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957年3月的讲话 (第一部分)
1 3月1日
(一)关于马列主义能不能批评的问题。
毛泽东说:刚才有人提到,马列主义能不能批评?马列主义是不是可以不规定为指导思想?因为规定它为指导思想,使得有些人有点害怕。
关于这个问题,应当看到我们这个国家现在有很大的改变,就是由过去的作为买办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集中表现的国民党蒋介石的领导,让位于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大家都承认的,宪法上也规定了的。也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们的国家制度。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列主义、共产主义思想。
问题是它如何领导,如何指导。并不是说要一切人都进共产党,都相信共产党的道理,去讲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世界观的问题只能够是逐步地使人了解,不能强迫人家相信。精神上的东西不能强迫人相信,也不能强迫人不相信。强迫人相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不行的。但是,事实上相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人一天天多起来。
马克思主义能不能批评?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马克思主义如果能够批评倒,能够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真理,那末这个东西就不行了。所以,不发生马克思主义可不可以批评的问题。
老干部可不可以批评?老干部如果批评倒了,那就是该批评的。怕批评,总是有弱点就是了。我看,老干部、新干部都有弱点,弱点方面都应该批评。无论哪级政府和干部有缺点错误,都应该批评,并且要成为一种习惯。批评对了当然很好,批评不对也没有事,这就是言者无罪。人民范围之内的事,人民是有批评的权利的。我们只是不把这个权利给反革命。
(二)关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问题。
毛泽东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有人说我讲得不够。说得对,这也是一种批评。什么叫“长期”?就是共产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如何监督?就是用批评、建议的方法来监督。主要的方法就是批评,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团结,把工作改善。
(三)关于大民主和小民主的问题。
毛泽东说:所谓大民主是对付阶级敌人的,这是我们过去所做的。现在工作方法已经改了,是小民主。但有些地方不实行小民主,任何民主都没有,横直是官僚主义。这样逼出一个大民主来了,于是乎罢工、罢课。
我们不提倡罢工、罢课,提倡在人民范围之内的问题使用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如果个别地方官僚主义十分严重,在这样一种范围内允许罢工、罢课。我们把罢工、罢课、游行、示威、请愿等,看作是克服人民内部矛盾,调整社会秩序的一种补充方法。
要见世面,要了解国际情况,敌人的情况。我们准备扩大发行《参考消息》,准备从过去两千份扩大到三十万份,发到县一级,党内党外都可以看。要使我们的人懂得外界的事情。我就赞成出蒋介石全集。就是说,要见世面,要经风雨,不要藏在暖室里头,暖室里头长大的东西是不牢固的。
(四)关于控制人口的问题。
毛泽东说:我们现在每一年人口增长一千多万,现在是无政府主义。在这方面,人类完全不自觉,没有想出办法来。我们可以研究这个问题,而且应该研究。政府应该设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委员会。人民团体可以广泛地研究这个问题,可以想出办法来。总而言之,人类要自己控制自己。有些时候使他能够减少一点,有些时候使他能够增长一点,有些时候使他能够停顿一下子,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的生育。这是一种设想。
这一条马寅老今天讲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不要向科学家泼冷水,别的家,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一切家,也不要泼冷水。有时候工作做得不好,我们也不要泼冷水,帮助他去改正错误。
(五)关于单纯技术观点抬头的问题。
毛泽东说:技术观点是好的,就是要发展科学技术,要有科学技术观点,要发展到大家都热心。但是,不要搞单纯技术观点。希望我们的同志们关心新的政治,关心新的大局。我们有些所谓的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教育工作使人不能接受,无非是一种教条主义的,没有说服力,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所以,应该改善我们这个政治工作。
六)关于“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的问题。
毛泽东说:这个问题的确不是个别问题,是所谓安排问题。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对有些人没有安排,一个是安排不适当。所谓不适当者,就是有职无权,没有事做,或者就是安排的位置跟他那个学问、才干不适合。
人们承认邦有道,这个好。“邦有道”,“邦”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无非是社会主义,辩证法。“贫且贱焉”,“贫”就是薪水不行,“贱”就是没有工作。他是用孔夫子的话来批评我们。这是统一战线工作方面的缺点。中共中央准备今年开一次中央全会,专门讨论统一战线方面的问题,希望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的同志们有所准备,提意见给我们。
毛泽东最后说:我们在前进中间有很多困难,但是不要忘记,美国也有它的困难。《红楼梦》里头的著名人物王熙凤有言,“大有大的难处”。美国的月亮也不一定那么好。它有那么些原子弹,多了些钢铁,现在很强大。这一点要承认。我们骂它是纸老虎,就是说它这些东西是建立在不很稳固的基础上。我们也有毛病,也有缺点。我们的人民对我们有许多不满意。我们的经济、文化还很落后。可是,西方国家是建立在一个矛盾更多更大的基础之上的,不要忘记这一点。
2 3月6日
毛泽东谈了以下内容:希望第一书记把思想工作抓起来,第一书记才行,第二书记也不行。光是宣传部抓,孤单单的不好办。管业务管得很好,不管思想工作,结果来了大民主,就会把你搞掉。各部门、各党组一定要管思想工作。省委要抓好思想工作,特别是第一书记。
各厅局都要管思想工作。领导要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才能解决问题。无产阶级思想要同资产阶级思想作斗争,是不错的,但必须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百花齐放中,资产阶级思想的出现会多起来,但并非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并非无一可取。扣帽子会把人家吓倒,不必每篇文章一出就马上驳倒。问题是我们现在有些文章没有说服力。企图压服是压不服的。
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要几十年。批评人家一定要研究,想打几棍子不是办法,不能解决问题。过去思想改造是有成绩的,那是大风暴,是粗枝大叶的,基本解决分清敌我,这是有效的。现在是分清是非,就要具体地讲,仔细地一件一件地讲。
思想工作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口号去套一切,现在与过去不同了,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我们要向党内外宣布,在人民内部无所谓专政,在人民内部讲专政是错误的。
我们对资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思想有两条:第一必须批评;第二必须批评得好。我们如何对付不正确思想?不要急躁,不要简单,应该讲究方法。现在是转变时期、大变化时期,在观念形态上一定有所表现的。百分之九十九或者还要多一点的人是能够教育过来的。问题在于方法,在于有说服力的文章。我们要取得经验,要学会如何掌握。
我们对付蒋介石和帝国主义是有经验的,掌握得好的。匈牙利的问题,我们也掌握了。对问题必须研究,要用脑子,要学习,重要的是在斗争中取得经验。过去搞阶级斗争,我们是有办法的。现在是思想斗争,不能再用老办法了。
思想斗争是动口不动手,而且动口要恰当,不是采取专政的办法。思想斗争是文的,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统一战线,团结——批评——团结。我们是当医生,开刀是为了把人救出。谁说不需要继续改造?我六十多岁了还要改造,一万年还要改造。人要前进,就要改造,这是合乎规律的。如果老是一套,像过去骑在马上打蒋介石那样,就不行,就要改。
说到学术,人家说我们“不学无术”,我们在这方面的确也是不多,所以很需要学习研究。政治是为业务服务的。政治是上层建筑,为基础服务。我们提出“向科学进军”、“十二年规划”,至于半导体、原子能等专门的科学技术,就应该由知识分子去搞,我就不懂。过去我们是搞阶级斗争,是一种攻势。现在搞建设,知识分子就出来讲话,批评我们的官僚主义。他们的批评是好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尾巴夹起来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有各的目的,其结果是我们的目的能够达到。党能不能领导科学?能够领导,我们是从政治上来领导科学。他们事实上是说这么一个问题,共产党还没有科学家。整个人民政府就是为工农服务的,也为科学技术服务。搞得好一点就发展得快一点,就是为其服务,而且全心全意地服务。
3 3月7日
毛泽东谈了以下内容:
我们的教学计划、教科书都是全国一致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有问题?各省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教材?各省是不是感到受限制?各省是不是还有私立中学?私立中学还是可以办的,办了之后政府不要去接收。
办戴帽中学还是一种好办法。中学办在农村是先进经验,农民子弟可以就近上学,毕业后可以回家生产。如果说教师比较差,可以从好的中学抽调一部分来支援。这是要解决农民子女就近读中学的问题。
在农村,教育要强调普及,不要强调提高,不要过分强调质量。这些学校主要是解决农民生产劳动中需要的知识,如要升学也不限制,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升学,有的就不一定升学。助学金应该加以调整。按照当前的经济情况,准备两三年内将助学金扩大一些,使百分之七八十的农家子女能享受助学金,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困难。经过三年,农业合作社的困难减少了或者没有了,助学金就可以逐渐减少。
为了解决高小毕业生升学紧张的问题,中学招生可以增加一些。小学也同时增加一些学生。学校要大力进行思想教育,进行遵守纪律、艰苦创业的教育。学生要能耐艰苦,要能白手起家。社会主义是艰苦的事业。我们以后对工人、农民、士兵、学生都应该宣传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校中要提倡一种空气,教师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办好学校。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要使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今后无论谁去招生都不要乱吹,不要把一切都讲得春光明媚,而要讲困难,使他们有思想准备。学生谈恋爱的风气应当加以扭转。婚姻法有关结婚年龄的规定不必修改,但要劝青年晚点结婚。
教育部应当编写一些课文,专门论述艰苦奋斗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讲。要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每省要有一位宣传部长、一位教育厅长亲自抓这项工作。中学应当有政治课。政治课要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不要教条式的,要使中学生知道一些为人在世的道理。讲猴子变人的社会发展史如果同历史课有重复,历史课可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讲起,讲胜利,讲困难,不过猴子变人还要讲,阶级斗争也要讲。课本要两三年修改一次,使之不脱离实际。
党委应当指导青年的思想,指导教师的思想。为什么县委书记一年内不能找中小学校长谈一两次话,开一两次会呢?要责成省委、地委、县委书记管思想工作,管报纸、学校、文学艺术和广播。
苏联的教材,应当学的就要学,不应当学的就不要学。你们要来一个改革,不要照抄外国的,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情况,并且还要有地方的特点。农业课本要由省里编,地理可以编地方地理,文学也要有乡土文学,历史可以有各省自己的史料。课程要减少,分量要减轻,减少门类,为的是全面发展。现在作文太少,至少每星期作一次,如果有困难少一点也可以。
4 3月8日
《有关思想工作的一些问题的汇集》的批注
(一)针对“科学家(特别是自然科学家)中认为党不能领导科学工作的人不少。他们还认为党的领导对科学的发展没有好处”,
批注:“有一半对。”
(二)针对“不少科学家认为,如果工作条件没有很好解决,就拿不出什么科学成果,因此‘百家争鸣’对他们的实惠不大”,
批注:“他们是有些理由的。”
(三)针对“ ‘百家争鸣’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国家的指导思想’两者间的关系怎样”,
批注:“应当弄清这种关系。”
(四)针对有人认为科学界已有定论的事情就不再允许争鸣,有人认为不实事求是研究问题而是狂妄自大夸夸其谈的文章不应允许出来争鸣,有人认为讨论问题态度不好的文章不应允许争鸣,
批注:“戒律太多。”
(五)针对 “目前文艺界一方面‘左’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倾向仍然很严重,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又确实有些抬头。哪一方面是主要危险”,
批注:“ 目前不要去找主要危险,而应按具体问题处理。”
(六)针对“目前有些作家认为文学的目的就是写真实,因此,‘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感受即真实’,至于作品对人民有什么教育作用,作家用不着考虑”,
批注:“不对。但可以允许少数人这样做。”
(七)针对“报刊上是否允许发表和党不同的主张?就是说党的政策和党、政府的工作方针能否在报刊上‘争鸣’”,
批注:“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八)针对党校的“争鸣”“只能限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解不同之争,不能容许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来争鸣”,
批注:“似乎不很对,何必怕争鸣?”
(九)针对“有人说,‘经典著作是不许怀疑的’”,
批注:“不许怀疑吗?”
(十)针对“党的政策是否允许怀疑?对党的政策的怀疑的意见是否允许争论”,
批注:“为什么不允争论呢?”
(十一)针对“党员在理论上怀疑或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别原理是否允许?如果根本怀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或社会主义理论,可否留在党内(例如有人入党后仍然相信凯因斯学说,如何办?)”,
批注:“前者是肯定的,后者是否定的。”
(十二)针对“如何克服马克思列宁主义教学中的教条主义”,
批注:“就是允许批评、争论。”
(十三)针对“目前许多理论课程教员,埋头准备讲稿,照念讲稿,不关心国内外大事,不学习党的重要文献,不研究现状”,
批注:“应当改变。”
(十四)针对“高等学校的党和行政的领导干部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放弃领导,对群众的错误思想行为不进行教育批评,以致产生若干混乱现象;一种是在党的这一重大的方针政策面前,迟疑观望,甚至有抵触情绪,对各方面的工作不敢放手”,
批注:“两者都不对。”
(十五)针对“党内党外都有一些人认为学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科学和教学都没有什么研究,领导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困难较多,部分党委书记和党员校(院)长对此也缺乏信心。这个问题应该如何从思想认识上和具体作法上求得解决”,
批注:“此点值得重新研究。”
(十六)针对“自从提出‘向科学进军’以后,高等学校教师偏重于搞科学研究工作,不愿多作教学工作,从而发生了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如何适当安排的问题”,“同时,党的干部和政治工作干部多希望作科学研究工作或教学工作,不安心政治工作,忽视政治思想工作的倾向相当严重”,
批注:“都是不对的。”
(十七)针对“过去学校对于学生管理得死死的。自提出百家争鸣方针和讨论全面发展、因材施教以来(还有外国的影响),已开始表现出另外一个偏向,学生强调自由、民主、个人专长的发展,不遵守学校纪律,对教师不礼貌,缺乏艰苦耐劳的思想;而在学校和教师方面,则变得束手束脚,不敢管理和教育学生”,
批注:“都是不对的。”
(十八)针对“有些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和学校当局不重视学校的政治思想领导,有单纯搞业务的现象。还有学校课程多,教材分量一般较重,因此,形成学生的负担重”,
批注:“前者是错误的,后者应当改革。”
(十九)针对“目前,在党内思想斗争中,对资产阶级思想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含义,区别得不清楚,有时叫这样,有时又叫那样,怎样划分这个界限”,
批注:“是一个东西。”
5 同在3月8日 文艺界座谈会
毛泽东谈了以下内容:
党内提过批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现在还没有展开。中央委员会要开一次会,发一个指示。这也要有一个酝酿时期。决议要在今年上半年做出来。现在党内还没有统一思想,什么是官僚主义,如何批评,认识还不一致。整风开展起来,那时候就好批评了。
现在刚刚批评一下,陈其通等就发表文章,无非是来阻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整风,整主观主义,重心放在教条主义;整宗派主义,他们总是想一家独霸;整官僚主义,多得很。好几年没有整风了。从汇集印发的那三十三个问题,可以看出来问题很多。
有一种看法,实际上是认为思想不能指导创作,这种看法跟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不正确看法有关系。要求所有的作家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作家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大概需要几十年才有可能。在还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时间内,只要不搞秘密小团体,可以你写你的,各有各的真实。这里边,当然还要有帮助。
现在思想这样混乱,汇集中提出的许多问题,就是社会基础变动而来的反映。全国知识分子就算五百万吧,恐怕相信马克思主义的没有十分之一,抵触马克思主义的也没有十分之一。剩下中间的还有百分之八十左右,他们中间,大多数人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但不一定相信马克思主义,用它来指导创作的就更少了。所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不能强制人家接受。
教条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反马克思主义。要好的、真正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哪怕少一点,有那么几部,写得较好,用几十年工夫,去影响那百分之八十的知识分子,因为这些作品是为工农兵服务的。
有人说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也不要了,我看为工农兵服务是不错的。资产阶级也要改造成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也要是工人阶级,你说不要为他们服务,中国就没有其他人了。有人说文艺不要目的,一有目的就概念化。我看,不要目的的文艺作品,也可以出一些吧。总之,对人民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解决思想问题,不能用专制、武断、压制的办法。
文学艺术家恐怕也要经过一个锻炼的过程。有些主张文艺不要目的的,其实是要目的,只是不要你这个目的,在无目的掩护下,有他的目的,就是要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的目的。
报纸、广播、文工团、剧团、文学艺术都是教育人民的。有人说,“不讲教育,说娱乐好了”,这也可以,但是你演戏,总要影响人。所以教育者首先应当受教育,这是马克思讲的。”我们这些人应当受教育,说不用受教育是站不住脚的。这些教育人的人,他们从事的工作,整个说来,是教育人的过程,要几十年,把六亿人口教育好。
苏联十月革命后,教条主义也厉害得很,那时的文学团体“拉普”曾经对作家采取命令主义,强迫别人必须怎样写作。我们的文化教育政策不采取他们的办法,我们采取有领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在还没有造成放的环境,还是放得不够,是百花想放而不敢放,是百家想鸣而不敢鸣。陈其通他们四人的文章,我就读了两遍,他们无非是“忧心如焚”,唯恐天下大乱。
应该估计到中国的情况,两头小中间大,小资产阶级那么多,无非是思想混乱,要求解答问题。我说这些话,是想和同志们交换意见,看看客观情况是否如此。假如经过三个或者四个五年计划,有三分之一的人相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又不是教条主义,不是机会主义,那就好了。
鲁迅不是共产党员,他是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他的杂文有力量,就在于有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我看鲁迅在世还会写杂文,小说恐怕写不动了,大概是文联主席,开会的时候讲一讲。这三十三个题目,他一讲或者写出杂文来,就解决问题。他一定有话讲,他一定会讲的,而且是很勇敢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怕什么的。
文艺批评怎么样了?这也要看到知识分子是两头小、中间大这个基本状况,这就是为什么要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政策的缘故。为什么有人怕放呢?就是没有看到大多数知识分子是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希望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好、文化提高,要经过他们去教育中国几亿人民。
文艺批评问题,这方面的文章我读得不多,感觉恰当的批评不多。有些批评粗暴得很。现在文艺批评可以说有三类:一类是抓到痒处,不是教条的,有帮助的;一类是隔靴搔痒,空空泛泛,从中得不到帮助的,写了等于不写;一类是教条的,粗暴的,一棍子打死人,妨碍文艺批评开展的。要批评一个人的文章,最好跟被批评人谈一谈,把文章给他看一看,批评的目的,是要帮助被批评的人。可以提倡这种风气。
无论资产阶级思想也好,小资产阶级思想也好,在知识分子中还是占大多数的,他们还没有跟群众打成一片。我看还是跟工农兵打成一片才有出路,不能打成一片,你写什么呢?光写那五百万知识分子,还有身边琐事?不能永远只写这些人,这些人也会要变的。
去年,我们一年摄制三十多部故事片,太少了。日本八千多万人口,去年出三百多部故事片。中国六亿人口,才出三十多部,你们最好也出他三百多部。赵丹!孙瑜没有安排好吧?你是和他合作过的。有了安排那就很好。你们两个合作搞的电影《武训传》,曾受到批评,那没有什么,一个作品写得不好,就再写嘛,总该写好它。
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我并不赞成牛鬼蛇神,可以让它演出来,批评一下。文化遗产中有许多毒素和糟粕呢!对一些传统剧目过去我们禁了几年,别人有些反感,现在开放了,也可以批评,但批评要说理。放一下就大惊小怪,这是不相信人民,不相信人民有鉴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