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女副总离职,2019路在何方
2019年2月5日,苹果官方宣布,零售业务高级副总裁安吉拉·阿伦茨(Angela Ahrendts)将于4月份离职。

即将离职的阿伦茨之前是巴宝莉(也译作博柏利Burberry)的CEO。这是英国传统风格的奢侈品品牌。阿伦茨在时尚界非常有名,先后担任亨利·班德尔公司(Henri Bendel)执行副总裁、唐纳·卡兰公司(Donna Karan)总裁以及丽诗加邦公司(Liz Claiborne)执行副总裁,有“决策女王”之称。2014年加入苹果,是苹果最高级别的女性员工。苹果一份文件显示,阿伦茨2018年的薪水为2650万美元,比库克的1570万美元高出一截。《卫报》报道,她加入苹果的第一年,薪水7330万美元已经是库克922万美元的近8倍。她领导了苹果的零售和线上商店业务5年。谈到离职原因,她说是“新的个人和职业追求”。实际上她已经59岁,这其实是苹果的一个信号。
一 业绩疲软,惊心动魄的2018

2018年,苹果的股价跟着美股的走强,一路飙升到历史最高点,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之后很快就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前九个月累计涨幅达到35%,之后再到1月跌幅33%,完全回到了1年前。从1月3日到2月5日又涨了22%。从历史股价的角度分析,这可能是触底反弹,前几次都迎来了大跌后稳定增长,但结合当今的市场分析,却并非一定如此。
从业绩来看。苹果1月29日发布的2018年10月-12月财报显示,销售额同比减少5%。大中华地区减少27%。库克1月29日发表声明称,“很遗憾销售额低于预期。”我们查到苹果第4季度的营收是843.1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839.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82.93亿美元下滑5%。净利润为199.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0.65亿美元下滑0.5%。
虽然销量下滑,但是净利润基本持平。居已不安,必须思危。
库克自然是把“锅”甩给了中国。在访问中称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是没有预料到的。不过之后他又改口只是苹果手机销量不足。

那么苹果手机的销量到底怎么样呢。根据IDC公布的2018年手机市场占有率来看。
第一 三星,2亿9230万部,20.8%
第二 苹果,2亿880万部,14.9%
第三 华为,2亿600万部,14.7%
这是第一梯队,华为紧跟着苹果。然后第二梯队
第四 小米,1亿2260万部,8.7%
第五 OPPO,1亿1310万部,8.1%
小米表现非常强劲,增长率也达到了32.2%,仅次于华为(33.6%)

概括一句话
二 强敌环伺,霸王不再
回顾苹果手机过去的历史。我们从2007年开始说起。那一年苹果的名字从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乔布斯一路推出了iPhone,第三代iPod nano,iPod touch,之后MacBook Air,每一款都是经典。划时代触控的手机,小巧的播放器,超薄电脑,让电子产品从商务变的时尚起来。到了苹果4发布的2010年,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执牛耳。之后乔布斯去世,那个时期,微软,诺基亚,HTC,索爱,三星等公司没有一个手机机型可以打败苹果。
到了2014年,离职的主角,阿伦茨加入。回顾这几年,iPhone的平均售价已经从2008年的600美元左右,飙升至2018年的849美元,价格上涨幅度超过40%。
很明显,当年苹果是希望依靠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地位,增加价格,最大程度的攫取利润。这正如乔布斯死前说的,苹果过于榨取iPhone的利润,是非常不稳定的因素。那个时期,苹果手机象征着品味,甚至身份地位的一部分。
然而事情变化的很快。中国崛起,华为,小米,OPPO,VIVO,深耕非洲市场的传音姑且不谈,因为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智能手机。中国的4个手机品牌一下子占据了世界6席中的4席。再加上三星的总销量是超过苹果的,苹果的压力一下子都来了。市场份额下降3.2%。三星更惨,下降8%,在中国的排名已经消失不见,到了“其他”里面。中国4席全部保持增长,华为小米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2014年,苹果增加利润还可以依靠地位吃老本,尽量多赚钱。而如今,这种涸泽而渔的策略已经不得不马上抛弃。阿伦茨的奢侈路线完成了历史使命(其实应该更早结束),未来没有用武之地,才是她离职的最关键因素。今天的苹果,已经没有了傲慢的资格。
三 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的手机市场
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可谓是百家争鸣。到了5G的新时代,手机早已不只是一个打电话的设备,而是智能的终端。单纯的拼设计拼营销拼性价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门槛更高,需要深厚的技术实力和多功能整合能力。苹果,三星,华为,三足鼎立。马太效应还会愈演愈烈。
先说拼设计。全面屏的时代已经到了,除了索尼这种跟不上的以外,大家都在追求正面一整块屏幕。ID设计无非就是一个屏幕,是方一点还是圆一点。基本上是供应链决定的。能买到什么样的屏幕,就基本决定了设计成什么样。屏幕面板基本决定了外观设计。所以去年的手机大量趋同。刘海有了都刘海,水滴有了都水滴。偶尔几个额头下巴对称的比如三星魅族。如今好的设计已经不是图怎么画,而是技术是不是到家。比如镜头传感器隐藏在边框或屏幕下面,伸缩还是滑盖。没有软硬件协同的实力,没有强大的供应链定制能力,是无法贯彻设计的。即便有专利图,也只能是空想。没有供应链配合量产就没有实际意义。
拼营销,OV做的最好,加上渠道铺设合理,线下利润丰厚,已经占据了良好的优势。再想挤进去可难了。房价的涨幅都不允许。而且OV不用代工厂,自己生产,自己的渠道卖货,调配非常灵活。单纯的营销是没有前途的,主要是要有可营销的点。OV也没有纯靠明星,发现不对,马上推出了FindX和NEX,一下子成为全面屏的领头人。有钱,嗅觉灵敏,就很容易调整。而华为除了明星营销,研发实力也是营销的资本。技术,是靠钱加人加时间买来的。当然爱国这个不提。爱国绝对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更不是强迫买单的理由。最终一定是立足于产品和服务。不管是品牌还是反串粉丝,都没有资格重新定义爱国。只有我们的国家才可以。别人说的不算。
而拼性价比最容易实现但最难成功。如今的市场不是缺功能的时代。不是只需要实现某些基本功能,越便宜越好。单纯的功能已经太容易实现,刺激消费更需要拔高的体验。性价比也要靠噱头。田忌赛马的机型要足够满足定制化。不管消费者有什么样的需求,都能能满足。比如只要性能的,就堆性能,其他省钱。比如只要拍照的,堆拍照,其他省钱。需要什么都能找到专注这些方面的手机。其他的怎么省怎么来。这也需要把握用户群体的需求。性价比相对比较容易,少投入少赚钱,有“良心”,员工能吃苦,能忍受低利润就行了。但是毕竟不利于长期发展。如果没有足够的销量,就没有足够的利润。只能低成本的实现别人有的功能,无法实现人无我有的功能。而人无我有才是最大的竞争力。
所以能拼的,就是技术和运营。
所以苹果的降价只能短期清库存,并不能帮他夺回霸主的地位。苹果最近降价幅度明显,比如苏宁最高降价1700。2月2日,苏宁易购平台数据显示苹果降价约20天里销量增长83%。
这说明苹果依然有不错的用户基础。趁着大家还保持着对苹果霸主地位的印象,让产品有更多的技术亮点甚至技术壁垒,是苹果的当务之急。如果可以做到,增加不同配置的机型,抓更多细分的市场和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再出一些拔高的产品,哪怕是限量。层层撇脂,是一个转机。如果做不到,还有多少消费者会记得苹果代表身份地位面子?早就过时了。现在买产品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未来不会是买不起手机的时代,而是有没有必要换的时代。怎么刺激换机欲望,是问题的焦点。靠旧机降频肯定是不行的(笑)。
四 苹果路在脚下,通往何方?
苹果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还有专利纠纷,比如福州中院的苹果禁售令。当然不止在中国,其他国家还有很多起诉与被起诉。具体是专利流氓还是合法维权这里不作讨论。只要败诉就必须服从法院裁决。法律具有强制力。具体要看各地如何裁决。
另外还有用户的起诉。美国证券交易所SEC的一份文件显示,苹果已经划出了用于处理降频门的应急款项。可能面临大规模赔付。还有苹果 MFi 认证的配件问题。老的苹果充电器无法正常使用,诱导购买新充电器的行为,被用户集体诉讼。
而苹果的产品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eSIM卡推行缓慢,双卡双待无奈缺失。比如快充跟不上主流,低温下电池容易欠压关机。比如信号表现不好,后续更新有一定提升,但还是不够。而苹果押宝的技术没有量产到产品上。没有远距离无线充电,没有Micro LCD,结构光的刘海屏不够有吸引力。其实没有结构光的刘海已经被淘汰了,今年清一色都是水滴起步。拍照依然强大,但是缺乏出色的AI调色,美颜,摄影功能和新奇的玩法。就只有录像还能保持领先。个性化方面输给了华为。
当然了,苹果依然有着庞大的资金和研发实力。就是决策欠缺了一些。小米高速增长得益于性价比加宣传的策略,但是利润不够,后劲不足,需要上市融资,生死拼一把。华为步步前进,得益于华为2012实验室的布局。通信,芯片,服务,带动终端节节攀升。什么样的策略,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发展曲线。
目前的大环境,手机市场饱和萎缩,经济发展放慢,生活成本高,用户换机周期越来越长。如何在产品力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看苹果布局的黑科技何时商用,效果如何了。这个答案,还要等下一个苹果的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