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交付流程
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交付流程
在前述的系列文章中,晓闲详细介绍了验收流程这个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流程。前期晓闲在谈论流程问题时曾经介绍了需求流程、采购流程、验收流程以及交付流程等流程体系。
在今天的文章中,晓闲将会展示关于个人对响应型供应链模式中的交付流程的理解。
交付流程
1.业务类型有哪些?
交付流程是发生于供需双方之间的一种业务流程,不管是对于供应方,还是对于需求方而言,交付流程都是一个面向外界的最直观的流程模式,其结果的影响是最直观、最明显的。
企业在面向外界时,会遭遇如下几类物料,分别是原材料、半成品、代工料和成品等。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物料时,企业的实际业务会有所差异。
A.原料
其中,原材料是面向供应商的一个交付厂家,其实质是由供应商交付需公司加工的物料。
B.半成品
而半成品在面向外界的流程体系中属于一种相对较特殊的物料,一般而言,企业很少从第三方采购半成品,更多的场景是公司自己生产半成品,并将该半成品作为自身其他产品的一种原料。
C.代工料
而代工料则有两种情形,情形一是原材料的代工料,情形二则是产成品的代工料。
前者是指公司需要使用某种原料,而该种原料市场上没有其他厂商可以供应或者市场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公司的要求,而公司不方便投资建设该原料的生产线或者投入生产,最终采取的策略是进行技术外包或者技术使用授权,最终选定了一家工厂或者多家工厂来生产公司所需的原料。
后者则是公司直接从市面上采购所需的产品并销售给公司的经销商、分销商或客户。公司采取产成品的委托加工策略基于多个可能性的原因,其一是产品是客户指定的生产厂商并指定了该生产商所生产的固定型号;其二则是公司从事一定的技术保密的物料而客户并没有指定具体交付哪家公司所生产的物料。
D.成品
而成品的交付往往是一种比较常规的业务模式,主要存在两种形式。
前者针对的是公司是生产商的情形,公司直接将自己生产的成品发给终端用户、卖场、分销商和经销商;
后者则针对的是公司是贸易商的情形,一般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贸易型业务,公司将从外部购买的货物发给下游客户。
2.交付模式是哪班?
在谈论交付流程时,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一个问题——物料是如何完成交付的。
A.原料
原料的交付过程是直接从供应商处发到公司的产品生产所在的工厂,由公司的收货工厂完成该原料的验收和入库。
B.半成品
鉴于半成品通常是企业内部生产所得的物料,因此,晓闲并不打算展开论述此类物料是如何完成验收的。
C.代工料
鉴于代工料的类型可以分为原材料以及产成品,因此,代工料的交付模式应当区分对待。
对于原料类型的代工料的交付,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按照原料的交付模式进行交付的。
而对于产成品的代工料的交付,我们依然要区别对待,这主要取决于物料是否可以从代工工厂直接发给下游客户,是否可以直发客户主要存在两大障碍因素,其一是物料直发是否会遇到技术泄漏、生产商信息泄漏等商业机密或技术机密的问题,其二则是物料直发是否会对该类物料的出入库管理产生负面影响。
a.直发客户
对于可以直发客户的产成品的代工料而言,此类物料的交付环节应当理解为由代工厂直发下游客户,不过,此时公司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在直发的业务模式中,供应链的核心问题信息流与物资流之间会存在一个脱节。
物资流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代工厂直发下游客户这个环节解决的。
那么,问题是:信息流该如何完成闭环呢?
在晓闲看来,信息流的实现有赖于公司、代工厂以及下游客户之间三者之间或者二者之间的有效协同或者信息传递。
要完成上述环节的信息传递,三者之间存在多种解决方案。
最高等级的信息传递模式是数字化,通过库存信息共享平台而完成物料的信息流动的共享与分发,其主要形式是三者之间建立的信息共享平台,其实现形式如下:
由代工厂向公司以及下游客户共享或者分发物料的发货信息,而由下游客户向公司以及代工厂共享或分发物料的收货以及入库信息。
而传统形式的物料信息传递模式则往往是通过基础模式实现,比如由代工厂的发货人单独通知公司和下游客户的发货信息,而当下游客户完成货物的入库和收货后,由下游客户向公司或者代工厂完成物料的入库信息的传递。
b.不可直发客户
对于不可直发客户的产成品的代工料而言,此类物料的交付环节的实现是基于如下流程:
先由代工厂将产品交付给公司,在这个环节中,将由这2个公司完成物料的第一次交付的信息流和物资流的同时传递;
再由公司向下游客户完成产品交付,在这个环节中,将由这2个公司完成物料的第二次交付的信息流和物资流的同时传递。
而对于不可直发客户的情形,两步交付的环节将组合完成由代工厂至公司的下游客户之间的完整的信息流和物资流的同时传递。
D.成品
成品的交付模式则取决于公司是否是生产商以及公司的业务需求。
如果公司是生产商,其交付模式则是由公司直接向下游客户交付产品。
如果公司是贸易商,其交付模式取决于产品是如何发给客户的。如果产品可以直发客户的,则其交付模式与代工料中的情形(参考代工料的a之交付模式)相同;如果产品不可以直发客户,则其交付模式与代工料中的情形(参考代工料的b之交付模式)相同。
3.交付流程有何流程?
在交付流程中,姑且不论交付模式的各个环节是有哪个公司发往哪个公司,以及也不论整个交付环节是由几个公司之间的交付完成,本质上,任何交付环节中都有着同样的流程。
另外,在任何的交付环节中都需要完成2类关键的流的传递,分别是物资流和信息流。
事实上,任何交付环节都需要完成3个流的传递,最后一个流是资金流,不过资金流这个问题因为牵涉到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问题,而且也不属于交付流程的紧密关联环节,因此,晓闲不会在交付流程中展开介绍资金流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只聊物资流与信息流的问题。
图1为交付流程的信息流以及物资流的简易流程。

图1 交付流程的信息流和物资流的实现过程
简单地说,在图1所示的简易版交付流程中,信息流与物资流是贯穿于整个流程之中的。其中,以绿色线为分界线,我们可以将交付流程人为地切割成信息流和物资流两个部分,上面部分为信息流的环节,而下面部分则为物资流的环节。
整个交付流程从信息流开始,又最终由信息流结束。
下面,晓闲将对交付流程的各个环节做一个简要介绍,希望各位可以对交付流程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理解。
A.订单传递
订单传递是交付流程的开始,它指的是:物料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传递的物料的交付要求,包括物料名称、物料规格、交付数量、交付时间和交付要求。
通常而言,该环节通常由需求方向供应方发出,当然,对于由供应方控制的交付需求,则由供应方来确定交付的数量和时间这2个关键参数。
在订单传递环节中,供需双方需要完成需求的信息传递,解决的是信息流的传递问题。
B.物料发运
物料发运是指:由供应方向需求方发出一定数量的满足需求方要求的物料。
这个环节解决的是物资流的问题,是物资流的初始环节。
C.物料验收
物料验收是指需求方针对前述环节中供应方所发出的货物进行检测以及确定是否入库的过程。
晓闲曾在前述的系列文章中详细展示了验收流程,这个环节的方法可以直接参考前一段时间的系列文章的方法进行。
在这个环节中,企业同样解决的是物资流的问题,属于物资流的核心环节。
D.合格入库与拒收货物
合格入库与拒收货物属于物料验收的结论性动作,前者是说公司会正常接收货物,而后者是说公司会拒绝接收供应方的货物,通常导致货物拒收产生的原因是货物各种类型的质量问题。
这个环节属于物资流的中止环节,解决的是物资最终流向何方——究竟由需求方收下,还是退给供应方呢?
E.结算对账
结算对账是指由供应方与需求方双方针对前期一段时间内供方所交付的货物的收货信息进行双方确认,已确保双方各自记录的实际交付货物的信息(货物名称、货物规格、交付数量和交付时间)完全相同。
这个环节属于交付流程的终止环节,也是信息流的终止环节。
这个环节解决的是交付信息是否准确的问题。
4.流程的潜在问题?
关于整个交付流程,晓闲需要最终补充一些相对重要的方面。这些方面主要是针对保密物料以及物料的保密信息维护、直发物料的信息传递、物料名称和编码导致的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
A.保密物料以及物料的保密信息维护
在面向外界的物料交付环节中,物料的机密信息的保护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比如:对于从事技术壁垒不高的贸易业务的公司而言,其对供应方资源的掌握是这一类型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源之一。
一旦企业的供应方资源被泄露给其客户,极有可能下游客户会直接跳过公司而选择从此生产商手中购买产品。
不过呢,这里面会有矛盾之处,很多企业不得不向客户披露其供方来源,否则反而会导致公司失去下游客户。
因此,企业该如何保护自身利益呢?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是采取分步交付的模式,当然,这样的交付成本是肯定会增加的,企业需要进行平衡。
此外,采取代工模式的保密物料加工时,企业可能面临该类物料的保密信息的泄漏。
这里可能有两种解决方案。
其一、与代工企业签订高昂的违约赔偿责任的协议
一旦代工企业未能履行保密义务而导致公司遭受损失时,该协议可以补偿公司的损失,进而可以提高保密物料信息泄露的额风险。
其二、由公司供应保密物料的核心原料
如果由公司向委托代工企业供应关键原料,而且公司对关键原料的信息进行隐藏,委托代工企业将无法获得关键原料的有效信息,进而可以保护公司的机密信息。
B.直发物料的信息传递
如果业务涉及到三方之间且公司不直接接触物料实物时,必然产生一个潜在问题,三方之间的物料的交付信息该如何传递呢?
对于该问题,晓闲已在前述环节中进行了简要介绍,此处不再展开说明。
C.物料名称和编码导致的信息传递不畅问题
该问题为普遍现象,由于供应方往往会采用自身的物料名称与物料编码,而需求方同时会采取自身的管理逻辑来管理物料名称和物料编码,自然会产生的结果就是双方的物料名称与物料编码之间存在出入。
对于该问题,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通过ERP系统来实现,即同时导入供应方和自身的物料名称和物料编码,由系统同时自动进行匹配,而不再评估二者只简单的差异性。
很多企业会采用录入供方的编码和名称的形式来管控和识别物料信息,但这种模式还是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异常的产生,比如供方内部的信息不一致而导致需求方无法匹配相应的信息。
以上内容为晓闲对交付流程的粗浅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大家发现文章的错误,欢迎各位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