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小骑士进校园”一事反映的是贵族精英主义的抬头

2020-11-06 21:29 作者:没有伏特加的Gopnik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Gopnik哲学文化小论

近来,一则新闻引发了争议,即武汉市开全国先河,推出了“小小骑士进校园”的马术公开课试点活动,在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正式启动。按介绍,这次马术运动进校园属于公益性质,由政府出资,今年在武汉市26所小学试点,将来将覆盖武汉全部小学。


作为由政府出资,公益性质的课程,看起来是颇美好的,但并非仅仅停留在临时性的体验,而是长远的规划,相关的课时、教材、师资都要跟上,包括往后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甚至在升学考试中获得助力。运动是好事,但马术这项运动校内免费体验课可能恐怕不过三四节而已,想要凭借这几门课入门,乃至成为专业选手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产生了兴趣,想要作为一门兴趣爱好长期培养,那就不止是公益而是生意了


马术作为一项典型的贵族运动,需要的是直接的财力的支撑,且是一项长期投入,不断流水式花钱的运动。能支持马术运动的家庭,更是需要远超出诸如钢琴、芭蕾等才艺的投入;对此马术俱乐部也往往从不讳言,将“高贵品味,气质高雅”来作为宣传,定位为一种精英阶层和成功者的运动。可以说,马术从一开始,就凭借其高昂的投入和门槛将绝大多数人拒之门外。

比如根据楚天都市报的报道,“现场最引人注目的小骑士是常青树实验学校XXX班的XXX,她五岁起开始学习骑马,9岁起系统进行马术障碍训练,19年参加”湖北黄鹤楼马业“杯场地障碍公开赛,取得了XXXX第四名,同年参加中国马术协会举办的骑手等级认证考核,拿到初一级别的骑手认证。”  那么,很明显,将来谁能从这一马术课程和培训体系中收益最大呢?自然是从小就接受训练的精英阶层的孩子以及相关的产业者。


正是如此,所谓“校外体验课建立在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上报名参加,预计三年内覆盖武汉市全部小学”这一说辞目的性不说“昭然若揭”也可谓是很耐人寻味了,究竟是真的有效培养兴趣和发展运动呢还是这其实只是在为更大的生意去布局的一盘棋?


马术是传统上贵族阶层的门槛

需要明白的是,运动是有明确的门槛之分的,与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不同,这些运动只需要相对简陋的硬件就可以开展,凭借天赋和训练进行死磕,一样造就了很多普通出身的运动员,比如在拉丁美洲的足球就是一项普及的运动且不乏贫民窟走出的冠军。

马术可没法这么玩,门槛就限定死了

而马术不论在中外,自古就是相当费钱的贵族运动,是伴随着战争和骑士制度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核心就是围绕着贵族体系而服务的,究竟有多昂贵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分析吧:


以中世纪时期的英法两国为例,在分封制的贵族体系下,“骑士”作为封建体系中最基础一级的贵族,是迈入贵族范畴的门槛。作为骑士,一切装备和培训都是需要自备的,并按时为领主上司服役。一整套骑士的装备大约需要300-400英亩土地的产出,也就是1800亩-2400亩左右的土地产出。一匹普通马大约价值三吨小麦,而一匹骑士的战马则相当于二十匹普通马的价格,等值于60吨小麦。除此之外,盔甲、头盔、佩剑等价值综合而言等值于至少两匹半的战马价格,能够佩奇这一身骑士的行头就已经是非常昂贵了,尤其是佩剑往往是家传的,更是价值不菲。

鞍前马后前呼后拥是不可少的

光有一匹马还不够,还得需要有两匹备用和运货的马匹,还需要有至少四个扈从作为必须的服务——这只是最基础的,除此之外,还没算上装饰精美具有独特身份标志的帐篷,金马刺和日常交际等花费。搁在今天,相当于至少需要相当于三辆中高档SUV和自开工资的四个助理,而且还是一项持久性不断运作的体系,排场比一般的小明星还要高了。

中世纪欧洲的骑士其实没有多少“骑士风度”,更像是一群二流子,除了早期的医院骑士团这样的会更纯粹

以上所说只是门槛和基础开销,若是想要成为一名真正有声望有风头的骑士,优秀的马匹是必不可少的,以英国最著名的骑士杰拉德莫尔为例,其拥有的众多优秀战马中每一匹都价值200-300磅左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英国当时一个普通的城市年收入也不过上百磅;而其收藏的战马总价值约1000磅,相当于一个公爵的领地产出,是剑桥城财政收入的两倍。(资料来源:冷兵器研究所)


中国的“良家子”们

在中国,骑士最盛行的年代正是从魏晋开始到隋唐的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有什么特点呢,就是地方豪强和世大家族最鼎盛的时期,而随着北魏建立的府兵制度的兴起,自己准备战马和装备为国家征战就成了一种典型的中国骑士的表现,比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诗”里就描绘了木兰去四处采购马匹和装备的情景。


在那样的背景下,同欧洲类似,能自备装备和马匹的骑士们往往都是世家子弟,他们往往家族世代从军,受过良好的训练,家里拥有稳定和充足的资金支持(当然作战胜利还有战利品的补充),比如庄园、坞堡,得益于良好的教育,纪律性和坚韧性也是他们最大的品质,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成为了当时各个政权最可依赖的关键性的精锐力量,具有着典型的“贵族性”,也是不可普及的。

中国传统的庄园坞堡同欧洲的城堡具有一定的类似之处,也是支撑“骑士”存在的基础

也因此,“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成为了当时边地良家子的典型写照;“丈夫儿,倚天剑,切云冠” 作为良家子精良昂贵的装备自然是少不了的;“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骄傲、不羁、充满胆气豪情是他们的典型特征气质,放在今天他们就是典型的富二代。李白的诗句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想当一名侠客浪迹走天涯也不是一般人有条件支持的。

李白就是典型的二代和具有侠客贵族精神的代表,也只有他那样背景和经历的人才能写出相应的诗句

早在西周开始,西周前贵族教育就有六个学科:礼、乐(诗)、射、御、书、数。其中“御”就是驾车,那时候直接骑马尚未普及。结合其他的五艺可以看出,很明显,当时的贵族教育就是培养一名文科理科体育的全才,并且,凭借高门槛和“礼”的运用,将贵族同其他普通人区分开来,从一开始就稳稳的划分了阶层,远远将其他人甩在了起跑线上。


骑士贵族的陌路——我们再也不需要贵族

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骑士都绝不仅仅象征着荣誉和特权,也意味着要承担责任和勇于为国(为政权)牺牲。比如在欧洲作战中法国骑士们往往会率先冲锋,虽然往往因此死伤惨重;西班牙葡萄牙人则是骑士贵族们往往争担撤退时的殿后任务,伤亡率居高不下;一战时期英国的贵族青年纷纷参战,几乎打光了一代人——这也间接加速了英国传统贵族制度的没落,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件好事,伴随大英帝国的余辉,推动了社会进入新的阶段。

电影“战马”中一战时期英国骑兵冲锋场景

中国亦是如此,哪怕是战国时期名将赵奢之后的赵括,作为一名当时顶流的“富二代”和“军二代”,最终虽然因为其自负鲁莽和经验的欠缺,加上遇到了白起这样的神级对手而惨败,但至少他的最后时光里没有辜负作为名将之后的颜面,是死在身先士卒决死冲锋的道路上,这一点,多少体现了一些贵族精神的余辉。

传统的贵族世家子弟是需要磨练的,甚至牺牲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豪情和悲怆却也体现了当时边地良家子和真正的骑士们的宿途与格局:为国,为了荣誉而捐躯,这一点上,不知是否又比如今的所谓国内某些人鼓吹的“新贵族”们不知高到哪儿去了呢?


然而从以上的文字也可以看出,鲁莽,轻率,骄傲,缺乏理性和纪律性往往也是传统贵族制度下的缺点:从百年战争骄傲的法国骑士们惨败于英国泥腿子弓箭手开始,到弗兰德斯金马刺战役中农民们手持连枷将装备精良的骑士老爷们打落下马,从中国分封制和府兵制度的没落到英国骑兵部队在德国的机枪面前割草似的被收割,那是一个骑士贵族时代的没落和消亡,是新时代的开始。

电影青年马克思里描绘了贵族老爷们骑着高头大马肆意蹂躏贫民的场景,那是一个贵族精英时代的典型写照

————马克思笔下贵族老爷们手持手杖骑马捕猎、像马球一样把在森林里捡拾柴火的贫民打得在地上翻滚这种事消失也不过才100余年,已经消逝的落后制度就让他彻底消失吧,不必试图为“精英主义”和“骑士贵族”制度招魂,让每个人,每个孩子都享有尽可能公平的机遇,才是未来代表先进、该有的前进方向。


参考资料:

楚天视频 9.23微博

人民网 9.4微博

红歌会网

冷兵器研究所


“小小骑士进校园”一事反映的是贵族精英主义的抬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