus)-2-4建构虚无主义/解构建构论(男)会爱上1(女有加成,?有瑕 疵的1,虚的)-3-4-2冒险精神的永恒主义与之间就会发生深沉的爱情,因为前者没有3,不懂得中心化,会看到后者身上特别有自我,人格特独立..
★比如激进分子很容易是4-1-2-2(无限革命、原教旨马克思主义),很容易陷入到X-3-2-2的 人,比如1-3-2-2现代犬儒主义,某种拯救欲?
★比如1-3-2-4(民哲,现代智者学派),1,2,3,4都有,很难有深沉的爱情
3. 不可能的爱情
★场域维度是冲突的,后面可能配2格可能配3格
★最完美的状态:前2格交叉互换,后2格也交叉互换
⊙比如4-1(原教旨leftist)的人和1-4的人,1-4的人普遍挺孤独无助的,心里没啥依靠。 4-1的人用他所实践的那套行为去建构场域论的框架体系。普通人误以为他的行动/具体真正的实践(瞄准目的是重建/设定/革新秩序)是可靠的?他们之间会有一种非常幽默的误认
⊙前2格很容易滑动,4-1受到挫折就会回到1-4,所以是爱一个他能拯救的人,反过来 也是
比如4-2(leftist)的人和2-4的人。本体论对普通未反思的人,认为是场域中最值得依 靠的力量
★为什么不可能,因为场域上是极度冲撞的,他们极度拒斥彼此的,挑战了场域论的一贯性/ 一致性。如果他们能结合后,吐露心扉,把话说透彻,是有颠覆性的力量的。一般而言他 们会有深重的误解,彼此谴责。前2个维度是看不见的,无法体验,隐藏的,只能从前2个维度的缝隙里和不一致里体验出来
⊙比如4-1的1会更赤裸裸,1会涌出来,他的1是统领后面2个的,基本扮演秩序的角 色,所以普通人1-4会误认他是1开头的,但后来会发现他的第二格不是4,本来还会 幻想对方是不是也是虚无主义的,没想到他在本体论维度上很硬。可能最后2格配好 能让他们有肤浅的爱情,以为第1格是相同的,就去找本体论是不是一致,这个世上 值得依靠的力量是否一致,我要孤独无助,就会把4-1看成是1-1男权主义智序,不 可避免产生误解的,因为第一格统领后面,如果是4就让给第二格了。所以1-4会以 为你行动表现出的秩序性是你信仰的潜伏在后面的宇宙图景,本来准备开始肤浅的 爱情了,但是4-1说我不要小布尔乔亚爱情,我要的是革命性的爱情,想把你同化成 4-1,超越爱情
⊙比如4-1-2-2的男性爱上1-4-2-2的女性,会强迫她也变成4-1的,扭转过来,通过1的 实践让她场域论变成4,一起革命性。1-4会误以为4-1的行动是场域的1而不是本体 论1,以为他还是虚无主义只是在伪装,只追求小恩小惠的庸人,没想到他是来真的
★UP:为leftist展示了这个结构,当不认为你有必要去玩这个符号学游戏
★4种场域论/原初力量的冲突、纠葛、争执,这些都是不可能的爱情,当它降临的时候都是神圣的 。
⊙1形而下学-整全,2形而上学-对抗,3观念论(唯心主义)-中心化,4唯物主义-开放,4 种基本姿态的纠葛,提现在6种原初爱情,用新柏拉图主义三段论梳理(太一-神圣/不可能性/外密性的点、心灵-范畴政治学/符号秩序博弈论、灵魂-中介调和/审美/爱欲/ 世俗)
⊙I-L-U是3-4结构主义者和4-3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爱情。作为不可能性节点的就是自我/ 主体性,阿尔都塞在面临具体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所持的立场。里面始终处于交锋对抗状态的是关于爱本身,非常正统的爱情。批判意识形态征召的质询的一 个阿尔都塞主义者爱上一个现实的USSR(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女特工这种 模式。他们自己的审美、爱欲、世俗的维度都是让渡给对方的,把对方变为美的, 爱欲留意在对方身上
⊙U-L-I是2-4反形而上学和4-2列宁主义之间的爱情关系。两种激进的思想相互吸引, 不可能性是投射在对方U身上的,彼此博弈的领域还是爱本身,最后实现都是通过自 我,相互促进,而彼此无法说服(相互维持神秘、炽烈的爱情),变成一种自尊的爱 情,不是觉得自己内在怅然若失,而是他好神秘,爱情引发了自尊(某种意义上自恋) 的结构
⊙I-U-L是2-3我思形而上学和3-2辩证法之间的爱情。同样不可能的还是主体性,双方 博弈的焦点是3,2本身就已为冲突和争端,本身无法绝对化,但是3会被绝对化。辩 证法家认为主体性起到的作用是贯穿于整个场域的秩序内在的,而我思形而上学认为主体是后来派生出来的,主体性并没有那么原初的本体论位置,主体性只是原初 对抗的附带产物而已。面对彼此,迷失了自己,这种爱情是自我迷失,冲突的焦点 在U他者/对方上,都想用某种方式去争取对方,争端是他者的他人性是如何被建构 的,你所爱的人/对方的主体性是如何被建构的,是很冲突、动荡的爱情:你太小瞧 自己了VS你太狂妄了/把自己当回事了→双方都动摇了立场。冲突的焦点都是依靠 对方/所爱的人来建构自己的主体性,符号学秩序博弈的场域发生在对方的心灵里, 他心问题,最后呈现出的是LOVE本身,第三人称视角的爱本身,因为他们把主体性 都往前排了,最后会显现/具象化出来的是爱/符号学秩序本身(他们觉得微不足道的 东西)
⊙U-I-L是1-4和4-1之间的爱情,不可能性都是他人,对方/所爱的他者的不可能,天人 交战的场域都是自己内心,实际爱情是某种完美的、爱欲流露出的ML
⊙L-I-U是1-3唯我论和3-1现象学(死板的观念论)之间的爱情,博弈中心是主体性的内在 架构(陷入第一人称的天人交战),不过是比较肤浅的博弈,不可能的是爱本身,这两 种人相爱会陷入一种爱是否存在/我们是否真正相爱这种纠葛、拉锯。最后实现的时 候爱欲都是投射到对方身上去的,如果相爱是拼了命对对方好的一种爱,而不是对 等的,而是激烈倾注到对方身上去的,这种爱情是可以突破唯我论和现象学的内省 分析的严苛性的,具有某种超越性
⊙L-U-I是1-2宗教实在论和2-1在场形而上学之间的爱情。更多围绕某种神圣性,怼他 们来说神圣性都是不可能的,所以爱本身也是被设立为不可能、超越性的点,双方 可以共享的某种立场。天人交战的地方是对方的他心问题,他到底是真诚/是否骗我/ 值得爱在哪里,纠结是不停第二人称内省(你…)。爱情对1-2来说就是不可能的东 西,意味着本体性力量要让出去给他爱的具体的人(Vs God),拉锯在U你到底是志高 的Being还是具体的人,而对2-1来说也是没有主体性维度,如何给予对方位置?他们很难达成共识。
⊙如果I在最后一格,自尊的爱,就意味着与自己和解;如果最后一格是U,意味着奉 献、牺牲式的;如果最后一格是L,意味着不可能的爱情被建构起来了,非I和U,中 间产物,急切的表现出极度炽烈的爱欲
⊙UP最理想的爱情:1-4-2-3和4-1-3-2;1-4-3-2和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