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动物实验代做】
【造模机制】玉米粉仅含 9%蛋白质,只能满足鼠正常蛋白质需要量的一半,且玉米粉的蛋白质中缺乏色氨酸与蛋氨酸,这些氨基酸属趋脂物质,缺乏会导致肝脂肪变,以致纤维化,加入胆固醇增加机体对胆碱需要量,从而加速脂肪肝的发展。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对CCl,损伤作用敏感,故肝细胞大量坏死,网状支架塌陷,纤维增生,发展为肝硬化。
【造模方法】
1.取 Wistar 或 SD 大鼠,皮下注射 40%~50%CCI,油溶液,按 0.03ml/kg,每周 2 次。第2周开始,隔日以 20%~30%酒精 1ml灌胃。饲以混有 0.5%胆固醇低胆碱饮料,连续 8周。大鼠肝脏正常结构破坏,形成厚的纤维间隔,并分割形成假小叶。
2.取雄性 SD 大鼠,200g 左右,饲喂单纯玉米粉(前 2 周加猪油 70%,混以 0.5%胆固醇,并以 5%乙醇为饮料)。于实验第 1 天,每只动物皮下注射 40%CCI 花生油溶液 0.5ml/100g,以后每隔 3 天皮下注射 40%CCI 花生油溶液 0.3ml/100g 造模。
【模型特点】复制肝纤维化模型中存在的问题是时间长、形成率低,且死亡率高。相比较之下,本法周期已经缩短,如果大鼠单纯胆碱缺乏饮食形成模型需 200 天左右;胆碱加蛋白质缺乏性饮食形成模型需 120 天左右;皮下注射 CCL 0.1ml/(150~200)g,每星期 2 次,需 120 天左右。本法复合因素 42 天即可形成。
【应用范围】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该模型适合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特别适合于已经引起肝细胞损伤为始动机制的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动态研究。已广泛用于中药防治肝纤维化、肝硬化研究。
【注意事项】1.肝纤维化所测血清生化学指标 要求与急慢性肝损伤模型类似,可选择几项进行,但必须测定血或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肝胶原蛋白含量。
2.病理组织学观察十分重要 可采用 HE 染色和胶原纤维染色等方法进行。侧重于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和增生的胶原纤维的观察。
【模型评价】本模型采用复合因素造模,不但肝纤维化进展稳定,成模可靠,而且复制时间大大缩短,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肝纤维化模型。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