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材料就是不断试错改错的过程
粉丝提问:我是公文小白,刚进体制、刚进材料岗、岗到综合岗,我该怎样学习写材料啊?
在直播中、在后台私信中,很多弟弟妹妹都在问这个问题;明叔在年轻的时候,也经常为这个问题头疼。
可以说,从2003年开始从事材料写作工作,我应该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纯纯的“材料人”,那些“老材料人”身上的“病”,我都有;那些“新材料人”踩过的“坑”,我也都踩过。
所以,如果非要用词语来形容,我想应该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坎坎坷坷……
回首来路,这20余年所经历的东西,根本不是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所能涵盖,但我还是觉得,作为“材料人”,首先得有热爱,那种发自心底的热爱;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有那么一种感觉和认识,那就是:我所做的事,是值得的!我所写的文,更值得!
只有具备了这种认识,才有可能真正于万千文字中找到那一缕生机,才有可能于百转千回中抓住那一丝梦想,才有可能于迷蒙黑夜中追寻那一道光亮。

①
错了千百次而始终不悔!
学写材料的头几年,甚至是头十年八年,我都是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东一头西一头,屡次碰壁后又屡次舔舐伤口再出发。
特别是最开始的时候,我尝试了无数种方法,想要尽快走上材料之路,但均以失败告终。
第一种:
到处“搜刮”资料,只要我能看到的、碰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无论是文字版的,还是电子版的,全部都搜集到自己手里。可以说,当时搜集的资料不少,动辄几个G,但真正看过的,或者对我自身提升真有巨大帮助的,少之又少,微乎其微。
第二种:
下决心要精读精血文稿,导致自己所遇到的文稿,每一篇我都想精读细读,结果哪一篇都没学明白,到头来既浪费了时间,还啥都没学到。
第三种:
全面撒网啥都想学,想要一步登天、“一口吃个胖子”,结果不过两三天,就发现要学能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各种材料铺天盖地,我就一个人,每天就24小时,如何能学得过来?如何下手去学?又怎样知道哪些是重点?我到底应该如何去做?这在当时都是我自己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重大难题。
第四种:
单学提纲,把无数文稿的提纲全部提取出来,弄了好几百页,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专门去学习背记,结果是背了前面忘后面,记住后面忘了前面,根本不起作用。
第五种:
买书看书。可以说,我们材料人,无论是谁,都会有几本或几十本公文材料写作“私房书”。我不知道别人什么样,反正我个人就非常不适合通过看书来学写材料,书读了不少,但没有哪一本对我有真正的“引路”作用。每次都读百十来页,但放下书本,却还是有一种“一无所获”的感觉。
那么,我以上所说的这些“失误”就一点作用都没有吗?也不是,它们至少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错的;明白了什么是错的之后,也就间接知道了什么是对的。
所以,我以错为基础,进行了大胆改进,这也是我要讲的第二个话题。

②
改了千百次而始终不厌!
无论写材料让我怎样痛苦,但我都并不觉得苦,因为,选择其他的路,恐怕比写材料更苦。因此,我开始改——彻底改。
第一,要广搜更要精搜。
我并没有全盘否定之前的做法,而是区分类别,哪些材料是需要量的积累,哪些材料是需要质的提升,分好类,对于那些需要精搜的,我会花更多心思,甚至,我会逐字逐句进行摘抄和背记,以期自身快速成长。
第二,要精读更要泛读。
改变那种啥都学、啥都看的情况,而是选择与工作最接近、日常最实用、任务最需要的文稿,每一篇都精读细读;对于那些工作联系不紧或眼下不是特别需要的文稿,我会广泛涉猎,作为自身的理论储备和材料储备,进行天长日久的广泛性的积累。
第三,要全面更要专精。
改变之后,我不会在什么都学,而是集中主要精力“一门深入”,比如,在学材料第一年,我就专门学工作汇报写法,我学了一年半的汇报,这期间别的材料我几乎不看,除非是工作需要,就专门把精力和心思都用在汇报上,一年半之后,我通了。
第四,要提纲更要思维。
专门学提纲可能作用不大,但我把提纲放在具体文稿、具体语境中去学习、去体悟;不单纯地背记体例和套路,而是更注重学习方法,探索列提纲的规律,从中找出共性的、个性的,便于以后自己使用。
第五,要看书更要实操。
书,我是肯定不会再花大精力去看了,我满足于用的时候能找到就可以,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练笔上,这是我的一个巨大转变;能写是一道关,敢写更是一道关,我得首先让自己变得敢写。
③
熬了千百次而始终不弃!
我感到,与其说是写材料,不如说是熬材料;与其说是熬材料,不如说是熬心血,这应该是所有材料人的“共识”!
通过熬材料、熬心血,我渐渐对材料有了那么一点熟悉、把控、拿捏的感觉,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干工作远比学文字更重要。
不能就着文字学文字。这种做法,永远写不出好材料。明叔在直播或培训课中经常提到,公文写作写到最后,比拼的一定不是技巧,而是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因此,要把学材料的重心放在研究工作上,这对我们材料人来说,是一个巨大转变。
第二,一门深入远比普遍撒网更重要。
不要幻想我在几年之间能把所有材料、所有文种都学会,那是不现实的,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但是,我们可以一门深入、只学一种,最终达到“一门通、门门通”的境界。这个,是现实存在的,不需要怀疑。
第三,找规律远比找窍门更重要。
对于“窍门”,我认为是小聪明,更是低层次的水平;而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则需要有更宏观、更系统、更抽象、更哲学的思考和悟性,这个就需要我们心心念念、萦萦系系,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终有所成。
第四,找名师远比自己悟更重要。
明叔本人是做培训的,说这一点可能有点搞宣传的嫌疑,但是我还是要说,选择名师、跟对名师、学习名师,太重要了。如果时光倒退20年,我能遇到一位好老师、能遇到一个好的培训班,我绝对会拜师,绝对会参加培训。对于提升自身、培养自身,我绝对舍得投入的。就像在直播中明叔所讲,无非就是一顿饭钱、一两套衣服钱,投就完了。
啰嗦了这么多,总之一句话,材料人,要敢于错、勇于错,因为,没有错就没有对!各位弟弟妹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