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笔恶心这种人,但提分绝对流啤

黑色字体是视频原话;红色字体是我的分析。
这篇笔记是为了让观众看清这个视频真正的内容是什么(其实是从6分22秒开始后面的内容,前面的都属于营销,而且是毫无道德的营销)。
1,最喜欢的学生是“精致利己”的。原因是,我不喜欢哄人。
这里打了引号,说明up这里引用这个词,但词在当前视频中的含义并非普遍认为的意思。
2,高考,努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忠诚于自己的利益。
up认为考好高考,当成是对自己人生负责,忠诚于自己利益的事情。
从客观层面来讲,我认同学生要努力考好这件事情,因为考上什么学校对以后就业影响还是挺大的,而如果考不好,将来可能要花更多时间弥补。很多学生可能在迷茫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但我还是建议,不管迷茫不迷茫,但是先考好高考。迷茫的事情可以以后再想,但高考考不好万一以后后悔了,就很难弥补了。如果这么理解,对自己人生负责倒也不无道理,但up这里没有深入去讲,如果讲不明白,单单灌输这种想法,反而是不好的。分数不是一切,之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不是因为分数真的是最重要的,而是在你没有找到人生的道路前,考个好学校相当于一个保险,可以让你以后轻松很多。如果不讲明白这一点,就相当于宣传分数价值论,分数就是一切,好分数你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就是对自己人生负责,就是对自己好。这等于在告诉学生,不要去想为什么要学习,反正你分数高就行了,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人生观。认同这种观念的学生,以后在大学,也会这样去想,在工作中,也会这样去想,反正挣钱多就行了,就是对自己人生负责。学生会习惯这种想法,并且以后也会以环境认同的成功来决定自己的目标,这会让学生陷入环境评价中,难以养成思想独立的机会。以后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摆脱这种错误观念。
3,还要别人劝你,还要别人哄你,提醒你,死气白咧地拉着你,扛着你,你人生是活得多失败啊。你怎么不找个粪坑跳了呢?你脸咋那么大呢?
这段可以分析出up的本身的意识形态。up认为陷入感性的人是失败的,我在up主页里,看到他自己非常讨厌自己陷入感性的状态。从这里可以理解,up自己非常讨厌陷入感性,从而也讨厌别人陷入感性。他认知中,认为陷入感性的人,是失败的,是窝囊废。很难去评判这种意识形态的好坏。但有一点我基本可以肯定,持有这种观念的人,本身不会特别幸福。我猜想,up的这种观念,应该与他早期的经历有关系,导致他惧怕自己进入感性的状态,因为进行感性的状态会让他痛苦,在当时,他无法理解和调和自己的情感,所以选择逃避它。但是,为了逃避痛苦而逃避感性的人,其实也等于在逃避幸福的感觉。这里劝up可以去看一下心理咨询,寻求一下帮助。
4,精致利己的人再怎么不好,有一点你们是要学的。至少他们的驱动力是在自己身上的,是有内驱力的。他们希望对自己好。
这么说吧,人的驱动力一共就外驱和内驱两种。不管是不是精致利己的人,除了奖励或惩罚带来的外驱力以外,其他的都是内驱力,所以这里说精致利己的人有内驱力,其实是在说废话,等于在说他们会吃饭一样(所有人都会吃饭)。有一点值得注意:“他们的驱动力是在自己身上”。这里驱动力在自己身上,在当前语境中,其实呼应上文中的精致利己,并且承接了上文的逻辑。上文中,已经假定分数等于利益,那么这里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等于:不要管别人的成绩,只要管你自己的成绩就行(即驱动力放在自己身上)。背后的意识形态其实就是利己主义,即你别关心别人好不好,你关心自己好不好就行。这里要批判的是,up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学生,明明应该继承国家的理想,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奋斗,但在这个视频里,他不去教导学生互帮互助,为了大家的幸福而奋斗,反而是教大家利己主义,西方的思想,个人真觉得他在丢清华的脸面。虽然他前面的“精致利己”打了引号,但到目前为止,词语的意思和原本几乎一致。
至于最后一句话:他们希望对自己好。这句话是废话,不做解读。没有人希望对自己不好的。
5,说实在的,这个世界上人人享福,天地大同,最匮乏的品质,并不是什么善良,可能正义公平都要往后靠靠。而是每个人都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欲望和恐惧,忠诚于自己的核心利益,对自己好。
说实在的,这个世界上最匮乏的品质是什么,我也说不清,也很少有人能说的清。如果有人就这个问题做出了解答,就要警惕他观点背后的意识形态是什么。
第一句话中,up说善良、正义、公平都要往后靠,比那些还重要的是什么?——个人的利益。接下来,我们来解读一下这句话:“每个人都能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欲望和恐惧,忠诚于自己的核心利益,对自己好。”
“诚实地面对欲望和恐惧”,这个是对的,我们要先了解自己,才能再谈超越自己。“忠诚于自己的核心利益”,这句话如果在其他地方,单独说也没错,但是如果放在这个语境中,就大错特错。错有三点:
第一,前面谈到up是讨厌自己的感性的人,那么他这里的核心利益,就不会是感性相关的目标,并且不会是善良、公平、正义,因为那些都要“往后靠靠”。结合前文,在这个语境中,核心利益是什么,就是分数。那如果放到社会中呢?这个核心利益是什么?就是金钱和权力。这个很好理解吧,既然不是善良、正义、公平,不是感性相关的,并且是精致利己的。那么这里“核心利益”这个词,不如直接替换成“分数”得了,还遮遮掩掩地做什么?
第二,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欲望,不等于就要忠诚于自己的欲望。人的欲望有很多层,有本能的兽性,有恶念,有善念。如果只知道对自己好,而不去考虑是否对别人好,那至今为止哲学进步的意义何在?共产主义的意义何在?
第三,这里up利用了当下社会中内卷和竞争的风气,在试图像观众表达一种错误但更轻松的行动方案。在博弈论中,如果去选择那个对整体利益有益的答案,很可能反而导致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好人反而不如坏人过得好。这是当下社会的困境,但这个困境恰恰需要我们去解决。而up作为最高学府的学生,国家的栋梁,此时却在穿搭这样一种思想,所图正是希望激发学生观众对分数的渴望,即便是让他们接受了错误的价值观也没关系。只要up能挣钱,甚至教导学生分数甚至可以高于善良、正义、公平。
6,利己没有什么不好的,人的底层就是利己的。
这里需要涉及一些哲学的思辨。人当然都是利己的,甚至我们说的“利他”,也是利己的,因为利他的人,是因为帮助别人,他们也会快乐,所以本质还是利己的。但如果我们真的把利他也当成利己来思考,显然是不妥的。所以“利己”词语意义中,是排斥了“利他”一次的意义的,即利己的人,认为自己的利益高于他人。
这里再一次可以分析出up的意识形态,在“利己没有什么不好的,人的底层就是利己的。”这句话中,有两个“利己”。后半句的利己,是生物本能层面上的利己,包含了利他的概念;而前半句的利己,则是排除了“利他”概念之后的利己。
这足以说明up的意识形态,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利己主义者。尽管up在视频开头给这个词打上了引号,但他的意识形态,是无法用引号来遮掩的。
这句话的威力在于,真句话所说的是真的,利己主义的利己,确实是符合生物本能的利己;但不要忘记了,利他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利他,也同样符合生物本能的利己。我们选择利他还是利己,其实最后都是为了让自己快乐,但善与恶、好与坏,使我们可以自己选择的。很多观众想不到这点,也看不透这句话。up可能知道这句话的效果,但为了营销,他就这么做了。
7,虚伪到底怎么来的,就是我明明是为了自己,我却总是要假惺惺地说“我都是为了你好”。
到这里我其实不太想继续分析了。对于利他主义者来说,帮助别人确实自己也会快乐,可是难道这种“利己”是虚伪吗?
或许前面的分析我还拿不准,但从这句话,我更加确信自己前面的分析。
8,精致利己学生的第一个特性是自私;
精致利己学生的第二个特性是斤斤计较。
这两句话可以看做是后面两段的内容的标题,所以我们后面再说。
9,精致利己的第一个特性是自私:
自私的定义:别以为自私很简单,自私不简单。把自私反过来,私自,专注自己。
这里重定义了“自私”一词,看上去没什么毛病。但学生观众在思考的时候,很难不去将自私原本的含义代入这句话中。并不是说你重定义了一个词语就没问题的。这也是up的营销手段。
10,你觉得很简单吗?这群人明确地知道,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他们绝不会用别人的感受来绑架自己。
这里再次说明up的意识形态,自己的感受最重要。但笔者认为,自己的感受和他人的感受都很重要,如果自己能让更多人感到幸福,那我愿意为了更多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小幸福(当然我也不是很伟大的人,我能做的牺牲也是有限的)。
这里“绑架”一词带有暗示意味,这个词语本身带有负面意味,在这个语境中,就是利己主义的意思。之所以使用这个词,是因为它具有更强的煽动性。
11,“我拒绝了他,他会不会难过”,“刚刚我没有跟他打招呼,他会不会多想”,“今天下课我们没有一起上厕所”,“为了节约两分钟,我就自己去吃饭了”,“他会不会一个人太寂寞了”。
如果有可爱的宝宝真的会这么想,那你们真的是很贴心、善良的人,up不喜欢你们,我喜欢你们。你们比别人更能感受到幸福。
然后要注意的是,在考虑是否拒绝别人的时候,不要像up说的,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而是考虑别人感受的同时,也考虑自己的感受。比如:我要弄懂这个知识点,所以不能跟他去吃饭了。虽然他一个人吃饭可能会寂寞,但总体来说,我弄懂这个知识点更重要一些,对他来说,一个人吃饭并不会很痛苦,但如果我没弄懂这个知识点,损失会更大。
12,我寂寞,我难过,我空虚,你们多想想我。这么搞,你们怎么提分,怎么不内耗。
事实上,很少有学生因为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导致自己成绩下降的。一起上个厕所,一起吃饭真的会影响成绩吗?笔者觉得不论是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时间都比这个影响大的多。
再说“内耗”一词。这个我一直颇有微词,因为这个词太过被滥用了。如果我们被负面情绪困扰,导致自己走不出来,而影响了学习,那么“内耗”一词的使用恰到好处。
但现在,越多人滥用这个词语,如果所做所想不符合当前的核心利益,就是“内耗”,就是不好的。我反对这一点,其实也是在反对前面up的分数核心思想。
分数当然重要,可是在学校,学生还要学会如何关爱他们,与他人合作,体会青春时期的友情,并且花一点时间想想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的意义,这些也很重要。现在不去想,难道指望以后去想吗?
up为了流量,不在乎语言的严谨性,也不在乎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我谴责这种行为,并举报这个视频。
此外,适当地“内耗”,并不会让学生成绩下降,反而有助于成绩的提高。大家都听过最短路径不一定是最快路径吧。我们一直都在说教育要德智体美一起发展,up偏不。国家努力要让学生减负,up偏不。
不可否认,up在具体学习上的方法论有一套,但那也是up处于利己的考虑。先用博眼球的方式吸引你们,甚至不在乎价值观是否正确;吸引完了之后,再用具体的方法帮学生提高成绩。
13,自私的核心,是在乎自己的感受,是在乎自己的利益。是知道做什么对自己好,对自己最好。同时,也能够想清楚自己的成本。明确了你自己要逆袭了,要提分了,就要承受非人的孤独了。
还是那句话,对于一些不好的词汇,不建议轻率地去重定义它,因为很难不让人将原本的含义代入思考。
这里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面都说过了。
14,恋人该分手分手,你怎么敢谈恋爱的。
饭搭子、叽叽歪歪的同桌,上课总是问你问题、打扰你的混子,该拒绝就拒绝。
恋爱确实影响学习,很难做到平衡,但不是没有。我高中就有恋爱两个人一起考上好大学的例子。不过我还是建议高中别谈恋爱了,还是要认真学习。
上面两句话没什么问题。这也是虚实结合、真假结合,视频的威力会更大。
15,明确你的核心利益。高中生的核心利益是什么?——就两个字“分儿”。
客观来说,成绩确实是高中生最应该关注的,但如同我上面所说,不要做一个利己主义者。利他主义者同样也能好好学习,只要懂得如何在尊重他人感受的前提下,权衡选择。
例子太多了,建国时期那么多先辈,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6,自己就是忠诚于自己的核心利益,收缩自己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关心什么提分儿什么不提分儿就是你的使命。
自私是高中生最大的美德。
这两句懒得讲了,不想说了,上面都说过了。
17,第二大美德就是理解每人的自私。
尊重自己的利益,你才能尊重别人的利益。
一个真正良性自私的人,不会上课老是打搅别人,不会自习时间老是问问题。因为他知道别人的时间很宝贵,他为什么知道别人的时间宝贵,是因为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时间是宝贵的。
自私的人并不会因为自己想要什么,就能同样理解认同别人想要的。不过良性自私,或者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确实会有这种特征。他们懂得与其他人协作,懂得互帮互助,不过不是因为他们是利他的,而是因为那样做符合他们的利益。
这同样是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表面看或许和利他有相似的地方,但一旦陷入到博弈的境地中,利他的民族会收益最大化,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自己毁灭自己,因为他们无法信任别人。
18,老是道德绑架别人的人,多半自己没什么道德。
这句话同样是语言营销的一个点。道德绑架的事情太多了,之所以说是道德绑架,不是因为施行道德绑架的人真的有道德,相反,是因为大众不认同他们的道德。
所以慎用道德绑架这个词语。社会需要道德规范,很多人口中的“道德绑架”,只是因为他们自己不愿意做正确的事情,于是用这个词语反击正确的道德观念。
我很反感对这个词语的滥用,从这点来看,up不是一个有哲学思想的人。
19,某种意义上,你关注自己,拒绝别人,根本不需要有那么多负担。你只是在用行动教会他们,看好了,这是我对自己好的方式,这是我尊重自己时间的方式,这是我忠诚于自己的方式。
用看上去美好的语言,包装自己的利己主义,仍旧是利己主义。有煽动性的语言就是这样,真假结合。
20,你为什么对教育有负罪感,做对自己好的事情有负罪感呢。你要这么觉得原因只可能是:你自己就是罪恶本身。
这句话莫名奇妙,甚至有点pua的味道:作为学生,如果你想些分数之外的事情,你就有罪恶了。
21,人生没有必要一直赎罪吧。真正良性自私的人,会有一个很好的特质,那就是“不甩锅”。
你做自己的事情,你自私,你只关注了自己,自己给自己反馈是不会内耗的,你关注了自己控制不了的东西,你的注意力在别人身上,你才会内耗,才会痛苦,才会悲伤。
这个语境中,我不认为“内耗”的错的。相反,我认为“内耗”的同学,你们更勇敢,你们没有感受到一些矛盾的痛苦就选择屏蔽感性,让自己陷入冰冷,你们之所以继续想,是因为你们希望能想清楚。你们才是更加勇敢的人。
不过可爱的你们啊,笔者也希望你们能暂时放下心里的这些想法,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们,这些思考很有深度,很难在紧张的高中时间里想明白。我希望你们能暂时专注于学习,心里想不明白的,以后再去想。
22,恋爱不就是这样吗?你做一大堆事情想让别人喜欢你,你又控制不了别人喜不喜欢你,难不难受?emo不emo?让我看看有多少高中想谈恋爱的傻缺。
被人喜欢是幸福的,如果不能理解青春期的那种渴望爱情的感受,这是up自己的问题,不是学生观众的问题。
23,这样的人,因为总是关注别人,总是关注外界,他们特别容易抱怨。抱怨环境不行,抱怨老师不好,抱怨同学拖后腿,抱怨学校很垃圾。有用吗?没用。不如多刷两道题,废物才会天天抱怨。变成一个情绪垃圾桶,恶臭熏天,还要影响身边的人,这种人有多远离多远。
这句话严重错误。关注别人感受的人,和他是否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是完全没有联系的。
24,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多想想自己能为别人做点什么,不要总是想别人为你做什么。你控制不了别人,你控制不了环境。你想控制别人,拼命想别人喜欢你。想别人对你好,想别人理解你。你的人生只会导向一个结局——失控。
第一句话没什么问题。接着往下看。
希望别人喜欢自己是正常的欲望,而且并不等于控制别人。up这里属于混淆概念。
最后一句也有问题,想别人喜欢自己,最后就会失控?这句话我说出来,我突然感觉说这话的人,心里不会很健康。
25,你唯一能想的,就是对自己好,做对自己好的事情。这句话就是本质。
不再赘述,还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26,环境不好就买耳塞,老师不好你就找参考书,就找网课学。网课买嘛,又不贵,买不起就自学嘛。
同学拖后腿,那就是减少联系。很多时候,别人打扰你,只是因为,你看起来好被打扰。你让人感觉你可以随时被打扰。你拒绝几次,别人就知道了,别惹这个大哥,是认真在学。
不再赘述,还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27,精致利己学生的第二个特性是斤斤计较:
这群精致利己的学生,还有另一个特性,斤斤计较。
我做这个能提分吗?这是提分最快的选择吗?老师我跟你,你到底能给我提供什么?
现实吗?很现实。有用吗?很有用。学生最大的诉求不就是提分吗?不就该赤裸一点吗?
相比于自私那段,这一段正常多了。虽然也有重定义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但这里重定义的负面影响没有上一段那么大,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28,一,找最好提分的科目。很多人一说提分,就喊着啃数学,你那么脑子,提英语的分比提数学的分简单多了。成本思维到底有没有的?
二,找最好提分的题型。妈的每次就是死死地盯着那个导数圆锥曲线哟。放掉,放掉,你哪次考试有时间做了?你哪次考试做出来了?给我好好练练三角数学立体几何。游戏里打boss都知道先刷小怪练级,妈的现实online脑子就糊了。
三,找最快的提分路径。你该问老师就问老师,老师问烦了又怎么样了。该让学霸给你讲题,就恬不知耻地找他烦他请他吃饭。以及自己一定要不择手段地找参考书,自学也好。听网课也好,刷题也好。确定最优路径,让自己学会。
上面这三句话,可能是这个视频中最有用的部分,但却只占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可以看出up的策略,营销为主,干货就放一点点就够了。
29,作为一个老师,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变成一个无情无义的人。但是,我确实希望每个人,都能忠诚于自己提分的目标,逆袭的目标,变好的目标,有所取舍。考虑自己的成本,你的时间可能本来有更好的去处。考虑自己的感受,你不舒服的让你变差的事情就少做。“得罪点人”没关系。
如果你在做对自己好的事情,这件事还惹怒得罪了别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不希望你好。那你也不用希望他好,得罪就行了。
在结束的时候,语言变得柔和起来。在笔者看来,这属于“场面话”了。但就是这场面话的思想,才应该贯穿全篇,而不是上文那些偏激的话语。
在紧张的高中学习时间,我们的确应该关注时间和成本,并且权衡自己与他人的感受。但up偏偏用偏激和错误的观念说出上面那些话。
up的观念中,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专注于学习的观念是好的。但up最大的错误,就是用错误的价值观和充满煽动性的、偏激的语言去输出这个观念。
这种风气不止在up这里看到,在很多别的成长性up的视频中都能看到。你说这是犯罪吗,法律没有规定。可是这确实是错误的,要我说,这就是犯罪,不过是没有被法律规定的灰色地带罢了。
利己比利他容易,所以就用利己的观念来输出内容,而不管是否真的有可能对学生观众的价值观产生影响。要知道你面对的观众群体,正在塑造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这就如同很多灰色产业一样,反正法律没规定就可行,我能挣到钱才是重要的。以前的食品产业是这样,现在的自媒体也是这样。法律是滞后的,而这群人恰好走在法律的前面。至于以后真的立法了?那也惩罚不了现在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