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上“冰汤圆”的景观
坐落于吉林中西部的洮南市四海湖国家湿地公园发生了一幕壮观吸引住了很多网民看热闹:在四海湖上,不计其数颗冰球沉积在水面的冰面下,看起来密麻麻非常尤其,被品牌形象的称之为“冰汤圆”,正逢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夜,发生那样独特的“冰汤圆”园林景观也是增加了传统节日的气氛。
经专家研究,冰汤圆的成因,主要和四海湖接连5天下的大雪有关,当时湖面并未结冰,从天上落下的雪掉落到湖面上时,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凝结核——晶核。湖面开始结冰时,落下的雪和冰混合在一起。这时从西北吹来的大风把湖面上的雪吹到水里,被吹成各种形状的雪球,在风的吹动下,聚集到了东南方向的凹岸水域,漂浮着雪球的湖水受到堤坝的阻挡,在风浪的反复作用下拍击堤岸后又折返,雪球在这反复作用下被打磨的越来越圆,形成冰汤圆。随着不停的下雪,雪冰一直在加厚,最终“冰汤圆”一层层被冰封在冰下,形成壮观的“冰汤圆”景观
关于“冰汤圆”形成的条件,网上有着多种观点,这里就列举其中一个,“冰汤圆”的形成可能是和近期该地区温度模式的转变有关。在进入冬季以来,东北地区的气温模式一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近期的2月上旬中后期(2月6日-2月10日),我国东北多地气温明显偏高,东北三省普遍偏高2-4度,局部超过4度,导致四海湖的湖水没那么冷。但随后,随着冷源渗透,东北多地的气温开始逐渐向着偏低演变,但湖水的温度降得没那么快,所以岸边的一部分湖水冻出很多小冰核,在风的作用下在湖水中翻滚,一层一层上冻,终于冻成了冰汤圆,最终在水温下降到位后,全部被冰封在湖里。从洮南的实况气象数据上看,确实出现了比较急剧的降温,最高气温从2月9日前后的0度附近一路下降到近期的-10度左右,最低气温从-12度上下迅速滑落到-24度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