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日本和欧洲,中国古代头盔真没有存在感吗?【九州纵横】

中国古代头盔
商周 青铜纹饰胄

盔顶有铜管,可插缨饰
内部粗糙,可能再垫一层皮革做内衬
但使用者身份不俗,出产较少
春秋战国 铁制头盔

皮胄(上漆防腐与装饰)

防御面积增加,耳翼部分延长,扩展到颈项部分。
秦 披肩甲片

但以上制作依然麻烦
皮质甲片为例

大部分士卒任然没资格戴头盔
秦时,军官戴帻,骑兵戴冠,步兵戴帽或扎发髻,铁质头盔少
汉 铁制头盔甲片小而精

汉朝环首刀(百炼钢)
三国时代技术用于制甲
南北朝到隋唐五代
和平年代多美工(雕塑、壁画、帛画)
战争年代卷防御
如南北朝,高级将领与精锐军官头盔“顿项”加长


士兵头盔
讲究“性价比”
如北朝铁兜鍪,无胄顶,“顿项”较大,脑后可开合,可调松紧,较轻便,省用料
另推测,当时有只防护前额的“首铠”

此时头盔新作用:将领带缨有一定战场指示作用,帮助己方士兵辩识行动方向;插上饰品,明确等级划分部队;威慑敌人
思路延续至明朝
商代 部分面具

唐代 有些武士装备狻猊等异兽与凤雀造型兜鍪。部分军官顿项翻起或斜卷,视察营地或中军指挥可壮己方胆气
五代 兽面饰头盔

但直到宋代,很多普通士兵仍只有衣甲没有兜鍪,只能戴皮笠子
宋朝改变:灌钢法(南北朝时期发明)制头盔,甲胄制造业成制式
宋时,对头盔防护面积要求提高(远程武器发展)

金 头盔同样发展迅猛
元 部分吸收西域技术,铁网锁子甲编缀方法用于头盔制作
为防御管制火器,采用布面甲作为主要材料

此时一些头盔会几乎拉满防御力
11:47
元的精锐部队主要配置用新型布面甲增强防护的笠盔和铁胄,为明清盔甲奠定形制
总说,始于商代,战国选材变多,两汉扩大规模,三国到宋元技术越发成熟多点突破。由于时代变迁,很难反复出现一种“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