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2

2023-03-12 07:37 作者:bluehouse123  | 我要投稿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一)、联系比较、建立表象

1、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师:课前我们初步复习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构造)和特征。(板书:构造特征)

 (1)观察:

师:(师拿出一个用红布蒙着的圆柱笔筒,揭开布)这个物体的形状还能称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圆柱),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笔筒,今天老师准备把它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大家,谁想得到它呢?看谁表现得好就送给谁。这个笔筒的形状是圆柱(教师再出现几个圆柱模型)学生拿出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举例:谁来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柱形的?

 (3)认识立体图

闭起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个圆柱的形状,如果我们把观察和想到的圆柱形状画成立体图会怎样呢?(电脑演示,贴出立体图)

(二)、导引结合、探究新知

引入:刚才,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这说明了在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离不开圆柱,我们更应该来认识它!(板书:的认识)

1、请你来说一说,你想认识圆柱些什么?

(现在,我们就随着这些想法一起来认识圆柱,好不好?)

2、初步感知

1)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怎样?

2)初步反馈:圆柱体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在立体图上标明)(学生闭起眼睛摸手中的圆柱,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请你猜想一下,哪两个面是一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点来说明:1、剪出来比较;2、量半径、量直径;3、量周长;4、沿着模型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媒体演示,上下底面重叠过程)(教师说明:今天我们研究的都是像这样上下一样的粗细的,直直的圆柱。)

4)学法指导。(板书:观察、猜想、操作、发现)

5)联系比较,强化感知:(媒体出示:)

4、圆柱的高

1)指上题中高、低两个圆柱问:哪个圆柱高,哪个低?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2)怎样测量着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呢?

通过圆柱的纵切模型引导学生感知应该测量两底面圆心的距离最科学,它叫做圆柱的高。同时媒体演示,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也可以表示在圆柱的侧面上来。(师在立体图上表示出高,学生在自己的圆柱上画高。)

3)重复刚才的媒体操作,问:你还发现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你是还可以怎样得到?(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板书)(1)纵切面是长方形,可以有无数条高;(2)侧面上可以做无数条高;(3)两底面之间处处可以做高)

5、圆柱的展开图

1)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上面的平面与侧面相交形成那条线?这条线就是底面的什么?下底面也如此。

2)侧面是围起来的一个曲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你能想象出侧面会变成一个什么平面图形吗?(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媒体演示)

3)同桌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媒体演示)

4)什么情况下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如果不沿着高展开,侧面展开后可能会是什么图形?

(三)教学小结

圆柱的认识和教学告一段落后,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看板书,总结学到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我懂得了……)

(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针对性练习

做一做2

2、发展性练习

1)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你能不能用它来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围成后的侧面与长方形纸有什么关系?

2)一张正方形纸边长20厘米,来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五)、总结整理、深化新知: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进一步把握知识要点,再次进行质疑问难。

2、归纳本节学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怎样学,达到强化新知,掌握方法的目的。

(六)、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