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的创作者们——针对前文的一些回应和观点补充

2020-10-14 14:41 作者:文科生的圣十字  | 我要投稿

        在上一篇笔记发表之后,多亏了囧仙转发,我在评论区看到了很多回复。在此要感谢囧仙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转发我的拙文,否则我不会有聆听同好们的反馈的机会。


        那么此篇的读前声明如下。

        这仍然不是什么严谨的论文之类的东西,只是有感而发,希望和同好们进一步深入交流而写成。很多观点仍然是融合了诸位同好的观点而形成的,而非我所独创。

        全篇长而散,并且废话较多。我将目录列出,帮助诸位规划阅读,不过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希望诸位尽可能完整读完。

        一、本文写作动机和有关前文的进一步说明

        二、对于部分评论的回复

            1. 有关“学日语”的回复——我们的翻译者们

            2. 有关同人创作动机的回复——创作者们的期待

            3. 关于玩烂梗的回复——我个人不太成熟的看法和提议

            4. 有关解决方案的两类回复——“超级英雄救世论”以及没有解决方案

        三、针对贴吧某贴的个人看法

        四、从我的线下体验来谈谈线下活动对于中国东方社群的意义

        五、总结

 

一、 本文写作动机和有关前文的进一步说明

        前文的评论中,主要来说有以下几类:表示赞同,明确反对,发出感叹,还有其他观点,以赞同的为多。表示赞同的人中,也有明确表示自己作为创作者有共鸣的。而明确反对的因为相对较少,所以印象也很深刻,虽然绝大多数不能苟同。当然,通过评论我还发现可能由于表述有问题,部分同好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些微的理解误差。种种此类,都让我产生了进一步把话说清楚的冲动。

        先说一下我上一篇文的动机,我无意做什么危言耸听的恐吓,而只是将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整理出来。说实话作为一个对社群几乎毫无贡献的人,我发表出那篇文已经诚惶诚恐,生怕被人追着批判,虽然就当前的结果来说并没有发生,在此感谢各位同好手下留情(。就目的来说,标题也已说明,是试图搞清楚问题。我们常说的东方要凉或者东方凉了,某种程度上来说和环境保护的呼告十分相似。比如,我们要保护地球母亲,否则地球就会灭亡。东方这个概念在这短短的四个字中是被模糊的,而如果我们对这里的东方二字的范畴没有清晰的、或者说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就很有可能产生扩大的解读,这与过去“拯救地球”的说法是类似的。东方并不会完蛋,地球也不会灭亡,是中国的东方社群会衰落,人类会灭亡。

 

二、 对于部分评论的回复

        1. 有关“学日语”的回复——我们的翻译者们

        接下来针对一些我感兴趣的回复进行一些回应。

        有一位提到:最坏的情况是大家集体去学日语。在群里聊的时候一位圈内的翻译者令我注意到了这条评论,这条评论实际上关注到了我上篇中忘了提示的一个后果,那就是翻译人员的流失。我上篇通篇只提到了创作者,但没有提到翻译者,而翻译者的地位是如此重要,我必须补充讨论。

        在现实实际中,翻译者的定位和创作者其实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小说的翻译、漫画的翻译、视频的翻译。他们将外国的东方创作无偿加工成熟肉,提供给国内的爱好者,从宏观上来说确实是个古来有之、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这种看法对每一个独立的志愿翻译者都是十分残忍的。翻译不是一件轻松的活,翻译者也不是什么机器,我作为语言专业的学生是深有感触的。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本就有自己的生活,他们用这些翻译东方的时间去做有偿翻译说不定能收获更多,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宝贵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我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意识到一个普遍的问题,在技术能够飞跃式地提升生产力之前,一切我们能够享受到的优质服务,都需要成百上千倍于我们享受的精力去成就。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说,凭什么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沙b。

        但人们往往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直到有一天,一直关注的一位翻译者退坑了,可能有的人才会想起来惋惜,没有及时珍惜。他也许是因为现实的压迫而放弃了志愿翻译,但对于众多的志愿翻译者来说,他们难道真的甘愿自己花费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上百个小时翻译的成果完全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或是响应寥寥、催更不断?有时候看见弹幕里发“朕的御用翻译在哪里”,我心里是波动很大的。

        我们圈内的翻译者老实说并不算太少,但奈何东方有着浩如烟海的同人创作规模,即使只翻译精品,我们现在也无法短期内完成。我请求,如果你愿意的话,我甚至愿意跪下来恳求,恳求各位珍惜我们的翻译者们、创作者们。他们在燃烧自己的时间,或者说是生命,为东方作出贡献。而他们很多情况下,刷新了那么多次“我的消息”,只是为了看看涨了几个赞、几个感谢的评论。当然,每逢新作品都发个评论显然不现实,点个赞总可以吧。

        回到这条评论上,东方社群的衰落,必然是会导致规模萎缩的。相应的,创作者和翻译者的规模也会显著萎缩。作为并不能读懂外语或者外语学习困难的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十分不友好的,消费完了现有的翻译成果,但跟不上外国作者最新的新作,想想那是一种怎样挠心挠肺的煎熬。

        最后还要加一句,对于所有东方的产出者都是一样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你在享受东方的各种创作和熟肉搬运的时候,你所消费的,是远多于你享受所费的产出者的生命,哪怕是你不想点赞,也请做到基本的尊重。哪怕是真的遇到沽名钓誉之人,也请在声讨的同时注意不要伤到其他的那些勤恳的产出者。

 

        2. 有关同人创作动机的回复——创作者们的期待

        下一条评论。

        这条评论有点长,我按我自己的理解概括成以下两点,如果说冒犯到这位的话我道歉,因为我看到这条评论的时候我是有些愤怒的。

        (1) 创作者心态有问题,没人关注就是你做的没吸引力,别人不喜欢,没别的。

        (2) 搞东方就是用爱发电,国情不同,别想着靠同人谋生。

        对于第一个观点,坦诚讲我是惊诧的。我以为当今时代“酒香就怕巷子深”这个道理已经是常识了,我甚至跟我圈外的一位学政治哲学的朋友讨论过这个观点。不说复杂的,就贴吧来说,你发帖标题又不吸引人,一楼也不带个图,别人点进去的欲望显著就要低很多。同人文的作者们又很老实,标题就平白的作品标题,轻小说类的标题大家也就一笑而过,也没法提升什么点击欲望。大家都是白底蓝字,我为啥不点那些搞笑的帖子,非要花那么多时间看你的文呢?实际上来说,东方圈内本身读者观众就有限,怎么火?大量的作品都是厨向、自嗨向,写得好又如何?这里倒不是说创作者要改变创作方向,而是现状如此。即使是这么困难的情况下,部分创作者仍然得不到基本的尊重。评论区里也有一位表达了新人创作者创作热情受到打击的感受,我希望大家都能看一看:

        写的很现实。说到同人,个人感觉有些人对刚刚起步的同人创作者缺乏尊重。


        一个人慢慢变强总是要时间的,但有些人可能看惯了高品质的二创,亦或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对新人的作品各种挑刺嘲讽,真的特别打击创作信心

        要是这样的人能少一点就好了……(ID:门番神玉

        就放到b站来说,你就更需要运气了。一般来说,b站视频推流有以下途径:up粉丝圈动态推送,b站手机算法推荐,首页头版幸运推荐,站外推荐,比如QQ群转发、贴吧求关注,不过主要来说还是b站动态推送。就传统的贴吧和论坛而言相对还好一些,都是或可以按回复时间顺序浏览新帖。论坛更好一些,因为排版紧密,一屏可以显示更多条目,相对而言同一版面曝光率更高。但b站完全不是这个机制,哪怕同为东方视频,都是以up主为范围进行推送,而非全平台,哪怕是部分东方社群。你作为一个不到一百粉丝还有至少一半假粉的人来说怎么让这酒香飘出去?哪怕是在过去的论坛时代,都不知道有多少充满热情的新人创作者哪怕作品并不差,照样被冷落的待遇。是金子不总会发光,没有光照哪来的光;能反光的也不一定非得是金子,是个光滑金属都行。

        第二个观点所言,从事实而言确实没问题,确实由于现实问题,我们的创作者很难通过同人谋生,也就是我前文所言自我发电。但这个观点仍然是值得批判的,我先放原文:

        按同人说,同人创作的第一目的就是出于自己喜好,意义其实是在创作过程本身。

        可能有的人会说:“对啊,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你觉得没有问题的话,说明本文前一部分的牢骚你没听懂,或者你跳过了。如果同人创作的意义只在于创作过程本身的话,那根本没有必要发表共享嘛。我就有很多自己写的东西,压在盘里不发出来,我就是自我满足。哪怕你说:“我发出来也没啥别的意思,随缘。”那也说明你仍然没有放弃让别人看到的努力。说穿了,你可以就这个事实把同人创作分成发出来的和没发出来的,发出来的就说明,作者想与诸位同好共享,希望收获反响。本质上社群就是这么回事,你与有共同爱好的人进行交流,你就已经是社群的一部分了,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如果你不想入“东方圈”的话,那就该退网了。

        他这么一句定义,事实上把好些创作者们内心的期待否定了。创作者们希望收获关注,他们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创作的过程。有人这么说只是谦虚而已,只是说自己本心不在追逐名利,但没说我不想受人关注,和人交流。我希望各位有所期待的创作者们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让这个问题明确:我希望我的作品受到关注,我希望和诸位同好进行交流。

        最后一句:

        而且不同地方社会环境不一样,你不能因为看到JP那边可以靠同人谋生,没调查过环境差异,就也嚷嚷着在CN也要靠同人谋生,然后事情一不顺利就说这届观众不行。

        我不相信我们的创作者们会这么看不起自己的观众和粉丝,他们珍惜还来不及。他们也明白大环境并不好,同人谋生至今都是奢望,谁会因此批评粉丝?创作者真正不满的,是连基本的尊重都无法做到的一些人,以及人之常情:对于自己所付出努力没有得到所期望回报的失落。创作者们期待着什么呢?前文已备述,不再累赘。

 

        3. 关于玩烂梗的回复——我个人不太成熟的看法和提议

        下一条评论,准确的说是下一类评论,我需要提炼总结一下。

        玩烂梗、乐囧DSSQ等分散了东方众们的注意力,令诸位失去了本心。

        老实说,除了从道理上来批判这种现象以外,我们应该本着从人性出发的精神以及就事论事的态度来看待这些现象。首先明确我的基本定性,这肯定不是好事情,我也观察到部分人找乐子甚于对东方的爱好,我也经常这么批评我自己。但是我要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发问,这种寻乐子的现象到底在多大的层面上影响了中国的东方社群,对比日本又何如呢?

        这不是什么比烂,而是就这一客观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诉求。坦白讲我没有现成的观点和答案,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数据和反馈,因此没有底气贸然评论。但只说一点,这次宝宝巴士的起源肯定是囧仙及其周边人员,猫雨的那支视频应该是流传最广的之一。可以试着反思一下自己,都是寻乐子的人,别人在搞东方,自己有没有做出相应贡献呢?从这个事例来说,寻乐子本身可能是个没法消灭的东西,但每一个东方人能不能去自觉地抵制、克服这些东西,或者说做出相应的贡献进行弥补呢?要求不高,多支持二创,遇到好的点个赞转个发啥的。

        这种现象本身可能是没办法消灭的,毕竟人之本性。如果我们总是要求每一个爱好者做这做那的,我们就不是东方众了,我们真的成了有组织的宗教了,是僧人、是monks了。所以,虽然我们一直在互相呼告,但不应提出过多的要求,甚至不要对诸位的行动力有什么过高的期望。如果真的想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更加宏观的方面入手。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叹现实真的很残酷,即使每一位东方爱好者都如信徒般组织起来,可能也只能是放缓衰落的过程,更何况,这样的组织度也不是一个爱好者群体该有的模样。没有更多的新鲜血液,我们甚至不珍惜我们的创作者们,怎么会有人觉得这个社群能够氛围良好、前程光明?

        DSSQ这种事情,其实不怪任何特定的人,这本质上就是一个群体现象,那个被乐的特定的人,就算是他发起的,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受害者,因为当他想停下来的时候,停不下来了。10月6日幻奏结束,合照时众人合唱宝宝巴士,但唯独囧仙视线下垂没有开口。我回到宿舍打开群才看到对宝宝巴士现象的批判声逐渐响亮。

 

        4. 有关解决方案的两类回复——“超级英雄救世论”以及没有解决方案

        下一条评论,应该说是下一类评论,我称这类评论是“超级英雄救世论”:除非东方圈里出现一个超级厉害的创作者,能够大量引流,否则没办法。

        这个一看就知道只是一种类似调侃的评论,我也没打算认真去论述,只是提一提,不要对这类想法真的认真起来。


        最后一类评论,是问解决方案在哪。我过去也是这样的:“吧唧吧唧那么多,在那里煞风景,你有没有个建设性意见?”

        坦诚讲,鄙人实在愚钝,没有什么建设性意见。因为如果我有真正有用的意见的话,这个问题想必不是什么难题,早就该有比我更加优秀的人解决了。但我相信,以我的智能,和同好们一起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总还是可以的,总不能因为没有建设性意见就以“扰乱民心”的名义将我封口吧。

 

三、 针对贴吧某贴的个人看法

        评论就到这里。接下来想谈的是贴吧的一个帖子,我觉得也还是有谈的价值的。当然,我作为一个只会磨磨嘴皮子的废物,一定会尽量谦虚地表达观点。

        在我行笔之时此贴被删了,不知因何,不过我还是有记忆的。楼主整理了一份统计图,显示的是一年以来b站东方热门视频的持续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证明东方没有凉。但是我看了表以后,心里比之前更凉了(。

        该表上很多的视频,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是大多数,都是东方和其他内容或流行梗的搞笑创作,而像手书、音MAD、MAD、MMD这样的创作则占少数。也就是说,即使是这些流量相对巨大的东方视频,有多少人是真的来看东方的呢?有多少路人呢?我们衡量一个社群的繁荣与否,难道是拿波峰来衡量的吗?难道不是拿均值或者众数来衡量吗?

        比方说,我在b站上搜东方Walfas,有26页的结果。虽然我没学过数据分析,但是凭我个人的经验和直觉,我至少要考虑到以下因素:不同量级的播放量占比情况如何,不同时期播放量的差别,不同up主下播放量的差别,不同tag下播放量的差别。那么我分别要按时间排列、按播放量排列、按up主分类这些视频进行分析记录才能得出一个初步的阶段性结论。不可能说,我一看,最高播放量有将近十万,那还行啊。这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简而言之,衡量这个社群的繁荣程度的指标不应该看那些流量最大的作品,而是要综合考虑,包括一般流量。

 

四、 从我的线下体验来谈谈线下活动对于中国东方社群的意义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在线上的范畴来讨论东方社群,而线下活动是东方社群的一大特色,是不能不谈的。不过由于我参加的线下活动极其有限,所以只能非常有限地谈一谈。

        先透个底,我从来没有参加过THO,只参加过两次老家的地方性线下聚会,规模都很小。然后就是四届幻奏,分别是2018年第二届苏州幻奏、第三届天津幻奏、2019年第五届天津幻奏以及今年刚结束不久的幻奏华章。

        不得不说在很多人眼里幻奏仍然是个争议很大的事情,虽然我现在并没有什么纠结。但很奇妙的是,我虽然明知瑕疵很多,或者总有翻车和意外发生,但我就是想去。我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别人不会嘲笑你这个冤大头么?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我还是想和诸位同好见面,想感受被诸位志同道合之人包围的快乐。幻奏不好,我也会诚恳地提出意见;但与此同时,我也十分珍惜和各位线下交流的机会。每次幻奏前后,总会有人带着乐器不远千里赶来,就为了短暂的演奏,坦白讲那其实不是演奏,而是以乐会友。这才是线下活动的一大核心、一大精髓——与同好分享交流。

        其实线上同人的起步远远晚于线下同人,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如此。线下活动不仅是东方作为一个亚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东方社群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不是什么要不要被时代淘汰的问题,而是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问题。作为东方爱好者,我们有着自己的独立的线下同人展会,值得自豪、值得珍惜。而在当下这个困难的时刻,对保留这个传统和特色的考虑也是值得认真面对的。我不相信线下同人没有未来,只是时候未到,寒冬终有时,她终将在枝头微笑,但我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过完这个冬?

 

五、 总结

        总结部分。这篇通篇写下来,虽然体裁上主要是评论回复的集合,但主题还是有的,那就是创作者。这篇文是我少有的先写标题后些内容最后居然没怎么跑题的(。当然,也聊了一些其它的事情,比如线下活动这些,但其实也并非与创作者们毫无关联,毕竟创作者们本质同你我一样都是平等的爱好者。还有包括翻译者,其实我都把他们算作创作者,因为翻译某种意义上上也是一种忠实于原作的再创作(。

        洋洋洒洒七千字,我到底想说个什么呢?其实简单的不得了,请诸位理解我们的创作者们,心疼我们的创作者们,尊重我们的创作者们,支持我们的创作者们。简单的换位思考,简单地点个赞,就能让这个圈子的氛围逐步好起来。虽然说对于历史的车轮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爱好者来说,意义都是重大的。我在上一篇的最后,动情地使用了挖井人这个说法,以及本文中我的跪请,都是希望诸位充分地换位思考,理解创作者们。我在写这篇时,行文到部分内容时我确实是动了情的。

        当然,与此同时创作者也要珍惜我们的观众们,虽然我觉得这是不需强调的事情,但毕竟这是相互的过程。而在当下这个困难的时刻,创作者们或许也可以站在一般的观众角度来宽慰一下自己,或者再审视一番自己:对于我所期望的关注,我是否还需要提升自己?

        珍惜我们的创作者,有如防治水土流失,创作者们就是中国东方的水土,他们的作品就是树林和植苗,珍惜他们支持他们就是在浇筑堤坝、在固土。就我个人的看法而言,可以说,东方社群衰落的核心,就是创作者们的流失,这是问题的最核心,而人少了只是诱因。不可能是创作者减少导致爱好者减少,只可能是爱好者减少导致创作者减少。不如说,珍惜创作者们,也是在做着一项同样伟大的保护工程呢。

        我想说的大概就是这样,应该还有忘了说的,再说吧。

        (专栏配图:东方灵灵梦,第六话前篇,BV1px411K7Pd,P9,04:04)


我们的创作者们——针对前文的一些回应和观点补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