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传新闻与传播考研方向介绍(2)

2018-10-19 10:15 作者:中传考研de核桃  | 我要投稿

5.新媒体采编实务方向

     本方向旨在培养具备跨媒体、跨学科、跨文化的思维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了解跨学科背景知识,既深谙专业的理论体系,又熟练掌握实务工作,既了解人类的经典文明知识,也能洞察前沿学科的发展,既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国情与传统,也能够清晰地了解世界的前沿动态与趋向。该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面将突破以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领域,更多的向网站等新兴媒介平台倾斜,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传统媒体动手能力,包括摄像、编辑等操作能力,同时具备新媒体的采编能力。

 6.体育新闻与传播方向

在我校新闻传播学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该项目结合体育传播的特殊需要以及新媒体的传播环境,研究体育产业作为公共社会活动、公民身心健康保障、支撑经济的服务业,其发展所需要的传播受众与市场、传播方式、传播管理、传播推广的规律。

该专业课程由国内外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业界经历的资深教师团队讲授,开设核心课程:体育新闻与传播、体育项目运营、体育赛事信号制作、体育经济、体育IP管理以及体育品牌营销,并为学生提供较为广泛的、与实践相结合的选修课程。

体育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项目为国际体育组织与机构,国内外体育媒体,体育产业发展,职业体育俱乐部传播、经营与管理,体育运动产品与服务公司经营等培养有国际视野、有竞争力的体育传播与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

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群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有显著提高,由消费者追求健康、提升生活品质驱动的体育运动在中国城市群中蓬勃发展。国家的体育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对体育运动的投入从现在的1.5万亿元增加至5万亿元,体育运动产业在GDP的占比从现在的0.5%增加至5%。中国的体育运动产业也在从计划向市场转化,与此同时体育运动项目也向国际化、职业化、商业化发展。以越来越多的大型综合与单项国际体育运动赛事在中国落地为龙头的体育运动产业发展迅猛。未来若干年,体育运动产业所需人才数量与教育机构培养的可用人才数量之间将持续存在缺口,这为本专业毕业生实习、就业提供了绝佳的窗口机会。

 


 7.口语传播实务方向

口语传播实务方向是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学科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拓展的重要方向,是为应对加强信息发布效果、锻炼教师、公务人员、公关人员等涉及当众语言表达人群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全社会语言传播素养之需要而开设的。

本方向立足于新闻传播的基本属性,围绕“言谈沟通”这一核心内容,使口语表达方法与现代传播规律相结合,以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传播者文化素养、促进信息发布工作、推进政府、企业及社会团体公众形象建设为目标。本方向教学中心内容立足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领域,并拓展至学校、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口语应用领域,以突出的实践性为特色,以学提升生口语传播能力为主要任务。

本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对信息进行全面整合、驾驭、发出能力的应用型高端口语传播人才。 

 

8.品牌营销传播方向

本方向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营销学和传播学两方面的学科优势,结合实践教学方面的丰富经验,面对新营销环境下广告形式创新及与其他传播形式融合的大背景,为广告与营销业内培养急需的品牌营销传播实务型人才。

本方向以培养学生丰富的个性为目标,使学生具备与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进行交叉学习的初步能力以及较强的独创性专业实践能力,即成为基础厚实、知识面宽广的精英型品牌营销传播实务人才,使学生具备对消费市场进行调查、数据处理、市场分析,对现代品牌营销进行策划、执行和管理,对媒介进行调查、应用和经营等“知识”和“技能”层面的现代品牌营销实务人才的基本职业资质,以胜任日后进入企业市场部或广告公司策划部从事品牌传播等相关行业的前沿实务运营工作。

为完成此培养目标,本方向以课程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演练、现场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密切联系我国广告与品牌营销传播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在向学生传授品牌与广告理论知识的同时,该方向的专业教育广泛应用研究讨论式实践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性研讨的互动教学法,在课程设置中考虑与相关学科的均衡性,搭建稳固的课程体系,制定完备齐全的实践教学内容,推行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既吸收品牌与广告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又突出广告学科自身发展的特色,带动学生参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

同时,根据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本方向实行指导教师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计划;导师组以指导教师为主,由3-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本主干课程共有三大主干课程群,分别是:品牌与广告史论课程群(包括广告媒介传播史、广告传播理论、广告学综合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营销传播课程群(包括经济学基础、媒介经营与管理、新媒体营销前沿讲座、整合营销传播、整合传播效果研究、形象传播、公共关系前沿问题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运营研究等);广告与品牌传播课程群(包括广告监管与自律、消费市场研究、品牌传播与广告主研究、说服传播、消费者研究、新媒体研究、广告媒介策略、媒介数据应用研究等)。

本方向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既可从事企业广告运作与品牌传播,也能从事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的宣传策划与运营工作,以及其它各类机构团体的品牌传播、推广及经营管理工作,从而成为掌握现代企业品牌传播的基本理论,具有现代品牌传播的创意理念,熟悉品牌传播的运作流程,熟悉现代品牌传播、管理的实务型人才。

 

9融媒体传播方向

一、专业方向总体描述:培养定位(阐明依托学科或专业领域);

媒介融合从“+互联网”向“互联网+”的思维转变,表明融合不只是终端、技术、流程、资源等方面的融合,而是越来越聚焦于传受关系的重新结构化以及传受流程的重组与再造。本专业依托应用传播学雄厚的教研实力和建设中的融媒体数据实验室,将应用传播学方向传统的注重传播应用、注重受众和效果分析、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方法的教研优势,向融媒体传播领域延伸,强调“受众中心”导向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据驱动型”和“介质多元型”传播,培养具有“互联网+”和融媒体思维,基础理论扎实,能够熟练掌握融媒体传播原理和实务及相关数据知识的人才,促进媒体融合转型和融媒体传播应用升级发展。

二、专业方向具体描述: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重点及特色优势;

本专业的学习内容以传播理论、新媒体传播理论与实务、受众研究、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等基础课程,方法以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实地观察和访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是融媒体传播应用方法以及大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现“传者-受众”的实务对接,这也是本专业的特色所在。

三、培养目标描述:(具体描述)通过学习学生具备的能力、素质及未来可能的工作领域;

本专业以融媒体传播和效果分析的市场需求为目标,培养熟练掌握融媒体传播原理、用户数据监测和分析技术,具备扎实而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以及新旧媒体基础知识,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跨学科和多技能的复合型、高层次的融媒体传播应用人才,具备知识自我更新能力,能自主能动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媒体机构、互联网企业、管理部门、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等机构的需要。

四、师资、课程:突出课程设置特点、实践环节

本方向教学以年富力强、学术专精的中青年教师为主,汇集了一批具有新闻传播、媒体管理、舆论学、信息工程、电子通讯、电子商务等学科背景的教师队伍,均具有博士学位。

    本方向教学采用课堂教学+讨论+实验实习三部分组成。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课的比例已经课堂教学之余,帮助学生们边干边学。课程的主干部分与应用传播学方向的主要课程基本一致,专业必修课增加三门,一是新媒体与大数据研究,二跨屏收视测量和效果评估研究,三融媒体多屏传播实务和案例分析。

 


中传新闻与传播考研方向介绍(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