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诺夫斯基物理学讲义 篇目5 / MEGA粒子炮与光束步枪(Beam Rifle)

米加粒子炮(MEGA Partical Cannon)
自从U.C.0075年5月Zeon公国军率先成功开发出第一台稳定的MEGA粒子炮以来,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它已经与米诺夫斯基热核反应炉一同成为近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最初的MEGA粒子炮因体积巨大而仅能运用于舰艇等大型武器平台,而随后的开发转向应用于大型MA,甚至MS可搭载的小型化MEGA粒子炮。

既然说到MEGA粒子炮,必须先从MEGA粒子这种特殊的重金属粒子谈起。从米诺夫斯基物理学讲义的前几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分为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两种,两者呈对状存在。将带不同电荷的两个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加以缩退、融合,便形成一个中性的『MEGA粒子』。在缩退的过程中,一部分质量会转化为MEGA粒子的动能。吸收了这部分动能的MEGA粒子在蓄积至一定量以后,会以『弹』的形式发射出去。当然,这种发射仅仅是一种无序性的扩散,要想真正将它作为武器使用的话,还必须经过I Field所形成的『炮身』进行反复的收束和加速。
通常一门MEGA粒子炮由发生区间、蓄积区间、成长区间和射出区间四个部分构成。由于成长区间拥有多个收束/加速管,所以一般MEGA粒子炮往往具有一具长炮身。
在确定打击目标之后,发射信号由本体CPM(Computer Performance Monitor)通过基座连接部位传送至炮内CPM。能量电容产生的强力I力场对发生区间的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进行压缩,使其缩退、融合,从而形成MEGA粒子
接着,高能状态的MEGA粒子被送往蓄积区间,并在那里蓄积至一定的值。
达到此值的MEGA粒子被送往Beam发生装置并得到释放。变成光束状态的MEGA粒子在通过成长区间内数个环形收束/加速管,由I Field对MEGA粒子进行收束和加速,提升MEGA粒子的发射距离和贯穿力,使其达到可发挥最大破坏力的状态。
最后,完成上述过程的MEGA粒子被安置于发射区间的弹道上,调整指向目标,并可以通过偏向管进行弹道修正

MEGA粒子炮的小型化发展之路看上去只有一步之遥,却如同旧世纪的热核反应堆小型化一样的困难。由于其能量消耗过大、及MEGA粒子形成装置小型化技术迟迟得不到突破等问题。在小型化技术上遭遇瓶颈的MEGA粒子炮,为自身的质量体积和能量消耗所累,其更进一步的发展似乎陷入泥潭。正当MEGA粒子炮的开发方—Zeon公国军还在为这两个问题头痛不已的时候,联邦军却先发制人,在从Zeon叛逃的米诺夫斯基博士的帮助下,于U.C.0076年成功开发出划时代的新技术— E-Cap(Energy Capacitor)。(但在机动战士高达 THE ORIGIN第四集《命运的前夜》中,米诺夫斯基博士逃亡期间,在联邦与吉翁交战时被损毁的钢加农最初期型压死;实际开发者应为其徒弟、阿姆罗·雷的父亲迪姆·雷)

米加粒子炮小型化的关键技术
E-Cap(Energy Capacitor)
E-Cap是一种能够将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储存于高能压缩状态的能量库容装置,在此基础上只需额外添加少量能量,便可触发储存的高能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使其融合为MEGA粒子。
E-Cap由MS基地或运载舰只的能量电容器(Energy Condenser)提供填充。有了E-Cap,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退缩过程所必须的大型系统不再必要,光束武器系统终于找到了这个缩小体积、扩大泛用性的突破口。联邦军在此基础上又将E-Cap技术进一步完善化,在成功得以小型化的MEGA粒子炮上搭载高速射击用加速环,从而制造出可与战舰搭载MEGA粒子炮威力相并肩的高速射击兵器,这便是MS用光束来复枪(Beam Rifle)。光束来复枪(Beam Rifle)的出现令联邦军的军备水平有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高,同时也为便携式光束武器在今后的发展指出一条新的道路。
光束步枪(Beam Rifle)
光束步枪(Beam Rifle)因自身与旧世纪中名为『Rifle』的武器具有许多共通点而得名。为配合MS用兵器的要求,它的外观被设计成枪型,作战中由MS挂载携带。值得一提的是,MA的小型化米加粒子炮与BIT(浮游)兵器均装备有与其属性相同的结构,但是为区别起见,通常它们还是被分类为粒子炮(即使大多数BIT比主流光束步枪的功率低)。 虽然光束来复枪在大小形态方面与原本意义上的MEGA粒子炮的有着不小的区别,但因其发射的是米加粒子束,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它依然属于米加粒子炮的范畴。光束步枪自身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类型划分,但通常情况下大小和出力都可以作为区分标准。具有较大体积和出力的光束步枪(Beam Rifle)往往被称为MEGA光束步枪(Mega Beam Rifle)。

由于联邦军领先研发出E-Cap技术,所以他们对光束来复枪(Beam Rifle)的开发也相应较早。在一年战争的『V作战』(V Operation)时期,联邦军就已将最初开发的光束来复枪(Beam Rifle)投入使用。最先配置于MS的光束步枪(Beam Rifle)由B.O.W.A公司生产,分别是RX-77所使用的的BOWA·XBR-L和RX-78所使用的的BOWA·XBR-M-79-07G。在初次投入战场的时候,它们显示出足以匹敌战舰主炮的强大威力(这里指的更多是性质相同,光束步枪单发米加粒子束和战舰级不是一个量级),大大震惊了Zeon公国军将兵。联邦军早期运用的光束来复枪(Beam Rifle)一般安设有目标示波器和枪身保持用前手柄,此后联邦系Gundam Type和GM Type MS所配的光束来复枪(Beam Rifle),多数以此结构为标准。

Zeon公国方面,由于米诺夫斯基博士转投联邦,其Beam武器研究的进程被迫大幅度延缓。一年战争末期之前,M.I.P公司仅能建造供MA使用的大型米加粒子炮。尽管MS-09系列不少机体也都配给了测试用的Ex-T2-2型光束火箭筒,但这种火箭筒其实是姆塞级轻巡洋舰甲板炮的缩减版,使用内置小型米诺夫斯基反应堆供能而非E-CAP,能源用完后需要经过大约10分钟时间来充能。不过这种光束火箭筒最终也没能进行批量生产。由于缺乏E-Cap技术的支持,这种内置反应堆且使用效果并不理想的MEGA粒子炮与真正意义上的光束来复枪(Beam Rifle)依然有很大区别。

体会到光束来复枪(Beam Rifle)战略意义的公国军加紧了对其核心技术——E-Cap的开发和研究,终于在U.C.0079年末期成功掌握了这项技术。MS-14 Gelgoog成为公国第一部配备光束来复枪(Beam Rifle)的MS,不过由于当时战争大局已定,它的出现并没能挽Zeon军的颓势。MS-14 Gelgoog所使用的光束来复枪型号也有很多。



光束步枪存在的不足与E-Pack能量包的诞生
光束步枪(Beam Rifle)的出现,固然深刻影响了U.C.世纪的军事格局,不过它也并非没有缺陷,在光束步枪(Beam Rifle)实际投入使用的初期,E-Cap的有限容量在被证明了是其最大的弱点,例如RX-78 Gundam的光束步枪只能够发射16发光束。一年战争结束以后,随着技术进步,E-Cap被优化成可以像弹匣那样更换的模组化E-Pack能量容器。

当可更换式E-Pack能量容器装列装后,一部MS可以不用多带整枝的光束步枪,只需要一枝能更换E-Pack的光束步枪以及数个E-Pack就可以在战场上用更换弹匣的方式来更换光束步枪的米氏粒子供应。一年战争结束至今,军事科技依然保持迅猛的发展态势。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E-cap有限容量问题的基础上,光束来复枪(Beam Rifle)作为MS的标准携带武器开始得到广泛运用。
尽管如此,一些问题依然有待解决。例如:利用I Field对Beam的客观偏向作用,能够强行改变任何大部分出力的光束来复枪(Beam Rifle)的射击线路,从而达到有效防御。此外,在大气圈内或水中使用光束来复枪,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它的威力,暴露于不同天气条件下时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但这些缺陷相比光束步枪强大的威力与便携性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光束步枪(Beam Rifle)是MS代名词一般的标准携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