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载具频道】55式巨怪号超重型攻城塔 —— 陆上海妖

Shuul'se-pattern subjugator / 舒尔'瑟型征服者被UNSC命名为Type-55 Ultra-Heavy Siege Tower / 55式超重型攻城塔,俗称Kraken(巨怪 / 海怪 / 海妖 / 巨妖)。是星盟的一种巨型步行机,作为攻城塔台。


设计细节
它是一座超重型攻城塔,是一座巨大的星盟空中堡垒,拥有三条强大的抓斗机械臂,能够以物理方式粉碎或移动山脉大小的物体。它简直就像是陆地上的鱿鱼,再加上它的体积,UNSC便联想到了北欧神话并以此给它命名。它由一座大型中空结构体构成,允许大型飞行器(如57式魅影机)在其内部飞行和着陆。在内部搭载有几座暗影炮塔用于防御。而中空部分上方的区域是实心且封闭的。在空心部分下方还有几个可以容纳54式妖姬机和暗影炮塔的停泊舱。
核心位于它的最底部,三条机械臂也从底部连接至本体。动力核心是脆弱的部位,若是遭到一定程度的打击会变得不稳定。
它能够通过先行者引力核心盘旋在空中,[需要验证]这也是它的动力源,如果需要的话,它也可以用机械臂来支撑自己。
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攻城塔的设计基于当年先行者-洪魔战争中的某种哨兵,是后来被星盟发现并修改的设计。
服役历史
它被作为攻城塔、挖掘设备以及空军基地,于冲突纪元委任建造,旨在削弱敌对世界的士气,并打击其人口。人类的一些记录表明,很可能在与星盟战争的早期就曾遭遇它,但没能活下来记录相关内容。穆达玛派系成立后夺得了一些旧星盟的武器库,获得了这种庞然大物。虽然最初很少被使用,但该派系在2558年10月开始大规模部署它。
在堪察加之战中,穆达玛派系就部署了一台巨怪号,以对抗当地的普罗米修斯部队。但普罗米修斯击退了它,并最终间接导致了穆达玛的死亡。
另一架巨怪号用于袭击桑赫利奥斯的瓦达姆地区。虽然在身形上占据优势,但它还是被妖姬机阻拦,被困在狭窄的峡谷中。奥西里斯火力组使用先行者费盾机借机登上了它,找到了它的动力核心并摧毁了它,接着搭乘劫持来的妖姬机离开。在动力核心被毁后,它跌落到了峡谷里。

琐事
在光环5的开发过程中,它的代号为哨戒舰(Sentry Ship),以表示其作为监督战场的监管者的角色
载具信息
制造商:阿斯佩罗锻造厂
长度:177.0 米(580.6 英尺)
宽度:179.2 米(587.9 英尺)
高度:527 米(1,729 英尺)
质量:70 万公吨 (80 万吨)
武器:4门暗影炮塔
机组人员:10人
搭载:250名乘员
入役年份:冲突第三纪元
参与:战后冲突
角色:攻城塔
隶属:穆达玛派系
画廊






出场名单
光环5:守护者(首次出场)

相关内容
挪威海怪,音译克拉肯(挪威语:Kraken)是北欧神话中游离于挪威和冰岛近海的海怪。挪威海怪巨大的身躯和令人畏惧的外表使它们常常出现在小说作品中。人们以现代科学认知断定,这个传说可能只不过是人们对真实世界中章鱼或巨乌贼(大约13米或者43英尺长,包括触手)的印象。这些怪物生活在海洋的深处但是经常浮上水面捕食,有报告说它们会袭击船只。
词源
Kraken 这个词是斯堪的那维亚语中 Krake 一词的定冠词形式。Krake 表示不健康的动物。在现代德语中,Krake(复数:Kraken)表示章鱼,但是有时也表示传说中的挪威海怪。
历史
虽然挪威海怪(Kraken)这个词语从来没有出现在《萨迦》一书中,但是书中对相似的怪物有过描述,比如hafgufa和lyngbakr,这些怪物还出现在1250年古挪威典籍《Konungs skuggsjá》中。卡尔·林奈在他所著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一书第一版中把挪威海怪列入头足纲,但是在后来的版本中挪威海怪并未被提及。卑尔根的大主教艾里克·彭托皮丹(Erik Pontoppidan)在他的《挪威的自然历史》中对挪威海怪作了详尽的描述(Copenhagen,1752—3)。
早期的作品(包括艾里克·彭托皮丹的作品)形容挪威海怪就像一个浮动的岛屿。但是对于水手来说真正的危险并不是来自于怪物本身而是来自于当它迅速潜入海底时造成的巨大漩涡。彭托皮丹还描述了海怪的潜在的破坏性:如果它缠绕住了最大的战舰,它可以将船推入洋底。早期关于挪威海怪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描述记载在瑞典人雅各·沃伦伯格(Jacob Wallenberg)1781年的书《我的儿子在渡船上》(Min son på galejan)中:“……克拉肯又称为螃蟹鱼,(根据挪威领航员的记录)并不是那么大,加上头和尾也没有我们的厄兰岛大……他住在海底,被无数的小鱼包围着。这些小鱼被他喂养,但是以作为他的食物来回报……他的排泄物喂养大量的鱼群,因此渔夫进入他的休憩场所……克拉肯渐渐地上升至水面,当他在10至12㖊的位置时,小船最好移出他的四周,因为之后他会张开,就像是浮动的小岛,然后从他那可怕的鼻孔里喷出水来,在他的周围产生环状水波,可以延伸至好几英里外…… ”
根据彭托皮丹的说法,挪威渔夫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在海怪的上方捕鱼,因为这样渔获量会很大。如果一个渔夫的捕获数量异常多,他们往往会互相说道“你一定是在海怪的上方捕鱼”。彭托皮丹声称人们有时会错误地将挪威海怪当成是一个岛屿,并且有一些地图中纳入的只有部分时间才能目击的岛屿实际上就是挪威海怪。
自从十八世纪晚期以来,关于挪威海怪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大都把它描述成类似章鱼的生物。彭托皮丹的说法可能是建立在水手们对大乌贼的观察的基础上。在最早期的描述中挪威海怪更像螃蟹而不是章鱼。挪威海怪一般具有与鲸鱼(而不是章鱼)相关的特征。另外挪威海怪的某些特征与冰岛地区的海底火山运动有一些相类似,这些特征包括水泡、急流和出现新的小岛。
1802年,法国软体动物学家皮埃尔·德蒙福特(Pierre Denys de Montfort)在描述软体动物的百科全书《软体动物普通与特殊的自然历史》(Histoire Naturelle Générale et Particulière des Mollusques)中确认两种大章鱼的存在。德蒙福特提出的第一种章鱼:克拉肯章鱼(kraken octopus),已经被挪威水手和美国捕鲸船员,还有古代作家比如老普林尼描述过。第二种章鱼:巨型章鱼(colossal octopus)的身躯则大得多。听闻曾经在安哥拉近海袭击从圣马洛来的的航船。德蒙福特后来提出更为敏感性的观点:他说10艘英国战舰在1782年的一个晚上神秘地消失了,因此肯定是遭到大章鱼的袭击而沉没。不巧的是,英国人清楚地知道那些战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德蒙福特的声誉就因为这样受到极大的损坏,以后再也没有恢复过来。1820年,他在穷困中饿死于巴黎。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德蒙福特所提出的关于克拉肯章鱼概念的来源可能描述了非常现实的巨乌贼(1857年已被证实存在)。
此内容截取自WIKIpedia

(截止至2023.6.21 / 修订号M2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