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自受!霍尊前女友陈露涉敲诈勒索已移交检方,背后有何隐情?
霍尊前女友陈某涉嫌敲诈勒索案进入审查起诉阶段,霍尊是否愿意和解?
当年轰动全国的“霍尊事件”,时隔三年又一次引发舆论关注。2023年6月9日,据知情人士爆料,歌手霍尊前女友陈某涉嫌敲诈勒索罪,已由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立案,移送上海市徐汇区检察院,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友纷纷猜测,这起案件终将如何定性,陈某会面临什么样的指控。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网友认为,霍尊作为男方,应该给予陈某一定的宽容与谅解。
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案件尚未正式起诉。根据知情人透露,霍尊本人也倾向于出具谅解协议书,希望陈某能够减轻处罚,甚至免于起诉。然而,双方在这一问题上仍有分歧,和解程序尚未完成。
事件回顾
2021年8月8日,一张男女合照在微博上引爆了舆论。照片中的女子是国家二级舞蹈演员陈露,而男子则是当时人气高涨的歌手霍尊。
陈露在微博上宣布自己和霍尊的恋情,并曝光了两人的聊天记录和照片。她称自己和霍尊恋爱长达九年,在两人分手后,发现霍尊同时与多个女性交往,并且还设局企图以敲诈勒索让她获罪。
这一消息让网友们大吃一惊,原来一直以温文尔雅、才华横溢、家庭幸福的形象示人的霍尊,竟然有着如此复杂和黑暗的感情生活。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对陈露的同情和支持,也有网友质疑陈露的动机和真实性。有人认为陈露是为了报复或者敲诈霍尊而故意曝光这些信息,有人认为陈露是为了炒作自己而利用霍尊的名气。

霍尊方面在8月10日发布了一份手写信,回应了这一事件。他承认自己和陈露于2013年5月相爱,到去年9月分手,这八年对于自己来说弥足珍贵。他表示陈露发文所言都不是初衷,并表示理解和感谢。他也向公众道歉,并宣布退出演艺圈。
这份道歉信并没有平息舆论的风波,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质疑和指责。有人认为霍尊没有正面回应陈露的指控,只是在敷衍和逃避责任。有人认为霍尊退圈是为了避免更多的麻烦和损失,而不是真心悔过和改过。有人认为霍尊对陈露没有真爱,只是在利用她作为备胎和玩物。
随后,陈露又在微博上发表了多篇长文,继续曝光霍尊的种种不堪,包括出轨、欺骗、冷暴力、威胁等。她还晒出了霍尊给她的分手费转账记录,称霍尊曾向她要求签订分手协议,并开出了2000万的分手费。她表示自己不会放过霍尊,要让他付出代价。
就在舆论一边倒地支持陈露的时候,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让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视频中,陈露和她的闺蜜找到霍尊,要求他给她900万的分手费,否则就会曝光他的丑闻。霍尊则表示自己已经给了她65万,并且不会再给她一分钱。陈露和闺蜜的语气和态度都十分咄咄逼人,甚至有些恐吓和威胁的意味。

这段视频让网友们大跌眼镜,原来陈露并不是一个受害者,而是一个敲诈者。她所说的爱情和付出,都是一个幌子和借口。她不过是一个贪婪和无耻的女人,利用自己的身体和感情去敛财。她之所以在微博上曝光霍尊的恋情和丑闻,是为了逼迫他给她更多的钱。
这时,霍尊方面也发声了。他表示自己已经给了陈露58万,并且在陈露微博发文后还追加了7万。他向媒体证实,他已经于8月下旬向上海警方报案,指控陈露涉嫌敲诈勒索。他说自己对陈露没有恨意,只是希望能够还自己一个清白。
警方也介入了调查,并于9月18日正式立案。12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表示,陈某因涉嫌敲诈勒索已经被取保候审。
据悉,疑似霍尊朋友的人透露:霍尊曾流露“绝不原谅她”的思想。再刑事案了结后,再以侮辱诽谤罪起诉陈露。不过,没有得到本尊的直面回应。
专家解读
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对于分手费、敲诈勒索、感情纠纷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分手费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要求,是对感情的侮辱和对法律的挑战。有人认为分手费是一种合理和合法的补偿,是对感情的尊重和对付出的回报。有人认为分手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那么,在法律上,索要分手费就等同于敲诈勒索吗?
答案是否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从这个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有四个:
一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是采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
三是强行索取公私财物;
四是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要件,才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而在恋爱分手时,一方向另一方索要分手费,并不一定符合这四个要件。
首先,分手费的目的并不是非法占有,而是一种对感情投入和青春损失的补偿,也可能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
其次,分手费的方式并不一定是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而可能是合理的沟通和协商。
再次,分手费的对象并不一定是公私财物,而可能是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
最后,分手费的数额并不一定是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而可能是适当的金额。
因此,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向对方索要不合理不合法的巨额款项,并且没有合法依据;
采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如以公布对方隐私、揭发对方违法犯罪、伤害对方亲友等为要挟;
强行索取对方的公私财物,如现金、房产、车辆、股份等,并且迫使对方违背自身意志给付;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如多次敲诈勒索、造成对方重大损失、影响社会秩序等。
翟欣欣事件
大快人心!"毒妇"翟欣欣涉嫌敲诈勒索已被逮捕,曾2千万逼死丈夫
与此同时,另一起涉及敲诈勒索的案件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这起案件的当事人是翟欣欣,她曾被称为“索要千万逼死丈夫”的女子。她的前夫是手机应用wephone的创始人苏享茂,他于2017年9月7日跳楼自杀,并留下遗书称自己的自杀与翟欣欣有关。他指控翟欣欣以他涉嫌偷税漏税和运营灰色产业为要挟,向他索要1000万的分手费,并威胁他如果不给就让他进监狱。

这一事件在当时也引起了轩然大波,让人们对翟欣欣的人品和行为感到愤慨和鄙视。但是,时隔六年,翟欣欣涉嫌敲诈勒索的案件才被立案侦查,并于2023年5月19日被批捕。这让人们不禁质疑,为什么这样一个明显的敲诈勒索案件要拖延这么久才得到处理?难道是因为翟欣欣有什么特殊的背景或者关系吗?

据媒体报道,翟欣欣曾经在微博上自称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律师,并且还晒出了她的律师证。但是,经过网友和媒体的调查,发现她所说的律师证是伪造的,她也并非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而是一所民办大学的毕业生。而且,她还曾经在微博上多次发表一些极端和不合理的言论,比如“男人都是X生”、“女人应该多找几个男人”、“男人不给钱就不配活着”等等。
这些言论让人们对翟欣欣的心理和道德产生了怀疑和担忧。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为什么要对苏享茂进行敲诈勒索?她是否有其他的同伙或者幕后黑手?她是否还有其他的受害者?这些问题都需要警方和检察院进行深入和全面的调查和审理。
与霍尊陈露案相比,翟欣欣苏享茂案更加复杂和惨烈。它不仅涉及到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纠纷,还涉及到一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它也反映了当今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比如金钱至上、道德沦丧、法律缺失等。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恋爱和婚姻中要慎重选择对象,要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要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对这两起案件的发展和结果都感到关注和期待。我希望正义能够得到伸张,罪恶能够得到惩罚,受害者能够得到安慰,社会能够得到和谐。我也希望这两起案件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和教训,让我们在面对感情和金钱的诱惑和挑战时,能够保持清醒和理智,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能够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幸福。
结语
无论检察院的判决如何,本案所呈现的社会现象都值得社会各界深思。在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许多人习惯于在网络平台上公开个人生活,或对他人性格、行为进行批判。这无形中也容易造成对方名誉权与隐私权的侵害,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而法律并不会因为某件事发生在网络平台,就对其采取放任态度。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可能面临法律制裁。这也应该是一个警钟,敲响在每一个使用网络的公民心中。
就本案而言,陈某突然在微博上公开两个人9年来的恋情,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违法。但是,其后续在发文中对霍尊的指责,疑似构成对方名誉权与隐私权的侵害,并可能引发恐吓效果,这已涉嫌敲诈勒索。这也是警方介入调查,并对陈某采取强制措施的原因所在。

陈某需要认真反思在这起事件中的言行,并接受司法裁决。而这起案件,也同样提醒其他所有网民,网络虽然给每个人提供了广阔的信息交流平台,但是其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人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损人利己,都有可能面临法律制裁。这是每个人在使用网络时必须牢记的原则。
笔者认为,尽管陈某的行为已构成重大过错,但是霍尊作为关系另一方,应在一定程度上体谅她的处境。在爱情破裂后,女方难免会有一定情緒,采取一定非理智行为,这也属人之常情。所以,如果陈某愿意真诚的道歉,承认错误并保证不再重犯,霍尊是否可以选择原谅,这也值得双方认真考虑。因为,法律的严厉惩罚固然能达到警示作用,但是,“宽厚博大,忘人之过”,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
所以,笔者认为,就本案而言,如果陈某愿意拥有足够的诚意与勇气,主动向霍尊道歉承认错误,并保证今后不会再有类似行为,霍尊完全可以选择原谅。因为过去的事已成定局,惩罚亦难返过去的岁月,不如以宽容之心,给予对方第二次机会。这不仅可以避免法律制裁带来的社会成本,也可以达到化解恩怨,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网络时代给每个人都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同样带来种种挑战。如何构建网络法治,如何在网络上理性地交流与讨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保护好个人隐私,这些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广州地铁大叔”事件,令人意识到在网上发布任何信息时都需要慎之又慎。它给每个社会成员敲响了警钟。但同样,它也让人看到,宽容、理解与原谅,同样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化解误会,重建信任,促使社会向前。
所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宽广的胸怀。理性思考问题,体谅他人处境,学会宽恕与包容。只有每个人都有所觉醒,人与人之间多一份体谅,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这也同样是“广州地铁大叔”事件所让我感悟最深的一课:理性,宽容,原谅,这三者,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向红星新闻致敬,感谢红星社记者提供的网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