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以暴制暴的猴子,贪色胆小的猪,任劳任怨的人形,和慈悲善爱的和尚,都成了神明

2023-06-13 09:03 作者:青徽易术-山宸  | 我要投稿

径山,记。 修道,修佛,修行,修心。 当入了这个圈子之后,便接收到了很多这一类的词,这一类的人。 修是什么,道是什么。 不论修什么,只要向心往处,我们先统称修道。 与他们有机缘时,我便会问问,你觉得道是什么,修道又是什么。 大致受到的回答略记 「一颗不染灰尘的心」;「emmm修不动如山的心」;「修清明」;「修得道成仙」;「想要以术入道,以学入道」等等…… 不着色相,不求欲望,破除执念,还有其他类似的词语,好像都在说,最终想要成为的,赤裸承认下,便是,如同仙佛神那样的存在。 错了么?我去思考——明明想要修减法,可是那个追寻的方向却是想要更多。 我曾经自问,并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答案:当这个人,生于尘世,却不想好好做尘世人的时候,神仙真的就接纳他了? 当然不会。做人都不好好做,当入职了神仙,身边的环境全都是神仙的时候,也无法好好做神仙。 就如同,你想要成为那个领导,但是却只是:领导用这个牌子的钢笔,所以我也要买这个牌子的钢笔;领导今天中午吃的这个,所以我也吃这个;领导的衣食住行都是清心寡欲的,我也要清心寡欲。 ——这样,我就能成为领导了。 可笑。 生于人道,尊于人道,从于人道。 先修,人道。 第二个问儿,也是昨天一位老师非常生气导致直接对我开骂的问题。 神明没有欲望么? 他说,神明没有欲望。我问,如果神明没有欲望,那神明与石头又有何区别呢?于是老师直接掀桌愤怒而去。 我很开心,至少他还有欲望,他还在好好做人,做人该有的样子(侧面反应他对神明真的很爱戴,敬畏,不忍其染尘埃,所以我是真的开心,当然生气也真的生气,一言不合就骂人呢真的是)。 言归正传。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一下,「欲望」是什么。 不论如何修,修哪条路,我们其实都会不断的在这条路上同「欲望」交锋,佛家有戒律,道家有明规。 但巧在,我最讨厌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于是我用了很多年寻找,到底「欲望」是为何让人如此害怕呢。 于是好像,我发现,他们把欲望妖魔化成「侵蚀我心」或是「乱我道心」之物。 下面,是我的论点了。 我们现下所存在的这个地球、空间、宇宙、纬度,自最早,被总结出来的那张4d图——太极图(这里强调,太极图不是平面图,而是立体且会运行的 大千模型)。 一阴一阳,一清一浊。 它到底是什么,要表达什么。 如果欲望为浊,无欲为清 所以神要人修的,是让阳吞噬阴?或是让清净化浊? 并非。 它让人修的,是阴阳中间的那条线。 叫界,叫戒。 人们一直理解「戒」是戒除,压制,克制,清扫。 可是神佛啊,却又说:本性自然,一切皆自然。 当人,把欲望、执念、杂思视为「异我」「敌方」之时,便站在了阳的那一面,将阴当作需要破除(有些人会说那不是破除,那是理解,但最后在聊天当中发现,那个理解,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减少杂念,也就是减少阴面」)之物时 阳在壮大,阴在减少,那么就会最终成为白色里面的那个黑色的点儿。 举个例子:当湖水极致清澈的时候,一颗尘埃,也变成了极大污秽。 那么这个尘埃的力量,就会变成黑洞。 「这里有5吨水,但是我当你面滴了一滴尿,你还会喝么」 就是这个道理。 回到最初,神明,真的没有欲望么。 欲望是什么?神明没有的那个东西,是「欲望」这个东西么? 这是我想回问的。但是那个生气的老师明显只想骂我,并不想同我交流。 好,那我就自己与自己博弈、思考。 「戒」我的理解不是戒除,而是警戒。 警戒 贪嗔痴爱怨恨 等等七情六欲也好还是列出来十几条人欲的东西也好,警戒这些东西,超出了「界」。 这就是为何,不论佛家还是道家,都把「爱」跟贪嗔痴,怨恨妒归位同类。 于是它们让我可以反问「如果要戒除这些欲望,那么爱也被列在其中,如果要戒爱,说明你们认为神佛无爱。如果神佛无爱,它又怎会不忍,怎会开口传佛经道经,怎么会让斗战胜佛降妖除魔,怎么会让菩萨普渡众生,怎么会不舍得人受苦。」 神佛从来都是有爱的,对大千万物的偏爱,所以佛才会开口讲经,才会愿意让人记录下来这些语言。 如果神佛无爱,无欲,他大可不讲,少讲。而那么多的经书,在我眼里的样子,就如同神佛苦口婆心,又怕说多了,又怕说少了,所以玄之又玄,只言众妙。 欲望,我归于自然之物,是人成为了与动物植物都不同的物种之后,在与同类、异类接触、摩擦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东西。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我」便有了「异我」,「异我」皆是乱我心者。 「我」坚持有欲,便会有坚持无欲的人出来反驳,即便他们没出来说,心里也会产生这些想法、情绪。 「我」坚持常读经书,便是修在道上,便会出现「异我」说:佛经现在太老套啦,不想读不想读。于是「我」生气,说黄口小儿,不识圣明,你迟早会后悔! 即便没有言说,「人」心里也会这样想。 天道之妙,容其万物长养,天道恒常,从不偏颇其一。 它不会支持前者,也不会支持后者。 如果都是修道成仙的,那又何必需要「人间」,如果都需要人是尘世人,那又何必塑造「神明」。 平衡。 阴阳相和,清浊相依,浊亦成仙。 这里「浊亦成仙」是回答昨天晚上我发出的思考「为什么八戒也成了仙」。 清(唐僧)与浊(仨徒)他们为何是师徒关系,而非敌人关系。 当清不接纳浊时,清便会被世间污秽所吞噬。 当浊,不追随清时,浊便会堕落,而终入妖魔。 唐僧是人,而猴子,猪确实妖形,沙僧是人之表,暗之里 的「混沌」。 这是大千的总。也是人的总,「我」的总。 人是宇宙的缩影。 人守之表,混沌其里,便会成为流沙(轮回道)中吞人的魔障。 人守自我为王(大圣),没有人道法律制裁,也会有天道地道制裁,不是不允,而是,当人守妄之时,世人便是镜子,他们也需要守自己心里那个「我」,就是,你要扰乱规则,我就不允许扰乱这个规则。 人守欲而戒(八戒),便会堕落于贪求,人自然而然的产生欲望,如果克制欲望的 欲望 太强烈,就成了新的执念与欲望。也变成贪求了,贪善也如此。 人守清,便是理解众生,接纳众生,爱之众生,便无法抗衡世间的杂。 所以,他们是师徒,并非敌人。 浊也需要成长,而非消失。 神佛,有颜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他从未让人,拒绝着色。

为什么以暴制暴的猴子,贪色胆小的猪,任劳任怨的人形,和慈悲善爱的和尚,都成了神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