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血管疾病才是糖尿病的最大死因!《Nature》:干细胞可再生修复受损血管

2023-03-24 11:32 作者:优尼科尔生物  | 我要投稿

糖尿病最常见的死因其实是血管并发症。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下的血液会“熬坏”血管,让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那该如何修复被损坏的血管呢?英国伦敦大学发现,血液里的干细胞能产生内皮细胞,以补充血管壁,帮助血管生长自此,关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与预防有了新的方向。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严重的就是并发症了。


据相关资料统计,糖尿病并发症多达80多种,大约3/4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可以说,心血管疾病才是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其实,除了心血管,糖尿病的很多慢性并发症,基本上都和血管病变有关,比如肾病、眼病、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无不有血管问题在里面。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控糖是一个工作,预防血管病变也同样重要。


血管的生长和修复是治疗心脏病、循环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目标,在这些疾病中,血管都是受损的。


以前,科学家们认为胚胎中的心血管只在内皮细胞(位于血管内壁的重要细胞)分裂时才会产生,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血液中的干细胞能够产生内皮细胞,而且所产生的内皮细胞能够补充血管壁,这种独特的干细胞来源有助于血管的生长。


该研究发表于《Nature》期刊,受到了广泛关注,人们似乎终于找到了血管再生修复的方法。


△ Erythro-myeloid progenitors contribute endothelial cells to blood vessels

01


01

血糖升高,是导致血管病变的主因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多少都会有血管病变问题,比如血管狭窄和闭塞。


为什么糖尿病人会引发血管病变呢?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表现的疾病,但它真正的危害并非居高不下的血糖,而是长期高血糖对血管造成的损伤。


这种损伤源于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的侵蚀,随之血液中大量的脂肪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内皮中引起炎性反应,最终脂肪被脂质化形成粥状物,破坏了血管的正常结构,就发生了通常所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堵塞了,就相当于没有了血供,没有了氧气,局部的组织就会缺氧坏死,这也是造成心、脑、眼、肾、足等主要病变的病理基础。


△血管堵塞,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另外,糖尿病人还对起到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小板有着重要影响,糖尿病会导致血小板功能受限,形成凝血块黏附在血管上,时间久了,就会日渐堆积形成血栓。


当然,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自身也有抗血栓能力,但糖尿病患者的抗血栓能力相对减弱,就会引发相关的疾病,比如糖尿病人常见的糖尿病足症状,多数都是因为下肢或轻或重的动脉硬化,血管堵塞。


02

促进血管新生是干细胞的“拿手好戏”

为了探寻促进血管再生的机理,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始了研究实验。


他们使用荧光标记来追踪一种被称为红系骨髓祖细胞(erythromyeloid progenitor, EMP)的干细胞命运。已知这些细胞会产生红细胞和某些类型的免疫细胞,在培养皿中培养的EMP干细胞也会产生内皮细胞。


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血管是怎样产生的科学认识,使用干细胞产生新的血管和修复受损血管成为可能。


△ 对在母体子宫中自然生长的小鼠而言,EMP干细胞也会产生内皮细胞,并且它们继续位于血管内壁直到成年时。


干细胞被称为“万能细胞”,它通过分化、融合和旁分泌的作用,促进损伤坏死区域心肌和血管再生,干细胞还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输入人体后能够分泌大量的促进血管新生的生长因子,从而促进内皮细胞形成管状结构,并稳定这些新生的血管,促进其成熟。


该项研究追踪到了这些人体中难以捉摸的干细胞,并发现了它们的另一个重要功能,促进了科学家对干细胞领域的深入研究与理解,为修复再生血管应用于再生医学中提供了可靠策略。


另外,多项研究还证实,干细胞有降低血糖的功能。它就仿佛是一本糖尿病“通关秘籍”,让“脱糖”生活不再遥远。我们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置身于糖尿病治疗策略的研究与探索,为糖尿病患者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慢性病的痛苦是无法言说的,糖尿病人不得不终生严格控糖,且需警惕八十多种并发症。好在再生医学描绘了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随着干细胞疗法的不断进步,我们不但有望预防、治疗各种并发症,还有望彻底颠覆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为更多患者迎来“脱糖”时代。


心血管疾病才是糖尿病的最大死因!《Nature》:干细胞可再生修复受损血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