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

2021-05-14 14:29 作者:嘻嘻杂货铺  | 我要投稿

[美] 安德斯·艾利克森  罗伯特·普尔 著

第一章 有目的的练习

1 有目的的练习即对自己练习的结果有一定要求,有一个练习的目标,可以引导自己练习,否则漫无目的的练习,只不过是在低质量的完成任务,机器式的干活,没有效果。

2 练习的时候要专注

3 练习要有反馈,否则错误得不到改正,方向走错了,只会越来越错

4 练习要走出舒适区,不断挑自己的能力极限才会有突破

5 走出舒适区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瓶颈区,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做不同的事,而不是更难的事。

6 没有到达极限,只有动机不够不足以支撑自己继续坚持下去。 


第二章 大脑的适应能力

1 大脑具有适应能力,会根据进行的训练通过改变大脑内部的一些结构或者连接方式来适应训练内容,例如建立条件反射。

2 人体无论是大脑还是身体都有趋稳性,习惯于呆在舒适区,在舒适区内,大脑无需做出新的改变来应对挑战;但是当走出舒适区后,大脑就需要做出改变来适应挑战,不断的应对挑战会使大脑建立新的舒适区,即某项能力的提升。

3 大脑走出舒适区所进行的结构性的改变通常被人认为是天赋,其实是通过刻意练习逼迫大脑所取得的,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构筑潜能,构筑‘‘天赋’’。

4 运用大脑的适应能力的关键还是不断的利用刻意练习来挑战极限,走出舒适区,而挑战的极限应该是距离极限不远处的甜蜜区,否则会导致学习低效大脑疲倦。


第三章 心理表征

1 刻意练习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建立了专对于某一个项目的心理表征,而心理表征,可以理解为在大脑中的一个数据库,存储了与该项目有关的认知,经验,理解以及相关的方法论等,这个数据库还能被灵活的甚至下意识的调用,数据库越大,理解越深,调用越灵活,则表征越好。例如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描述,利用心理表征快速确定病情,病因;而一个医术越高明的医生,其表征越好,看病能力越强。

2 心理表征不仅是学习效果的一种体现而且可以更好的指导学习,一个拥有好的心理表征的人,对于项目的认知更深,知道她应该是怎么样的,从而可以更快地认知自己在该项目上所犯的错误并针对性的做出改正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 心理表征是刻意练习的重要结果,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差距的重要体现。


第四章 黄金标准

1 刻意练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足够的练习量铸造足够辉煌的成果。

2 刻意练习需要在自己的能力极限试探。

2 刻意练习需要一位导师来布置“刻意练习”所制定练习计划,去遵循已有的经验,并给出反馈。优秀导师可以避免很多弯路。

3 如果没有导师,就去向项目领域最杰出的人物学习,寻找他与别人的差别,用这些差别去解释他们为何杰出并去学习他们。

4 一万小时的练习量所产生的差异更多来源于一万小时练习中所采取的方法论。


第五章 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1 让练习变为工作的一部分,边干边学,并拒绝三种错误思想:

①凡事有一个极限无法突破;实际上,人的潜力可以通过正确的练习不断构造。

②只要不断的去做一件事就会更加优秀;实际上,一直以一种方法去做一件事只会让自己停滞不前。

③花多的时间一定会更加优秀;方法论很重要。

2 创造有反馈的训练工具,学习是在构建心理表征,而反馈这是在纠正错误的心理表征,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

3 学习只是单纯的增长知识而不是建立心理表征,若要精进技能,建立有效的心理表征则需要有反馈的刻意练习。

4 收到及时反馈并做出处理十分重要。


第六章 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重点)

心得:

1 刻意练习需要一位好的导师进行指导与反馈。

2 练习时保持专注,尽可能高的投入,否则没有效果;为了到达高专注,可以缩短练习的时间增加练习次数以缓解疲惫感。短时间的高效练习优于磨洋工。

3 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需要自己为自己制定学习方法,这个学习方法必须专注,反馈和纠正,而难点在于反馈,必须要创造机会让自己获得反馈。

4 大师们的作品是很好的练习和模仿对象。

5 遇到停滞阶段,要试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用新的方式去挑战身体和大脑;但如果依旧无法突破,应该逼自己一下以暴露自己的弱点,去寻找自己的停滞点,从而对症下药。

6 让自己坚持练习,需要我们保持练习的动机,保持动机可以由两部分组成。

一方面是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①良好的时间规划,避免任务之间相互干扰; ②隔离干扰因素(幸运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身体和大脑将会适应练习带来的痛苦,使之带来的感觉逐渐接近自然,没那么痛苦)。

一方面是增强继续前行的倾向:①练习一段时间且看到结果后,这项技能便会成为一种动机 ②相信自己能成功 ③他人的认可与鼓励也是一种动机。

7 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

摘录:

1 他说,他不赞成人们这样的看法:只有少数一些人才能在特定领域中获得成功,只有那些逻辑思维清晰和“擅长数学”的人才能进入数学领域;只有那些有运动细胞的人才能进入体育领域;只有那些在音乐上有天赋的人才能真正擅长演奏某种乐器。这种想法,使得人们以此为借口,不去追求他们原本可能真正喜欢做、也许还很擅长的事情。因此,他不想堕入这样的陷阱。他说,“所以,一想到这些,我便想去试着做一些与我做过的全然不同的事情。我想证明,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一切皆有可能。”

2你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实现某个目标的时候,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和你自己达成一个协议,你将尽自己的努力回归之前的状态或者跨越停滞阶段,然后你再放弃,到那个时候,也许你就不会放弃了。

3 反复做一件事情,目的是找出你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并且聚焦于在那些方面取得进步,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知道你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4 想办法稍微逼自己一下,但不要太狠,这通常会帮助你搞清楚自己的“停滞点”在哪里。


第七章 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幼年时期,学生需要父母老师的可以引导对某一领域产生兴趣,同时也需要兄弟姐妹的激励作用,以玩的方式产生心理表征。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学生开始意识到一些东西,他们一定程度上可以依靠学习收获的愉悦感完成练习,但是依旧需要父母老师的鼓励引导。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①练习难度大大增加,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增加,推动他们的动机完全来源于他们自己,他们需要去接近人类极限,成为杰出人士。

②人的适应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但是依旧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弥补,特别是脑力活动。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在之前通过练习建立的大量心理表征的支撑下,探索人来极限,成为开拓者。


第八章 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所谓的天生才华是大量练习的结果,天赋的作用远小于练习,天生才华不应该成为不去尝试的借口。


第九章 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将刻意练习运用到生活中的例子。


《刻意练习》读书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