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社会组织被取缔后尤应反思
一家没有在任何部门登记的非法社会组织,竟然在长达数年的时间,打着权威部门授权旗号,在全国下设数十家分支机构,制发带有“全国”字样的等级证书,让处于“鸡娃”焦虑中的家长心甘情愿为之“买单”。(11月7日《工人日报》)
“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被取缔固然是大快人心,但是,功当庆,过当思,我们不应好了伤疤忘了疼,为了避免“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被取缔后尤应反思。
让我们的思绪拉到从前。这真是“姜太公钓鱼”——“一个愿打”“拉大旗作虎皮”谎称权威部门授权,其言凿凿说什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其出具的“测评结果”具有权威作用;“愿者上钩”——“一个愿挨”,一些正处于焦虑中的学生家长听到这一系列说辞,很难不会动心。这其实不是“中心”太狡猾:产生怀疑,要求其提供授权文件,但被以“涉密”为由轻松化解。学生家长和合作机构也并非无能:该“中心”,还源于其“比真的还像真的”的组织名称和组织架构。
我知道中国的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大凡都是一直处于焦虑中的。比如明知是“山寨比赛”,家长却仍趋之若鹜,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不甘人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屡屡上当受骗的背后,令人深思。

不可思议的是,一家没有在任何部门登记的非法社会组织,缘何竟然在长达数年的时间?直到2021年7月,北京市民政局接到民政部转来“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的线索,才立即对其开展立案调查。这段时间政府部门干啥去了?
正是“牛栏里关猫”,才出现了“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不仅在名称中堂而皇地冠以“全国”字样,还制作标识、私刻印章,任命了所谓“主任”“副主任”等领导职务,等等怪象,令人匪夷所思。
在风浪潮涌的怒涛中,仍旧握住生命的航船。面对“李鬼”式的非法社会组织,是到了“该出手就出手”的时候了。一方面,无规矩不成方圆,期待政府部门守土有责关口前移早日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对“李鬼”式的非法社会组织进行监管、控制、取缔,对失职失责的政府部门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学生家长们也务必保持平常心,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寻思如何的教育方法才对孩子适合,千万不要去相信迷惑公众的诸如“全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测评中心”。来源:时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