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到底有多恐怖?


大家对三国的模式郭嘉怎么看?有一句话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这句话大家觉得有没有夸大?身为三国时代最著名的鬼才,曹操麾下最重要的一个谋士,郭嘉的智慧和能力都是极为恐怖的。
年少时的郭嘉,就已经十分有远见的,遇见出当时所处的环境之后必定大乱,因此在20岁的时候,就选择了隐居山林,秘密结交英雄豪杰,到了21岁的时候,郭嘉就选择了实力较强的袁绍,每一个人都想去较大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能,这也是合乎情理的。到了之后,郭嘉却发现袁绍多端寡要,耗魔无绝,根本就不是她的意中人,那就白了个白了,不和你袁绍玩儿了,因为和你玩儿不会有好结果,这就证明郭嘉有远超常人的眼光。不过郭嘉在袁绍那里呢,也没有得到袁绍的重用,这应该也是袁绍眼拙造成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郭嘉的好友荀彧,就把他推荐给了曹操,郭嘉和曹操的一番交谈后,让曹操对其钟情不已,郭嘉离开后,曹操对身边的人说,能帮助我成就一番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也在离开曹操的后营后,对身边的人也说,这才是我要追随的主公,可见两人初次见面就一见钟情有多么的愉快了,那是彼此互相欣赏,都是明白人,于是郭嘉顺理成章的就成为了曹操的谋士和军事参谋。可见曹操的那一双眼睛瞅人是相当的厉害,不光愁寡妇厉害,看人才那也是相当的独到精准。
那郭嘉受到了曹操的重用,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后来之所以能够接连取胜,郭嘉有着很大的功劳,因为郭嘉对于当时的对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是曹操军队制胜关键的所在。纵观曹操征战一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郭嘉的打法,张绣杀吕布败袁绍;另一种,就是没有郭嘉的打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赤壁之战,而且郭嘉的趋势,就是曹操一生戎马生涯的分水岭,尤其是赤壁之战,自此曹操一直都是一蹶不振的,几乎呆在北方,再也无心南征北战。怎么样,这就足以说明郭嘉这个人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于是也就有了“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郭嘉辅助曹操时,曹操一路顺风顺水,很快就发展壮大起来。在建安五年,曹操想征伐在徐州的刘备时,大家都怕袁绍从背后攻击,偷鸡不成蚀把米。郭嘉则认为,袁绍向来的优柔寡断,他不会迅速做出反应的。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的机会,绝不能失去。那最后的结果,正如郭嘉所料,袁绍还没来得及从背后进攻,刘备就已经被曹操击败,俘虏了他的妻子和关羽。
在曹操和袁绍官渡对决的时候,传来消息说江东孙策计划从背后攻击许昌,导致曹操的阵营的军心不稳,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又是郭嘉的精准的分析和预测,结果正如郭嘉所言,孙策很快就被许贡的门客给刺杀了,那这个郭嘉的料事如神,都怀疑是不是被郭嘉给预测死的。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袁绍很快就病逝了,袁绍的势力,由袁谭、袁尚兄弟继承,曹军进攻,袁绍兄弟,屡战屡胜,所有人都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剿灭袁氏集团,但是,郭嘉却认为袁绍爱此二子,莫势力也,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果然,曹军撤退后,元氏的兄弟发生了内讧,曹操进兵一举攻破,夺取了河北的势力。
后来在征讨袁尚时,因为天气恶劣和水土不服的原因,加上连夜的急行军和严重的操劳过度,使得郭嘉因此患病去世,终年37岁。郭嘉的去世让曹操十分的痛惜。在经历赤壁之战的大败之后,曹操发出了一连串的哀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西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你看,从郭嘉的生平经历中不难看出郭嘉的厉害之处,如果郭嘉没有去世的那么早的话,势必之战或许曹操就不会失误,曹操一统全国的计划,也能够就此实现,三国的格局,估计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是不是非常有道理啊,那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