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祖母绿鉴定特征

图1.合成祖母绿(图源GRC)
目前常见的合成祖母绿方法有助熔剂法:查塔姆(Chatham)、吉尔森(Gilson)、莱尼克斯法(Lennix)、俄罗斯(Tairus)助熔剂法等;水热法:拜伦法(Biron)、林德法(Linde)、莱切雷特纳法(Lechleimer)、俄罗斯水热法、桂林水热法等。合成祖母绿的折射率、相对密度、硬度等物理参数与天然祖母绿接近,最大的区别是内部特征。而且合成方法不同,其内部特征也不同。

合成原理
在饱和溶液中放入种晶,溶质析出沉淀,籽晶不断生长。水热法合成技术是一种更接近天然宝石在热液环境中生长的新技术,因此合成的祖母绿与天然的极为相近。
鉴定特征
(1)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内部常有两相包裹体,由硅铍石晶体和孔洞组成“钉状”包裹体(图7-10)
(2)受合成设备或高压釜影响,可能出现铂金属片,呈六边形或三角形
(3)有时可见种晶片,种晶片周围有云雾状两相包裹体分布
(4)可见水波纹状、锯齿状、“V”形生长纹和色带(图2

图2.平行的波状生长纹(图源GRC)

图3.平行的波状生长纹(图源GRC)

图4.平行的波状生长纹(图源GRC)

图5.“V”形生长纹(图源GRC)

图6.平行的波状生长纹(图源GRC)

图7.“钉状”包裹体(图源GRC)

图8.“钉状”包裹体(图源GRC)

图9.“钉状”包裹体(图源GRC)

图10.“钉状”包裹体(图源GRC)

合成原理
助熔剂法是将组成宝石的原料在高温下溶解于低熔点的助熔剂中,使之形成饱和溶液,然后通过缓慢降温或在恒定温度下蒸发熔剂等方法,使熔融液处于过饱和状态,从而使宝石晶体析出生长的方法。助熔剂通常为无机盐类,故也被称为盐熔法或熔剂法。
鉴定特征
(1)助熔剂残余:由细小的助熔剂小滴或孔洞聚集而成的面纱状、云翳状、花边状等包裹体(图11-17)
(2)可见无色透明、形态完整的硅铍石晶体
(3)常见色带,色带可呈平直状或交叉成六边形状
(4)受助熔剂法合成设备或坩埚影响可能会出现铂金属片

图11.助熔剂残余(图源GRC)

图12.助熔剂残余(图源GRC)

图13.助熔剂残余(图源GRC)

图14.助熔剂残余(图源GRC)

图15.助熔剂残余(图源GRC)

图16.助熔剂残余(图源GRC)

图17.助熔剂残余(图源GRC)

图18.类似幻影状(图源GRC)
结语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合成祖母绿出没,随着合成技术日益成熟,让很多消费者难以辨别上当受骗,在此提醒大家在购买宝石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哦~可以送到GRC宝石实验室进行检测,方便、快捷、专业!

图19.GRC宝石实验室培育红宝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