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计划:深度解析《终极体验》《齐日迈》《太空的奇侠基曼》《番茄餐厅》《双面》
第一集《终极体验》 4.8星
目前我认为堪称最完美的一集。
不论是叙事插叙、分镜、画面技术,剧情紧凑完整,完全不拖沓,
尤其悬念铺陈、结局伏笔回收,皆令人惊艳。
这都是导演编剧团队功底纯熟的体现。
结局:
道长是警察乔装,
整个过程看似是濒死的富人灵魂占据新躯体,犯罪分子成功金蝉脱壳获得重生;
最终剧情反转(和开头呼应),
这实则是警察根据多条犯罪线索,设计的一场“请君入瓮”的赛博朋克般的抓捕戏码。

罪犯基本情况表格和照片,在开篇已经交代。
Case# 322789 ,编号:1001284975;「罪犯基本情况」姓名:费o居,出生日期:1975年6月1日,职业:商人,身份证号:51030619750……,户口所在地:山西阳家……,居住地:重庆市渝北区……,照片是躺在床上濒死的人。
这些信息,是开篇警察审讯的犯罪分子本人费某,其意识灵魂居住在主人公小凯的躯体内。
虽然金蝉脱壳,但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无处可逃。
同时,对应开头特写“ 相信科学,拒绝迷信”,令人非常饶有余味。

科技实为内核,迷信变成外衣和手段。
当科学和法制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性冰冷,愿意“放下身段”并乔装成对方能接受的样子(哪怕是“迷信”),便是充满人性质感的科学与法制。
这是具备学院理论和商业动画双重水平,有院线上映潜质的作品。
导演太完美了,简直毫无瑕疵,个人觉得少了些留白。承认我是鸡蛋里挑骨头。

关于《齐日迈》、《太空的奇侠基曼》、《番茄餐厅》这三部明显的成人动画,有深刻的成年视角。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真正优秀作品,都是一面镜子,照见的是自己。

第七集《齐日迈》 5星
虽然主题老套,但是恰如其分的适合每一个面对过无数次失败的成年人,当面对失败到已开始躺平,无法再像曾经少年意气风发那样鼓起勇气承担的时候,齐日迈就是最好的一剂良药。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是要赢过对手吗?(竞争者/理念不同者)
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马上不知时历变,回来未半早经年。——《何满子》敦煌歌辞
当你站得越高,对手便越强,总会面临失败的风险,一次又一次的输掉,自己曾引以为傲的尊严。
人嘛,总是会输的,外面的输赢有多重要?
更重要的是,别一直输给自己,别一蹶不振。
勇气,就是重拾起 战胜自己绝望的一股力量。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执着地热爱它。
——罗曼·罗兰
这句话,小学初中就知道,但是切身体会,还是在社会摸爬滚打个三五八年之后。
分镜不错,而且使用的恰如其分。
正面的积极的作品,永远有更多的光芒,可以照进心间,让人感到一丝温馨。

《太空的奇侠基曼》 4.5星
荒诞不经,反讽,寓意深刻。
(我看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艹,太牛了,这是讽刺老霉吗?高级黑)
其中一个角度,当我们站在“正义与道德的制高点”成为权威为之作战时,
可能实则却是对“正义与道德”的绞杀。
反而深陷入道德的悖论之中。
(关于道德,我更爱康德推崇的最具人类崇高美的道德观)
最后,怪头看到人群、街道、广告牌无数和巨大的基曼意象,令人震撼。
其实,每个人早已被深深烙印上了“基曼”,每个人都是“基曼”。
值得反思。
但这种反思,较难让观众直面内心。
人,最简单最直接最容易 的选择,永远都是向外攻击和发泄情绪。
直面自己,永远需要《齐日迈》中的勇气。

《番茄餐厅》 4星
和太空的奇侠基曼,是硬币的一体两面。
当人们被权威灌输了固化的理念和方式的时候,
为了迎合大众的正确,逐渐丧失了自己独特的纯真本心,这本质是一种残酷的自我腌歌。
但是恐怕我们已经没有勇气,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只能在梦中实现。
主题略显沉重,虚无主义。

不太喜欢《双面》
问题之一:情节不合理。
少年第一次杀人时,干脆利落,不像初犯。而且抢钱就抢钱,无仇无怨,看到匕首为什么就非要拿起来杀人。举刀杀人时,当时少年没有自身并没有被威胁,没有人身伤害,就是主动犯罪。为什么,就精神失常?
问题二:感觉是因为掩盖情节的不合理,就为了蒙太奇而蒙太奇,有禁闭岛和致命ID的痕迹。这部的叙事结构,并不是《记忆碎片》中逻辑合理的碎片化记忆。
关于开篇主题:
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
善念在心中萌发,觉察到它,就能扩充这种善念;
恶念在心中萌发,觉察到它,就能遏制这种恶念。
最早源自南传佛学中的正念觉察,也是后来大成者王阳明的教导。
《双面》并没有准确扣题。
在自我持戒和修行之中,觉察才是起步时最重要的。
当面对两种选择,一种向善,一种向恶。
为什么动画在每一次主动权在自己时,却仍旧选择了恶,去杀人?
感觉有点无厘头。
毕竟是一种杀人的故事来讲道理,但感觉并不适合青少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