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宏康医院:静脉炎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管病居多,临床上常使用20%甘露醇、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前列地尔等药物,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大,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炎
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主要有机械性、化学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45%。
(1)化学因素:药液过酸或过碱;过高渗或过低渗;刺激性较大人体对血管通路材料产生反应。
(2)机械因素: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留置针或静脉导管过粗过硬;留置静脉导管时操作粗鲁;输入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
(3)细菌因素:无菌操作不严格;微生物由穿刺点沿穿刺针或导管进入;导管内血液残留;药液污染、给药装置污染
(4)病人的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多种疾病、气管插管等穿刺部位的微生物定植
2、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不可干预:病人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
3、临床表现:
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按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型,包括: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静脉炎是在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十分重要,必须积极消除及减少引起静脉炎的各种因素。输液性静脉炎主要以预防为主,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以人为本,以护理对象为中心,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延长血管使用寿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