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2国考「定义判断」难题解析

全文字数|9.1千
阅读时间|28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苹果理论」在定义判断中的运用
2.不要被表面的描述所诱惑
3.定义词的每个要素都应该去核对
4.了解历史典故,理解事件背景
5.不要急于选择存疑项
6.2013国考最有争议的题目
7.吃透定义要素要表达的含义
8.任何言语类题目都不要脑补
9.不要望文生义
10.仔细审题可以避开的小陷阱
本文为2014-2012年年国考「定义判断」难题(正确率≤60的题目)解析。

一、「苹果理论」在定义判断中的运用
【2014国考87题】扩大论题和缩小论题在辩论赛中很常见。在相互的辩驳中,辩手们常常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以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同时为了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辩手们又常常故意缩小本方的论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A)将论题「中学生异**往弊大于利」解释成「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
(B)将论题「人性本恶」解释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
(C)将论题「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
(D)将论题「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A)将论题「中学生异**往弊大于利」解释成「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
(B)将论题「人性本恶」解释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
(C)将论题「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
(D)将论题「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
正确率27%,易错项C

本题并没有讨论「辩论赛」、「故意」等情况,因此需要浓缩定义词「扩大论题」的2个要素:
将「对方论题扩大」,有助于本方「进攻」
显然AB明显错误。
A「中学生异**往弊大于利」→「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中的「密切交往」缩小了「异**往」的范围属于缩小命题,排除。
B「人性本恶」→「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属于对「本恶」的解释,不涉及对「人性」命题的扩大或缩小,和定义词无关,排除。
C「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是本题易错项。从AB容易排除的程度和本题27%的正确率来看,误选C的考生相当高。
对于C选项,如果无法确定其是否符合定义,则可以将其简化为自己熟悉的事物,例如苹果,这就是「苹果理论」。C的逻辑过程可视为:
「卡车装的苹果是黄色的」→「卡车装的所有的苹果都是黄色的」
该逻辑显然有利于辩论进攻。如果一个卡车装了1万个苹果,那么其中只要其中有一个苹果不是黄色的,就可以驳斥后面的论题。但问题来了,后面的论题是对前面的扩大吗?
分析后可发现,C并没有将「卡车装的苹果」扩大为「卡车和苹果」,也没有将「这一卡车的苹果」扩大为「所有卡车里装的苹果」,也就是说没有「扩大论题」。
D「人性本善」→「没有人不是善的」符合定义。「没有人不是善的」=「所有人(的性格)都是善」。可以发现,D把「人天生的性格」扩大为「所有人的性格」,即把刚出生的婴儿具有的性格扩展到所有人类身上,属于「扩大命题」,符合定义要求。
C的逻辑错在什么地方呢?用一个很流行的词来说,C属于「杠精」,不是在辩论,而是在抬扛。「德国人很严谨」强调点在于对「德国人」这个群体的「整体印象」,而不是「每一个德国人都具有的性格」,两者强调的点不同,反驳后者的角度和反驳前者的角度也不同。
C有很多反驳方式,比如拿出「青岛下水道」这样一个搞笑的谣言举例反驳,拿出「经权威统计」的数据证明德国人的严谨只是表象等,像C这样抬杠是不对的。为什么A选项不是「杠精」呢?因为A是用来防守,而C用来进攻。

二、不要被表面的描述所诱惑
【2014国考92题】矩阵对策是指处于利益竞争的两个关系主体,各自可选的策略有限,且在一局对策中双方得失和为零的现象,即要不成功、要不失败。对策中,一方真正成功的措施应该是,针对对方所采取的行动相应地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应对策略,各方选择的策略必定是自己对对方策略预测的最佳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矩阵对策的是:
(A)齐王和田忌按原条件重新赛马,并约定每局比赛须用同等级的马参赛
(B)劳资双方进行薪资谈判,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最终双方都作出让步
(C)在进入奥运女子排球决赛后,某国家队重新安排队员阵容和出场顺序
(D)丈夫要去踢球,妻子要去看电影,儿子要去游乐园,最后三人去郊游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矩阵对策的是:
(A)齐王和田忌按原条件重新赛马,并约定每局比赛须用同等级的马参赛
(B)劳资双方进行薪资谈判,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最终双方都作出让步
(C)在进入奥运女子排球决赛后,某国家队重新安排队员阵容和出场顺序
(D)丈夫要去踢球,妻子要去看电影,儿子要去游乐园,最后三人去郊游
正确率58%,易错项A

浓缩定义词「矩阵对策」的要素:
「利益竞争的两个关系主体」、「策略有限且为零和关系」、「都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策略」
A「齐王和田忌按原条件重新赛马,并约定每局比赛须用同等级的马参赛」是本题易错项。A看似为「双方的约定」,但关于「田忌赛马」的典故,需要了解其背景。
简单来说,田忌的上、中、下三等马都比齐王的略差一点,根据孙膑的计策,田忌采用了「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策略,以「让一追二」的方式战胜了齐王。显然「重新赛马」的规则是完完全全不利于田忌的,如果按照正常期望,估计重赛的结果是田忌被3:0碾压。那么,为什么田忌同意重新赛马呢?
关于这一点,最好的回答就是「不用去想」。无论田忌是听齐王的话,还是给领导个面子,这都不是需要关注的内容,只需要了解田忌的策略「不是赛马中的最佳应对策略」,确定其「不符合定义」即可。
B「劳资双方进行薪资谈判,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最终双方都作出让步」错误。「劳资双方」显然不符合「零和关系」的定义要素,没有「你成功我就失败」这样的对立关系。
C「在进入奥运女子排球决赛后,某国家队重新安排队员阵容和出场顺序」正确。排球奥运决赛就是典型的「零和关系」,奥运金牌只有一个,为此必然会尽全力去争夺,不存在像劳资双方谈判那样的妥协和讨价还价。无论C中的排球队怎么换人换顺序,最终都是为了赢,因此C符合定义。
D「丈夫要去踢球,妻子要去看电影,儿子要去游乐园,最后三人去郊游」显然错误,因为其中有3个主体,不符合「利益竞争的两个关系主体」,直接排除。
本题A选项很有诱惑力,因为赛马属于典型的「零和关系」,双方又「进行了约定」,但约定的结果对田忌的赛马显然是不利的,这点一定要重视。
该题定义词极其冗长,一定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素。

三、定义词的每个要素都应该去核对
【2014国考94题】红旗原则是指如果侵犯着作权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网络服务商就不能装作看不见,或以不知道侵权的理由来推脱责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适用红旗原则的情形是:
(A)未经用户许可,某客户端软件就能够自动扫描,获取用户个人数据
(B)甲某利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免费存储空间,非法经营盗版影视作品
(C)乙某上传正在首播的某热门电视剧,并被网站编辑推荐到下载首页
(D)丙某通过第三方在有下载功能的互联网电视上获取未经授权的节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适用红旗原则的情形是:
(A)未经用户许可,某客户端软件就能够自动扫描,获取用户个人数据
(B)甲某利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免费存储空间,非法经营盗版影视作品
(C)乙某上传正在首播的某热门电视剧,并被网站编辑推荐到下载首页
(D)丙某通过第三方在有下载功能的互联网电视上获取未经授权的节目
正确率58%,易错项B

浓缩定义词「红旗原则」的要素:
只要「显而易见侵犯著作权」,「网络服务商」就不能以「装作看不见、不知道侵权」来推脱责任。
A「未经用户许可,某客户端软件就能够自动扫描,获取用户个人数据」显然错误,因为不涉及「著作权」,不符合定义。
B「甲某利用网络服务商提供的免费存储空间,非法经营盗版影视作品」正确。甲某的做法「侵犯了著作权」,且「经营盗版影视作品」是没有疑问的、「显而易见」的侵权行为,因此该网络服务商适用于「红旗原则」。
C「乙某上传正在首播的某热门电视剧,并被网站编辑推荐到下载首页」是本题易错项。很多考生都注意到定义词的「显而易见侵权」这个要素,但是却忽略了网络服务商「装作看不见、不知道侵权」这个做法。
C中乙某上传的节目「被网站编辑推荐到下载首页」,代表网站的编辑做出了人工推荐行为,显然该网站不是「装作看不见、不知道侵权」,而是「明知故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其行为比「红旗原则」要严重的多,不符合定义。
D「丙某通过第三方在有下载功能的互联网电视上获取未经授权的节目」显然错误,丙通过的「第三方」是否为网络服务商不确定,排除。
本题C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很强,且「红旗原则」的定义重点强调了「侵犯著作权显而易见」,让很多考生没有意识到C中网站的行为并不符合「装作看不见、不知道侵权」的要素。通过本题可以看出,定义词的每个要素都应该去核对。

四、了解历史典故,理解事件背景
【2013国考87题】获致身份是指一个人经历某种公开的、具有竞争性的奋争或因具备某种特殊的本领而获得的社会地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符合获致身份说话的是:
(A)生子当如孙仲谋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符合获致身份说话的是:
(A)生子当如孙仲谋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正确率55%,易错项A

浓缩定义词「获致身份」的要素:
人经过「公开、具有竞争性、特殊的本领」而获得社会地位。
本题题干非常简短,但几个要素不是非常容易理解,通过描述大致可知定义词和「公平公开竞争、择优选拔人才」有关。
A「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含义为「生儿子,就应该和孙权那样(有出息)」。
此句话出自曹操,曹操的年龄比孙权大21岁,基本相差一代人。213年,曹操和孙权在濡须**战并相持。通过战斗,曹操认为孙权有勇有谋、军队实力很强,是他佩服的对手,于是说出了这句话。由该典故可见「生子当如孙仲谋」和社会地位的获取过程无关,不涉及「获致身份」,排除。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起义的名言,抨击了「王侯将相天生有种(即生来就拥有高贵的血统和社会地位)」的现状,否定了不符合「获致地位」的社会现象,贴近定义词,正确。
C「忠臣必出孝子之门」和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很明显在强调血统、出身、门第,一眼排除。
本题想要做对,需要考生对历史有一定了解,最好是对典故和背景有充分认识。
孙权最后的成就和他的血统出身(孙坚、孙策打下的基业)有一定关系,也和他自己的奋斗密不可分,但曹操的评价并不针对孙权的门第,而是其个人素质。曹操后面还接了一句话:“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刘表鼎盛时期的实力和地盘都远远超过江东孙氏,刘表及其手下将领还多次击败孙坚、孙策,然而他的儿子却守不住父亲的基业,两相对比,不禁令曹操感慨。
题外话:本题不需要找原文,从字面意思即可理解A的错误之处,通过原文的对比更能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和孙权的「血统门第」或「公开竞争」无关,纯粹是个人素质评价。本题C不符合定义之处较为隐蔽,需要根据关键词来认真琢磨。

五、不要急于选择存疑项
【2013国考89题】优势富集效应是一种起点发展理论,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优势富集效应的是:
(A)某名牌大学建校时间很早,文化传统悠久,并拥有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全国许多优秀的学生填写高考志愿时都选择了该校
(B)上海的金茂大厦楼体高度略微超过「东方明珠」电视塔,被誉为「中华第一高楼」,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广告商,各类会议也常在此举办,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
(C)某教育培训机构为了拓展业务,也像别的培训机构那样,通过发送宣传单来进行宣传,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也更上一层楼,成为业内的典范
(D)某服装品牌设立之初,最先提出要做「夹克之王」的理念,并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推广,后来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认可,许多人都认为买夹克就应该买这个品牌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优势富集效应的是:
(A)某名牌大学建校时间很早,文化传统悠久,并拥有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全国许多优秀的学生填写高考志愿时都选择了该校
(B)上海的金茂大厦楼体高度略微超过「东方明珠」电视塔,被誉为「中华第一高楼」,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广告商,各类会议也常在此举办,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
(C)某教育培训机构为了拓展业务,也像别的培训机构那样,通过发送宣传单来进行宣传,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也更上一层楼,成为业内的典范
(D)某服装品牌设立之初,最先提出要做「夹克之王」的理念,并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推广,后来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认可,许多人都认为买夹克就应该买这个品牌的
正确率59%,易错项A

浓缩定义词「优势富集效应」的要素:
「起点上微小优势」+「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
A「建校时间很早,文化传统悠久」,+「拥有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优秀学生选择该校」,基本符合「优势富集效应」的定义。
A有个不太符合定义的要素,即「建校时间很早,文化传统悠久」属于起点时期的优势,但是否属于「微小优势」很值得讨论。从世界名校基本都是建校很早来看,「建校早」可能是优势的结果而不是拥有的微小优势,即「因为某地在很早前就适合建造大学,因此该大学建校早」。
也就是说,「建校早」很可能意味着「起点优势很大」而不是「微小」。因此A存疑,但不要急着选择,要先看完其他选项。
B「金茂大厦略高于东方明珠」+「吸引更多游客、广告商、会议」=「越来越受欢迎,后来居上」符合所有定义要素。
C「某机构像别的机构一样发宣传单来宣传」+「规模扩大后服务更好」=「业内典范」显然不符合定义。从C的描述可以发现,该机构的发展和「起点的微小优势」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不属于「优势富集效应」。
D「设立之初提出做『夹克之王』」+「媒体推广后被认可」=「买夹克就买『夹克之王』」符合所有定义要素。
综合考虑可发现A存疑,C明显不符合定义,因此选C。本题不要看到A存疑就急着选择,该题虽然题干很长,但理解难度不高。C选项「像别的培训机构那样……」的描述,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六、2013国考最有争议的题目
【2013国考92题】生态演替是指在同一地段上生物群落有规律的更替过程,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在过去从未有过植被,或者原来有过植被但被彻底破坏,原有植被下的土壤已不复存在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被破坏,但仍保持着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发生次生演替的生物群落趋向于恢复到破坏前的形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能导致次生演替的情形是:
(A)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植物种子洒向森林
(B)某岛屿火山爆发之后,火山岩浆覆盖整座岛屿
(C)当森林被反复砍伐后,演化成为了稀疏的草原
(D)水坝建成后下游湖泊干涸,沿湖植被大多枯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能导致次生演替的情形是:
(A)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植物种子洒向森林
(B)某岛屿火山爆发之后,火山岩浆覆盖整座岛屿
(C)当森林被反复砍伐后,演化成为了稀疏的草原
(D)水坝建成后下游湖泊干涸,沿湖植被大多枯死
正确率60%,易错项D

本题是2013年争议最高的题目。目前公考培训机构认为应选C和应选D的基本各占一半,从这个角度也说明本题出的水平很高。
浓缩定义词「次生演替」的要素:
原有植被已破坏,但「保持了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生物群落「趋向于恢复到破坏前形态」
很明显AB一眼排除。A「播撒转基因种子」没有破坏原有植被,B「火山爆发、岩浆覆盖」彻底破坏了原有植被和土壤、繁殖体(属于「原生演替」),两者都不是「次生演替」。
C「森林被反复砍伐形成草原」破坏了原有植被(森林),同时保留了土壤和繁殖体(是砍伐,不是刀耕火种或者挖地运土)。那么,这些草原会不会再次演化为破坏前的形态呢?
答案是会的。题目定义是「趋向于恢复到破坏前形态」,也就是说有这种「趋向」。「趋向」不是说这片草原一定能够恢复成森林,而是说有这个趋势,即「没有人类的砍伐」这个因素。
从C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这片森林只是在人类的「砍伐」的干预下变成了草原,其他因素都没有改变。如果一个地区的降雨量、年平均温、无霜期等数值使其适合成为森林,那么没有人类参与,它早晚都会恢复成一片森林,这就是「趋势」。
D「水坝建成后下游湖泊干涸,沿湖植被大多枯死」不符合定义。虽然说D的原有植被已破坏,且由于土壤未遭到破坏「保持了土壤和植物繁殖体」,但问题是D中的生物群落「永远不可能趋向于恢复到破坏前形态」。
根据D的描述可知,之前植被的形态是「湖边植物群」,现在湖已经彻底消失了,而且不会再回来了。也就是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湖边植物群」也不会再恢复了,因此D错误。本题CD对定义词「要素」的考察非常深入,需要仔细审题才能做对。由本题可以看出,吃透定义词的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七、吃透定义要素要表达的含义
【2013国考93题】电子反对抗是指防止敌方或己方的电子对抗措施影响己方的设备和人员作战效能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以防护己方的战斗力不遭受其损害,主要措施包含电子反侦察、电子反干扰、抗反辐射摧毁、抗定向能致盲和抗计算机病毒传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涉及电子反对抗的是:
(A)军事演习前,演习指挥中心提前对使用的电脑进行病毒查杀
(B)发射车向敌方发射反辐射导弹,关闭己方电子设备以免误击
(C)军舰在冲突海域降低雷达发射信号功率,并设置反辐射诱饵
(D)为对抗敌方电子干扰,指挥部决定重要指令用固定电话下达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涉及电子反对抗的是:
(A)军事演习前,演习指挥中心提前对使用的电脑进行病毒查杀
(B)发射车向敌方发射反辐射导弹,关闭己方电子设备以免误击
(C)军舰在冲突海域降低雷达发射信号功率,并设置反辐射诱饵
(D)为对抗敌方电子干扰,指挥部决定重要指令用固定电话下达
正确率43%,易错项A

浓缩定义词「电子反对抗」的要素:
「防止敌我电子对抗措施造成负面影响」,包括「电子反侦察、电子反干扰、抗反辐射摧毁、抗定向能致盲和抗计算机病毒传染」等。
根据本题定义词和「包括」后面所举的例子可以发现,「电子反对抗」其实也是一种「电子对抗」,只不过对抗的目的不是「敌方的的电子设备」,而是「敌我双方的电子对抗措施」。
很明显ABC都是「电子对抗」措施,无论是「提前查杀电脑病毒」、「关闭己方电子设备」、「降低雷达功率+设置反辐射诱饵」都是如此。只有D选项不涉及「电子」。用通俗的话来说,ABC都是「以电子手段对抗电子对抗」,而D是「以非电子手段对抗电子对抗」,因此D不涉及「电子反对抗」,正确。
A选项的「军事演习」当然属于「敌我双方」,千万不要觉得「演习没有敌我」而认为其不符合符合定义。如果B选项改为「采用非电子手段避免误击」,那么也不涉及电子反对抗的定义。
八、任何言语类题目都不要脑补
【2013国考94题】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此外,文化自觉还表现为应具有世界眼光,能够理解别的民族的文化,增强与不同文化之间接触、对话、相处的能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文化自觉的是:
(A)经谈判,中方同意增加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配额
(B)为保护贵州梭嘎苗族文化习俗建立了梭嘎生态博物馆
(C)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与北魏拓跋氏的「禁断胡语」
(D)湖北省襄樊市与河南省南阳市都自称是「诸葛亮故里」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文化自觉的是:
(A)经谈判,中方同意增加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配额
(B)为保护贵州梭嘎苗族文化习俗建立了梭嘎生态博物馆
(C)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与北魏拓跋氏的「禁断胡语」
(D)湖北省襄樊市与河南省南阳市都自称是「诸葛亮故里」
正确率46%,易错项A
浓缩定义词「文化自信」的要素:
「明白来历、形成、特色和发展趋向」,增强「自身文化转型、选择的能力地位」、「具有世界眼光,理解别的民族文化」,增强接触能力。
本题BD显然可以一眼排除。B「保护贵州梭嘎苗族文化习俗」和D「湖北河南两市争夺『诸葛亮故里』的称号」和定义的三个要素均没有任何关系。
C中提到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与北魏拓跋氏的「禁断胡语」,这都属于古代统治者在充分了解自己文化的基础上「选择了转型」。同时,C提到的两个例子的主体分别为中华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和中华,属于理解了别的民族文化后「具有世界眼光」的行为,符合定义。
本题易错项为A,如果明确提到了「中国对自己的电影有足够的自信,并通过积极引入外国文化作品,增强国民的文化素质」,那么A算是和定义有所沾边。但是,「经谈判,中方同意增加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的配额」完全不涉及以上任何一点,从这个选项中只能看到最纯粹的电影市场配额谈判,以上所说的一切假设,都是误选A后的脑补。
无论是「言语理解与表达」还是「定义判断」中的言语题,都千万不要脑补。本题的材料虽然非常复杂,但核心要素并不是很难理解。

九、不要望文生义
【2012年国考92题】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涉及平等与公平的问题,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不涉及包容性增长:
(A)增进社会不同阶层的相互理解,对各种社会矛盾增加容忍度
(B)还田于海,退耕于林,延长禁捕期,对山林进行保护性封育
(C)反对投资和贸易的地方保护主义,提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
(D)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不涉及包容性增长:
(A)增进社会不同阶层的相互理解,对各种社会矛盾增加容忍度
(B)还田于海,退耕于林,延长禁捕期,对山林进行保护性封育
(C)反对投资和贸易的地方保护主义,提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
(D)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正确率54%,易错项B

由于材料前半部分过于宏观,4个选项都未涉及,因此只需浓缩定义词后半部分「包容性增长」的要素:
「平等与公平」,「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
看到这里相信有的小伙伴们已经发现了,「包容性增长」和「科学发展观」有些类似。事实上,「包容性增长」可被视为「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
A「增进社会不同阶层的相互理解,对各种社会矛盾增加容忍度」并不涉及「平等与公平」,原有矛盾依然存在。同时,A和「增长」丝毫无关,因此不符合定义,正确。
B「还田于海,退耕于林,延长禁捕期,对山林进行保护性封育」是最典型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正确。
C「反对投资和贸易的地方保护主义,提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强调了「公平、合理」的发展,正确。
D「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强调了「社会保障」,明显正确。
本题BCD都非常明确地提及了「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的做法,A看似和「公平」有关,实际只是做到相互理解,并没有真正增加「公平」,而且不涉及社会增长。「包容性增长」≠「增加容忍度」,不要望文生义。

十、仔细审题可以避开的小陷阱
【2012国考95题】客体行政文化是指作为行政管理对象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对行政主体(主要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会因各自利益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客体行政文化的是:
(A)某地环保部门加大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监管力度,其严肃执法的态度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B)小王是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认真负责,他的主管领导和同志都认为小王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
(C)个体经营者张某未按规定缴税,税务部门向其下达限期缴纳税款的通知书,张某不但置乏不理,还责怪税务部门不该向其征税
(D)某市工商部门为支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实施优惠政策,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欢迎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客体行政文化的是:
(A)某地环保部门加大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监管力度,其严肃执法的态度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B)小王是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认真负责,他的主管领导和同志都认为小王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
(C)个体经营者张某未按规定缴税,税务部门向其下达限期缴纳税款的通知书,张某不但置乏不理,还责怪税务部门不该向其征税
(D)某市工商部门为支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实施优惠政策,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欢迎
正确率58%,易错项A

浓缩定义词「客体行政文化」的要素:
「行政管理对象」对「行政机关」的「合理」评价,根据各自利益呈多样性
A「某地环保部门加大对污染严重企业的监管力度,其严肃执法的态度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错误。
「当地群众」不是「环保部门严肃执法」的「行政管理对象」,不符合定义。
B「小王是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工作认真负责,他的主管领导和同志都认为小王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显然错误。
「小王」属于「政府内部工作人员」,领导同事的评价和「行政管理对象」无关,不符合定义。
C「个体经营者张某未按规定缴税,税务部门向其下达限期缴纳税款的通知书,张某不但置之不理,还责怪税务部门不该向其征税」显然错误。
张某有义务纳税,因此其评价「不合理」,不符合定义。
D「某市工商部门为支持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些企业实施优惠政策,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欢迎」正确。
D的描述同时符合「行政管理对象」对「行政机关」的「合理」评价3个要素,符合定义。
本题A选项不仔细审题很可能选错。它属于当地群众对「行政机关」的「合理」评价,看似正确,但一定要注意群众在A选项中不是「行政管理对象」。审题在任何考试中都很重要,可以帮助考生避开很多小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