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社004】兵逾五岭越桂柳———记1945年中国战场的反攻
本文为龙腾社战史组第三期 ,作者为Oushiyuyang,本文共长近一万多字。全文将分为上下两期发布,还请大家多多点赞支持转发,你们的三连是我们社进步和前进的动力啊()
目录
1
第三战区的反攻
闽浙边区的作战
后续追击日军的战斗
2
桂柳反攻作战
都安作战
初试牛刀,反攻桂南
鏖兵五岭,反攻桂柳
反攻雷州半岛
日军的伤亡情况
3
赣江追击作战
三南作战
江西作战
4 其他敌后战场国军方面的反攻
5空军的出击和活动
前一年惨烈的豫湘桂战役中,中日两军均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1945年1月,日军实施最后的疯狂,发动了企图打通粤汉铁路南段、扩大“大陆交通线”外围的湘粤赣边区作战,其中一个重要战略企图,就是破坏分布在湘粤赣边区的遂川、赣县、南雄、新城(属大余县)等地的飞机场。作为“第二国际机场”所在地的遂川,自然是日军的重要进攻目标。1945年1月中旬,从湖南茶陵进犯的日军第27师团一部对遂川发动疯狂进攻,中国军队防守遂川机场的第58军第183师第549团不敌日军攻势,在捣毁机场主要设施后退守金山、银山。1月25日,遂川机场被日军攻占。随着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遂川砂子岭机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追溯抗战历史的永恒记忆。
“这是中国人用自己的一双双大手敲打出来的机场,它两公里长的跑道,就是一座人民用生命树立起来的丰碑……”美国特派随军记者怀特在遂川砂子岭机场采访后曾在美国《时代》杂志上这样写道。[1] 而几乎是同时,中国军队打通了滇缅公路这一重要通道也就是说在1945年开头,中日军队分别打通了两条至关重要的交通线—滇缅公路与粤汉铁路,但中国赢得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日军只得到了被大量破坏的“粤汉铁路”罢了。随后第七、第九战区一部当即发动反击,一度克服宜章县城,随即日军反扑,重新控制了铁路沿线,但是在第44军的重压与联络的困难下,于2月27日被迫放弃茶陵县城,又不得不从3月11日放弃了至关重要的遂川县城。[2]而后,日军为了夺取空军基地以图控制老河口—宜昌—秀山(芷江县城北10公里)一线,先后发起了“老河口作战”与“芷江作战”在两次作战中日军损失颇大,在老河口作战中,日军就付出了至少5000+的伤亡,而芷江作战更是付出了超过1.9万的伤亡。此时的中国战场已经今昔非比,到了1945年5月,日军大本营划定的“绝对国防圈”不断被盟军压缩,太平洋战事走向已经日渐明晰;中国派遣军为防止盟军在中国沿海登陆,决定逐步收缩华南至华东的防线,确保华中华北的各个要点;针对当时的战场形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陆军司令部也制定了夺取东南出海口攻略广州、武汉的作战计划,欲藉此挽回在前一年的豫湘桂大溃败中一落千丈的国际名声;国军将士们一听到即将进行战略反攻的消息,将士们正枕戈待旦,誓要将近八年来所受的屈辱,悉数奉还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人。 第三战区的反攻
1 闽浙边区的作战
首先发起反攻的是福建驻军第70军第80师(师长李良荣)
图为李良荣将军像
1945年4月中,盘踞于福州、长乐、福清海口等地的敌人蠢蠢欲动,计划逐次撤出该地区向京沪杭铁路沿线集中接受新的防备盟军登陆华东沿海的任务,驻于闽侯大湖、江洋一带的第80师师长李良荣立即察觉到当面之敌动态异常,有放弃福州北窜的迹象,于是找来驻防在福州近郊桐口、甘蔗一带附近闽江海军江防司令李世甲共同商讨两军协作进取福州的事宜,最后决定以李世甲的陆战队封锁洪山桥到马尾段的闽江航道阻止福州之敌走水路出城,第80师一部沿洪(山桥)甘(蔗)公路向福州外侧的五凤山、大小北岭一带进席并抢占以东、以北各个要点对市区形成钳击,一部待命于小仓、霍口一带山区伺机截击逃敌,计划于5月份中旬开始实施;第80师在进攻福州的战斗打响之前,派出239团第2营5连向福州北门外的五凤山敌据点进行了详细的侦查,5月17日晚该部在准备完毕的情况下向该处发起了突袭,迅速通过敌人的第一道防御线后与其游动哨发生遭遇并进行了激战,该连连长薛汉英当即分兵两路一面缠住敌人的游动哨,一面寻求越过铁丝网进攻五凤山敌核心阵地。是时福州城附近的敌人听闻五凤山的枪声立刻派出一队炮兵以数门榴弹炮、野炮向进攻中的我军进行轰击,遭到炮击蒙受一定损失的我军仍向五凤山之敌继续进行攻击,战至18日凌晨,五凤山之敌终于不支被我军歼灭一个小队,一部随从福州城撤出的独步412大队本部向潘渡、贵安方向退却,攻克五凤山为我军的大部队进入福州城扫清了障碍,而在突入敌人主阵地的战斗中,薛连长遭敌人机枪命中头部以身殉国;拂晓时分第239团主力冲入福州城内扫荡残敌,上午9时许,鼓岭附近的敌人再度以300馀人的兵力向井楼门方向做了象征性的反扑,与进城的国军发生半个小时的零星接火之后再度撤离,与此同时海军陆战队陆续收复马尾、闽安,我军于当日午11时之前完全占领福州;福州既下,李良荣命令239团对敌衔尾追击,20日拂晓长岭支队先头1000馀人突破罗源县自卫大队在县城以南应德、白塔一带的防线攻陷了罗源县城,次日傍晚又突破闽保第4团的阻击进入宁德县城,主力3000馀人仍滞留于连江城及丹阳镇一带;李良荣认为敌人的两支部队隔有一定距离,分割消灭敌人的有利时机已到,于是下令古田、杉洋之238、240团迅速向福州到宁德的公路沿线集结,准备追歼逃敌;5月22日,连江城内之敌逐次撤出,第239团以一部预伏城外并与出城之敌发生交战,第240团第3营则经牛项古道迂廻至连江县城一水之隔的江南桥,潜伏于连江城内的便衣部队纷起响应正规军的攻势,对尚未出城之敌发起突然袭击,当日晨10时敌军大部退出连江城外,我军一部收复连江后主力继从丹(阳)罗(源)公路两侧对盘踞丹阳、花园之敌主力钳击兼日,期间打退敌人的多次突围,24日午刻,罗源附近之敌派出一个大队作为策应,使长岭支队主力得以脱出重围,我军随即进入丹阳,次日未遇抵抗再克罗源,第70军军部命令第80师向宁德之敌继续攻击“务歼灭于白马河以南地区”,27日晨第80师继续北进,中午11时许在宁德南郊与敌步炮500馀众激战3小时击溃该敌克复宁德城并继续向八都一带进行超越攻击,28日该师238团击退八都河左岸的敌后卫部队后准备向白马河西岸的下白石进行扫荡,29日我进出于金垂、大获之线并控制藤头附近高地,30日是整个闽浙战役中激烈程度的最高峰,长岭支队主力已经架桥渡过白马河东岸,一部尚滞留于西岸,长岭支队长一面在湾坞设置炮兵阵地向我射击企图迟滞我军的追击,一面要求西岸部队应以一部作为后卫确保馀部安全渡河,独步414大队调出一个中队的兵力凭借着友军和东岸炮兵的火力支援向我第239团防御的林峰头高地展开了猛烈的反扑,李良荣命令该部确实控制山地构筑简易工事进行防御,并调集师属山炮等重火力向敌齐射进行压制并派遣238团之一部对敌进行侧袭;激战彻夜,长岭布置的后卫中队遭到了绝对的重创而丧失战斗力,半数的官兵横尸在第80师的阵地前沿;防御中的中国军队亦损失一名连长(系李良荣之侄),白马河战役结束后,渡过白马河的长岭支队继续从霞浦、龙亭窜入福鼎县境,再次遭到保安第4团的袭击之后于6月7日撤出该地,9日兵出分水关与窜据平阳、灵溪前来接应的梨冈支队完成会合;此役以中方付出500馀名官兵伤亡的代价,击毙击伤敌人至少700馀(顾祝同报告所给数字为1100馀,《抗日战史》中记载为1400馀),敌军遗弃的弹药枪支火炮,都被第80师拉去福州作战胜的展览品,这一仗反映出了日军不管是在战斗力还是精神意志层面上都处于江河日下的境况以及国民党军战区一般主力的战斗力开始逐步高过日军一线战斗部队的现实,遗憾的是这一战的规模实在是有限,长岭支队受损的只是其中一部,真正的主力却谈不上伤筋动骨;而长岭本人在当年10月身患脚气病死于非命之前却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不得不承认自己曾在白马河畔遭受败绩。【4】
闽浙边区作战图
6月11日顾祝同电蒋中正闽东追击战国军之战果
7月17日顾祝同电蒋中正闽东追击战国军作战成果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闽东追击战敌我伤亡明细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闽东追击战我军俘虏敌军及战利品一览表
2 后续追击日军的战斗
李默庵管理三十二集团军,李默庵把集团军内大多数中高层军官换成湖南人以及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陆军突击总队的人,刘嘉树于此时担任八十八军军长一职。八十八军此时下辖七十九师(中央军)、新编二十一师(川军)、暂编三十三师(前身为黄绍竑于浙江编组的抗日自卫队,后被老蒋收编),李默庵为了向新编二十一师掺沙子,将新编二十一师六十三团与暂编三十三师第二团对调。莲花心战斗被国军归属于丽温战役的一部分,在莲花心战斗之前还有一场丽水战斗是新编二十一师负责的,罗君彤为了排斥异己,故意将原暂编三十三师第二团1749人安排在瓯江北岸防御日军进攻,将六十一与六十二团安排在瓯江南岸督战,攻丽日军由七十师团与甲支队(后改为独立混成第89旅团,由十三军下辖的六十师团、六十一师团、七十师团等部以及驻扎在本土的部队中抽调出来)组成,总兵力大概有上万人,战斗结果可想而知,幸存的士兵在逃亡途中被督战队射杀。丽水战斗结束后,李默庵命原新编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归建,新编二十一师承担追击进攻温州的甲支队的任务,因为新编二十一师是沿陆路行军,而甲支队利用瓯江上的船只,所以新编二十一师晚了一步,没能阻止日军占领温州,国军为了收复温州,抽调新编二十一师,陆军第三突击队两个营(规模相当于一个师,陆军第三突击队原为伪军十三师二十五旅,后反正改编为暂编十一旅,后改为陆军第三突击队,参考陆军第一、二突击队之编制,一个营有1000多人),暂编三十三师一部,浙保一部组成攻击部队反攻温州,直接参与攻城的人数最多达6000人,算上外围兵力应该有近万人,温州日军此时只有一个独立步兵大队,旅团主力在乐清。新编二十一师负责城西莲花心(今温州景山)翠微山的进攻,陆军第三突击队负责城南,浙保负责城东。在整场战斗中新编二十一师一直在与日军争夺莲花心山,一直到战斗的最后阶段,在陆军第三突击队的配合下,新编二十一师才完全夺下莲花心,不过12小时后又被日军夺回,战役结束,日军在莲花心的兵力最多达400多人,战役最后阶段,莲花心上只有日军260余人。[5] 浙江省境奉化、嵊县的日军分别于6月29日、7月4日占据宁海、新昌县城并盘踞两地构筑据点工事;8月初杭州驻军敌133师团和伪军一部6000多人对浙西昌化、淳安山区经戴笠直接控制的忠义救国军发动了“樱特攻”,突破第三战区的第79师、忠义救国军鄞杭指挥部及第三挺进纵队各部的阻击,攻陷桐庐、分水、新登等城镇,直到8月14日敌在河桥附近受挫,转进杭富公路沿线,才得以收复上述城镇 可见后续追击战事不尽人意,甚至一部日军还发动了进攻。。。。 期间福建与浙江省收复县城如下表 福建省1945年5月18日收复福州县城 5月20日收复罗源县城 5月22日收复连江县城 5月27日收复宁德县城 6月7日收复福鼎县城 浙江省1945年5月7日第三战区克浙江武义县城 1945年6月14日,忠義救國軍第十營攻下浙江省瑞安县(今瑞安市) 6月18日攻下永嘉县(今溫州市城区) 6月22日第十一營攻下乐清(今紹興市越城區) 7月5日克浦江县城 七月中旬,救國軍已經向北追擊日軍到浙江省的海门地区(今台州市椒江區)。 8月16日象山团队收复浙江象山县城。 3 桂柳反攻的作战
1 都安作战
都安、隆山一带的第46军居南宁与宜山之间,威胁南宁日军第3师团北撤道路。3月25日到26日,日军第11军司令官上月良夫中将在柳州召集会议,决定以驻南宁的第3师团和驻宜山第13师团,实施南北对进,夹击都安。随后,两个师团即开始积极侦察前线敌情,“扫荡”出发地一带的游击队,为进攻做准备工作。 但4月初,日军得到情报,第46军主力已撤离都安、隆山一带,到都阳山脉以西的东兰、巴马等地休整,仅留下第188和第175师各一部约两个团驻守原防。日军之前确定的作战目标注定无法实现了。于是,第13师团打起了退堂鼓,要求取消这次作战。但第11军基于之后撤退作战的安全考虑,决定继续实施原计划。 4月16日,日军开始行动。第13师团从宜山、河池向都安进攻,第3师团由南宁、武鸣向隆山前进,企图以钳形攻势,迅速对中国守军形成合围。为缩短作战时间,实现攻击的突然性,两股日军都编组了几个便衣挺进队,秘密向指定目标挺进,以策应主力作战。 然而,战役开始之后,中国军队的表现大大出乎日军的预料。尽管都安和隆山守军兵力单薄,战场周边的各县民团、自卫队却迅速动员起来,利用有利的地形,广泛采用伏击、截击、袭击、尾击等手段,积极配合正规军作战,使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北面的第13师团在行动一开始就连遭打击。18日,步兵第104联队刚一出发,就在鸡母山附近遭到游击队的袭击,第6中队长原健次大尉被当场打死。之后,该联队又连续与永顺和永安自卫队发生遭遇战,进展迟缓,到25日才在步兵第116联队的配合下进占都安。但这时,守军已无踪影。日军仅找到了一部分来不及运走的物资。与此同时,负责掩护其侧翼的步兵第65联队处境更糟。由于驻守保平墟和九墟等地的第188师第564团的部队奉命主动后撤,该联队没经过激烈的战斗就攻占了保平墟。但到了20日晚,该部开始向九墟进攻后,却意外遭到第564团的猛烈阻击,折损颇大,速射炮中队长中仓善三郎中尉以下多人被击毙。直到22日,第564团达到了阻击目的,奉命后撤,日军这才占领九墟。次日,日军步兵第65联队长服部卓四郎大佐不甘心吃哑巴亏,气急败坏地组织所部对九墟一带实施“扫荡”,一无所获。 南面的日军第3师团也未占到便宜。4月16日,该师团分三路向隆山推进。但这时他们的后方就出了大问题。4月初,中国军队第64军第156师趁驻桂南的日军第22师团主力南调之机,奉命由隆安推进到南宁附近。13日,由日军第58师团抽调来接替步兵第6联队防务的独立步兵第94大队所属第5中队在南宁西南遭到第156师一部袭击,死伤达21人。17日,第156师第467团在当地民众配合下又乘胜夜袭宁村据点,并于三天后取得了坛洛战斗的胜利,迫敌退出宁村。这一事件完全打乱了日军第3师团的部署。师团长辰己荣一中将不得不命令左翼步兵第6联队留守南宁附近,这样一来,该师团最初的进攻兵力减少了1/3。其右路的第34联队出发不久,就遭到地方游击队的袭击。上林和迁江自卫队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阻击日军,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到21日进抵中国军队在隆山东南面古零的第一道防线时,该联队战死人数就已达30多人。在此期间,第3师团的中路进攻部队第68联队在推进过程中,也遭到游击队的不断攻击。情急之下,联队长川崎贞弌大佐为使以第9中队为基础组建的挺进队尽快摆脱游击队的纠缠,残忍命令该部重伤员自杀。到22日,日军第3师团主力两个联队已进抵隆山附近。第175师一部与隆山自卫队分三路迎击,经数小时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转移阵地。当天午夜,隆山失守。次日,日军步兵第68联队又攻陷那马。 到25日,新上任的日军第11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发现,尽管所部两个师团攻占了都安和隆山,中国守军却早已撤退,且日军两个师团的损失也都不轻,这完全是一次得不偿失的作战。因此,他下令结束都安作战。两个师团遂向原防撤退。 日军后撤的消息很快就被中国第2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得知。他立即命令第46军展开追击。于是,第175师奉命由东兰向东出击,于4月27日收复都安。尔后,第2方面军又以主力越都阳山脉,向南宁推进。 为了制止中国军队的反攻,使第3师团顺利返转,尽快向湖南撤退,第3师团于都安光复的第二天,命令步兵第6联队向大化进攻,牵制当面中国军队。30日,步兵第6联队主力出动,一面以主力从正面向那马、大化进攻,一面命第3大队的两个中队和一个机关枪小队组成挺进队,伪装前进,配合主力行动。但日军出动不久,其企图就被中国军队侦知,因而在前进途中只遇到了少数地方武装的阻击,于5月6日到达大化墟附近时,连中国军队的影子也没看到,只得奉命后撤。次日,第46军军长黎行恕抓住这一有利战机,急令位于都安、保平的第175师主力将都安、保平一带防务立即交给第188师第563团,随后迅速向南猛击退却中的日步兵第6联队,一度包围其后卫第3中队,毙伤多人。到5月13日止,日军步兵第6联队全部退回武鸣附近。都安作战宣告结束。 这次都安作战,对于当时侵华日军中最精锐的两个师团,在付出了数百人伤亡后,连中国军队一个连都没损伤。 不过,为了鼓舞士气,日军还是大肆吹嘘自己的“辉煌”战果,特别是对第13师团:第13师团的各部队则在作战中虏获了重庆军大量武器。因此在道路上担任警戒的哨兵都以捷克式轻重机枪或自动步枪装备起来。堆积如山的重庆军弹药取之不尽,甚至在小讨伐或搜集物资时,也可以象美军那样任意消耗弹药。但是,中国军队的战报直接打了日军战史部门的脸,是役,第46军伤亡和失踪加起来才81人,只损失了步枪20支,冲锋枪11支,轻机枪1支。而装备低劣的地方自卫队更不可能装备大量机枪和自动步枪。第13师团从哪里缴获来的这么多精良武器?![8] 同时据第3师团野战第3炮兵联队略历,作战期间,六名被强征来的朝鲜壮丁投奔中国军队。可见日军战意之低。日军步兵第65联队略历称该部在都安作战共计战死390名,将校三名,下士官兵387名。 2 初试牛刀,反攻桂南
收复都安之后,张发奎立即命令第46和第64军主力向邕柳公路挺进,以期收复南宁,并以两个突击营切断邕龙公路,配合主力行动。同时,桂南各地民团也群起响应,中国军队进展颇大。到5月中旬,第156师第466团已挺进到南宁附近,其便衣队也已渗入南宁市区。22日,第175师第524团在当地自卫队的配合下开始攻打宾阳,与守敌步兵第6联队第2大队一直激战到26日。 面对这一情况,驻南宁的日军加快了撤退步伐:第3师团留守部队和独立步兵第94大队奉命向迁江、上林方向北开,而第22师团尚留南宁之余部则奉命撤向越南。 24日,第二方面军司令部得知邕宾公路之敌确有撤退模样,立即下达命令:第64军相机攻占南宁,第175师向上林、宾阳、迁江出击。同时,第62军亦奉命进袭越南高平方向之敌,策应南宁方面作战。25日,第64军所属第156、第159两师相继发起进攻,控制了南宁外围多处要点。26日,第156、第159师攻占南宁城郊各处要点。傍晚,日军独立步兵第94大队奉命撤出南宁。中国军队乘机攻入城内,迅速肃清残余日军散兵和汉奸的抵抗,于次日上午光复全城。 收复南宁后,中国军队乘胜追击:第46军以第175师和第188师第563团向宾阳、迁江、忻城推进,截击向北退却之第3师团;第64军则以第156师和第159师分别沿邕龙、邕钦公路尾追第22师团;各地民团和自卫队也纷纷出击,打击退却之敌,收复失地。日军颇有损失。 27日,日军独立步兵第94大队撤至昆仑关时,突遭第159及第175师各一部围攻,无法脱身。直到29日,步兵第6联队第2大队主力前来援救,方才突围至宾阳。30日拂晓,第175师主力攻入宾阳。守敌被迫弃城北逃,途中不断遭到宾阳和迁江自卫队的袭击,接连出现伤亡。而第175师主力则急行军绕至敌后,于31日抢先向迁江发动进攻,并控制了迁江附近的红水河渡口,堵住了从宾阳逃出的两个日军步兵大队的去路。 6月1日,第175师收复迁江,并向勉强渡过红水河的宾阳逃敌发起进攻。时值雨季,天降大雨,河水暴涨。宾阳逃敌前进困难。日军不得不于5日调步兵第6联队主力及4辆战车前往支援。第175师与迁江自卫队两个联队在空军支援下,英勇奋战,终于在11日击退当面之敌,歼敌数百人,并将日军步兵第6联队第1大队长大杉光男少佐打成重伤。 第46军在迁江、宾阳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桂南军民的抗日热情。西江流域各县自卫队利用驻来宾、武宣等地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2旅团仓促撤退的时机,积极打击退窜之敌,先后收复武宣、贵县、象县、平南等地,使敌遭受重大伤亡,为后面的反攻柳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南线形势。5月21日,集结于黔南的第三方面军第29军收复了河池县城和金城江,继续向宜山方面追击,5月23日攻克德胜镇,6月4日攻克怀远;6月6日,第71军之91师一度攻入宜山城内,伏兵城中的服部支队(以步兵第65联队与山炮兵第3大队为基干而组成,由65联队联队长服部卓四郎担任指挥)与入城的中国军队发生混战;敌我反复争夺该地,激斗七日,服部支队终于放弃宜山南窜;6月14日这天,宜山县城被中国军队所克复。
苟吉堂《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宜山作战之情形
宜山被国军攻克之后,柳州的敌军也决定将主力部队沿黔桂路继续向桂林方面退却,随后迅速组织了柳州警察局等伪组织放火焚城,做好撤退前的破坏工作,致使中国军队收复柳州得到的是一片焦土。6月20日,29军、46军等各部开始围攻柳州之敌,21日的夜里,29军169师攻击柳州南站之敌,战至23日,敌势不支向后撤退,国军续攻城内飞机场,27日完全占领该地;25日,位于柳江西岸的91师也对城北的敌军发起了攻击,夺取了柳州北站,城内守敌纷纷退出城外转向柳江南面;29日深夜23时,中国军队肃清敌军占领柳州市区。[3]
苟吉堂《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宜山作战之情形
苟吉堂《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反攻克复宜山作战态势图
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柳州攻城战斗之经过
苟吉堂《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柳州光复之情形
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在收复都安县城之后即以46军之主力出都阳山脉向东攻击前进,与敌激战兼旬,于5月30日击溃第3师团第6联队的两个大队攻克宾阳,次日即向迁江方面迂回拦截;敌军退路受阻,该师团急调第6联队主力附四辆战车迅速驰赴红水河一线增援撤退的部队,缺少反坦武器的175师面对敌人的反扑苦撑一夜之后,仍给予敌军部队不小的杀伤,不幸的是残余敌军已在坦克车的掩护下退过了红水河;迁江既克,第46军主力继续向浔江沿岸地区猛进,自桂柳会战后因不战而逃的骂名所带来的阴影一直笼罩于该部官兵心中,在这一时刻,因以消失得无影无踪;同时,隆安一带的第64军156师也重创敌独立步兵94大队并扫除宁村、坛洛之敌人据点,打开了攻取南宁的通道;5月26日,日军南宁守备队沿邕龙公路逐次西撤,156、159师之先头部队冲入南宁市区,随即沿邕龙公路继续向前追击逃敌;156师于5月31日进入绥渌,6月6日攻克明江、8日克宁明;7月5月,该师攻入南疆要地镇南关,敌一部补充兵滞留桂境尚未入越,于是敌第22师团84联队从越北向156师增援反扑并准备营救未跟随主力部队入越的数百名补充兵,于23日袭击镇南关重新占据此地,156师466团与之激战竟日于24日晨卒将隘口攻克;是时159师业已克复海域线上的东兴、芒街;于是桂南之敌全部被我驱逐于国境之外。
7月6日张发奎电蒋中正第二方面军各部收复各城镇之时刻
就在第46军向柳州方向节节推进之时,第64军亦在第2方面军两个突击营和地方团队的配合下,由南宁向中越边境追击。但是,由于日军第22师团后卫掩护有力,该军进展迟缓,亦未能取得重大战果。在6月3日收复龙州、6日收复明江后,一直未能取得大的进展,到7月4日和5日,第156师才勉强进占凭祥和镇南关。7日,第159师攻克中越边境之东兴、芒街,伪东兴保安队全部反正。此时,经华南向越南前进的日军一部分补充人员尚滞留在广西境内。为了迎接这批补充人员,日军第22师团第84联队[9]突然杀了个回马枪,于23日重夺镇南关。第156师及中越边境各县军民奋起反击,并以一部渗入越南境内破坏日军交通。到7月24日,经苦战,第466团才完全重新夺回镇南关,将日军驱逐于国门之外。[8] 同时,为策应第64军作战,第62军于6月初由靖西攻入越南,于6日攻克重庆府,并重创日军第21师团所属步兵第62联队,几乎全歼其第3大队,迫使该联队暂时中止对越的围剿。7月,日军组织反击。第62军作战目的已达到,主动退回中国境内,并在边境军民的配合下,打退了日军对平孟和龙街的反扑,将战线重新稳定在国境线上。其实最先对中南半岛展开地面反攻的却是中国。在1945年六月湘西会战结束后,云南方向的中国第一集团军开始实施小部队越境出击,至8月21日止先后在滇越边境的马龙寨、江利老寨、坝洒、沙坝、箐门、孟康、老街、河阳等地先后作战32次,攻占日军据点17处。广西方向的第六十二军也在六月越过边境攻下了越南高平省的重庆县城。为了配合中国军队反攻,法军在靖西的游击队也多次越境袭击日军,1945年8月9日,一支由鲁基耶上尉指挥的法国-美国突击队,越过边境进攻了谅山郊区的一个日军营地,这将是法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后一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