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夜话】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无人驾驶发展

本届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夜话主题围绕数字家园和智能驾驶的理解和畅想,通过“以人为本”的城市视角与人工智能进化视角融合展开。提升城市硬件发展的同时,是否更应充实“人才”这项软实力?智能时代的智慧驾驶路径将会去向何方?两场夜话,把握人工智能的内生进化层次,基于上海“城市与人”及新时期时代背景下进行充分论述与交流,希望能够向大众客观展现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出人工智能与上海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城市联结,也反映出上海办会的城市自信与格调,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充分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
上海经信委主任 吴金城:
上海的人才优势是建设数字家园的底气
“上海有全国52%的5G人才,全国40%的集成电路人才,33.7%的人工智能人才,全国25%的创新医药人才,这是我们发展产业,建设数字家园服务好人民美好生活的底气所在。”

人工智能和数字化转型如何相互作用,成为今年WAIC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7月8日晚间举行的AI夜话——畅想·数字家园,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的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这个阶段提出,内涵和以前的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个超大城市,上海具有复杂巨系统特征,上海常住人口接近2500万、实有人口超过3000万,轨道交通达770多公里,26万多部电梯运行,必须充分运用数字化方式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子。
今年1月4日,《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全文公布。意见指出,要坚持整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坚持全方位赋能,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坚持革命性重塑,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他说,上海市经信委会同一些部门出台了数字家园的建设导引,共五大类场景、十二个示范应用,主要是围绕社区数字化转型,围绕在和谐的邻里关系、便捷的生活,包括交通出行、医疗,家门口的快递、智能货柜等。
这些也体现了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的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这个阶段提出,内涵和以前的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不一样的。
“我们(说转型)有三句话,第一个是着眼于城市的整体转型,整体转型就要体现是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第二个是全方位的赋能,就是有技术赋能产业,政府赋能企业,企业赋能市民,同时也有市民来赋能政府,企业赋能政府,相互赋能的关系。第三句话是革命性重塑,技术驱动、数据驱动带来生产生活流程的改变,这是数字技术带来的魅力。”
因此,此时提出数字化转型,主要是现在技术体系到了这个程度,市场体系成熟了,企业家可以为市民、企业提供很成熟的解决方案,同时治理体系也到了一定的阶段。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为经济转型、生活转型提供强大的支撑和数据的底座,也能为数字家园建设提供强大的保障。
谈到上海应用场景开放时,吴金城表示,截至目前已经开放揭榜3批58个AI应用场景,对接280余个企业、500余个解决方案。“全社会开放,不分体制内体制外,只要有本事有点子有解决方案都可以揭榜。”
他同时呼吁企业落户上海,在他看来,企业有非常好的金点子,这些金点子要落地主要靠市场的力量,也有市场很难发挥作用的地方。作为政府部门一定要服务好,要把数据能够打通,做到五好五不缺。也就是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应用不缺场景、好创意不缺人才、好团队不缺资源。
他还提到了上海的人才优势,“我们有全国52%的5G人才,全国40%的集成电路人才,33.7%的人工智能人才,全国25%的创新医药人才,这是我们发展产业建设数字家园服务好人民美好生活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上海在持续对外释放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的积极信号。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市签约重点产业项目近1200个,新注册企业数41.8万家,同比增长13.7%。也就是说,虽然有疫情的影响,上海2020年日均新设企业仍达到了1665户,比上年增长12.8%。
上海已有1.5万人次体验无人驾驶出租车
未来将推进商业化试点
未来最重要的是要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加大测试力度,提升自动驾驶的稳定性、可靠性,特别是在部分区域探索无安全员的无人驾驶测试,部分商业化的应用试点。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智能驾驶AI夜话中,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明透露,上海在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试点服务以来,已有1.5万人次体验了无人驾驶出租车,未来将加大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测试以及部分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应用试点。
张建明表示,目前自动驾驶标准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在技术和政策方面都面临挑战。“目前的一系列法规都是基于有人驾驶,无人驾驶系统还没有尝试过,有挑战。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是谁的责任,还没有定论。”张建明说。
对于未来上海如何推进自动驾驶的发展,张建明表示:“未来最重要的是要加大政策创新的力度,破除政策障碍瓶颈,加大测试力度,提升自动驾驶的稳定性、可靠性,特别是在部分区域探索无安全员的无人驾驶测试,部分商业化的应用试点。”
他还表示,在产业生态引导方面,还需要加大土地、资金、人才的投入保障;加大公共平台的打造。除了建立公共数据中心之外,还要设立公共测试检测中心,完善构建信息数据安全实验室,包括标准的建立。

自动驾驶技术何时能让人类真正受益?这是一个让学界和产业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法国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斯发基斯(Joseph Sifakis)教授提出了“自主系统”的概念。过去五年,斯发斯基教授一直专注于研究自动驾驶汽车。
斯发基斯教授在智能驾驶AI夜话中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自主交通系统,那么这将为缩小机器和人类智能之间的距离迈出一大步。”
他认为,目前自动驾驶和自主系统仍不完善,而多年来人们对自动驾驶的前景过于乐观,对自动驾驶汽车仍然存在很多误解。
“有人说自动驾驶汽车是安全的,因为我们已经开行了几十亿英里。但我想强调,构建值得信赖的自主系统不仅要有智能的主体,而且还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斯发基斯教授表示。
“我们对于自动驾驶的愿景是自主的愿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更新的科技,以及工程方面的发展,我觉得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实现。”斯发基斯教授说道。
他特别提出,自动驾驶的发展分为“自动化系统”和“自主系统”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自动驾驶是由自动化走向自主化,自动化的阶段,人类司机应当负有责任,自主化阶段机器将能够独立做出决策。
根据自动驾驶分级,完全自主的自动驾驶系统也被称为L5级别的自动驾驶。包括智己汽车、斑马智行、小鹏汽车在内的自动驾驶行业参与者都表示,目前他们公司的自动驾驶系统仍处于L2至L3级别之间,文远知行创始人CEO韩旭表示,该公司已经推出了L4级别的自动驾驶。



观众咨询电话:400-1087-108 客服接听时间: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