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考研题库资料及真题摘录
以下是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考研题库资料及真题摘录供考生参考!
参考资料: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全套资料【笔记+题库】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精讲【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注:本资料查找使用方法见文末!
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考研真题题库视频网课部分摘录:
新闻选择的依据[东北师大2004年研]
答:新闻选择的依据是指在实施新闻选择的过程中,传播者受到的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表现为传播环境和传播控制的制约。传播环境包括媒介生态和传播生态两个方面。媒介生态指媒介生存与运作的外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国际环境;传播生态指新闻体制、法制、规章、社会心理等与传播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条件及交通、通讯、物资供应等同信息物化过程相关的物质条件。传播控制是多方面的,包括国家、政党、社会集团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制裁等手段的控制,也包括社会舆论与行业组织的监管,还包括传媒内部新闻自由体制的调控等。
新闻生产场域
答:新闻生产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场域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提出的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各个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这种关系处在不同位置上,有不同的矢量,对新闻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或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新闻生产的场域是各种不同力量之间博弈的场所。新闻产品是各种力量博弈的产物。
新闻的“共同兴趣
答:新闻的“共同兴趣“是指新闻要反映社会大众关心的事实,而不是个别人关心的事实。新闻的共同兴趣是建立在受众对当前变动事实的共同关心的基础上,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提倡共同兴趣会把阶级性丢掉。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不管宗旨、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须考虑受众的共同兴趣。

硬新闻[北邮2021年研;浙江理工2019年研;山西大学2017年研;西南大学2016年研;北京师大2014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暨大2011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北京大学2008年研】
答: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订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有些场合,甚至失之分秒,差之千里。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报道尽可能地准确,信息尽可能地量化。
编码与解码[南京理工2011年研;北大2010年研;复旦2010年研]
答:编码和译码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运用符号系统对信息进行内储和外化的两个互相关联的步骤。编码和译码的对象都是新闻传播内容符号化后的讯息。编码是指传播者对所传递的讯息、符号、信号进行必要的技术转化,也包括按照既定程序和受众经验的期望,对语言、照片和图表等进行系统的选择。传播学将传播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编码。译码,又称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将转化后的讯息、符号、信号还原,将它们译成它们所表达的内容,也即通过感官获得信息,并加以理解。传播学将受传者对信息的处理过程称为译码。
公平原则北大2006年研]
答:公平原则,又称“平等原则”,是指新闻传播的公正性,即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公正性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公平原则的含义是:传播工作者负有社会责任与职业道义,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地从媒介获得信息,发表意见,进行申辩和反对他人观点的权利与机会,传播工作者不享有传播自己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并以个人意见与片面事实压制他人意见与其他事实公开传播的特权与自由。
客观性报道
答:客观性报道大致包含三层意思: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记者不应该对事实发表评论,把意见和事实分开,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操作方法有完整,即把构成该事件的主要事实和盘托出;平衡,即当社会上对某一事件有多种不同的意见,或双方当事人发生争执时,报道应让各种见解有同等的表达机会;运用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运用引语;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等。

简述不客观传播的表现及其克服。
答:(1)不客观传播的表现
①把客观性同“有立场”对立起来。这种观点认为新闻媒介既然从属于特定的阶级、阶层与社会集团,那这些媒介上的新闻报道应有立场,而强调客观性、坚持客观报道,是模糊甚至抹杀立场。②主张新闻通过附加外来成分以表明报道者的功利目的。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读者难以从客观报道中体会领悟到记者的立场与观点,因为“读者的水平太低”或“客观报道太隐蔽,让人难以领悟”,所以不如“直接表态”。③提出客观主义原则,主张新闻只记录发生的事实,不主张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与组织。
(2)不客观传播的克服
①不能把客观性同“有立场“对立
客观与立场并不矛盾,新闻报道者的立场与倾向,如果通过客观报道,即通过对事实的精心选择与组织,通过对事实的忠实而具体的表述,完全可以甚至更加出色地表达,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②要反对记者“直接表态“的做法
附加于新闻的“外来成分”,如“记者说“或是引用大量中央文件,成为纯理论的论证,违背新闻报道的规律,使新闻变得苍白枯燥,失去活力,要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③坚持客观报道,反对客观主义
客观主义搞的是“纯客观”,这种做法或是不负责任,对受众不加正确引导,或是别有他图,在所谓“不党不私“不偏不倚”的口号下,传播错误的信息与主张。客观报道原则同客观主义有根本区别。
.......

>>>本文为多资料汇编>>>完整版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
>>>资料查找>>>同名网站/公众号【攻关学习网】>>>查找>>>
>>>或直接点击/复制/搜一搜/下方网址查找
http://ggw.100xue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