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寻踪】一年不吃早饭的人现在怎么样了?让我们揭开一场隐瞒我们70年的健康骗局

此时,第一次检索到的文章发表时间为2020.2.18
并且这篇文章名叫:《meta分析:一项有关不吃早饭和心血管、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
文内筛选过2902篇文献后,排除了重复实现的、没有明确数据的、实验不严谨的
汇总得出结论:“我们发现不吃早饭确实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
up重新阅读该文献后,up找到的答案是:文末有这样一句话:然而,这个分析也有一些局限性,很少有研究报道了早餐的确切定义,世界上现有早餐的定义是不同的,中文的早餐是:早上的饭,英文的早餐叫breakfast up的理解是打破斋戒就是打断禁食的意思,所以英文的早餐与中文的早餐定义有着巨大的差别
此时,up将早餐关键词替换成:长时间挨饿 ,这个时候《长时间挨饿会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时间挨饿会死》 是不是道理就说的通了,up并提了一个说法:间歇性禁食虽然是16个小时不吃东西,但不是饿16个小时吧,你是8小时之内吃一堆东西啊(在我理解是,这16个小时虽然没有进食,但是之前8小时吃过了,还不饿,与保持16个小时的饥饿状态不同),不饿,所以跟这个打破禁食不冲突。
接着up继续追溯:到底饿多长时间就得吃东西
答案是:在最长时间睡眠后,醒来的2-3小时尽量要吃东西
这时up收到了新的疑问:那要是白天不吃,晚上吃太多,是不是会胖啊
此时up追根溯源,从2000年开始找,直到2002年,出现了第一篇不吃早饭会胖的文章
接着up继续查找2003年没有,04年突然出现了大量的不吃早餐会胖的言论,来自减肥吧
接着up继续溯源,通过知网搜索【早餐 减肥】发现最早将早餐和减肥联系起来的文章是1981年的《早餐与减肥》其中提到:早餐要吃高蛋白食物,减肥的前提是消耗的热量大于吸收热量,失去这个前提,空谈减肥毫无意义
1993年的《科学减肥方能体型优美健康长寿》
其中提到:运用负热量平衡原理来指导减肥
up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打开热量窗口’来减肥”
继续回到文章内,文章内说到,目前不符合我国国情,原因是我国地处亚洲是发展中国家,物质生活水平较低。饮食以植物类食品为主。要适当的控制饮食和饮料,进行体育锻炼可以达到去脂减肥的目的。
199年的《减肥吃喝新概念》中写到:早餐进食太少,导致上午或一天的工作后,寄希望与早餐或晚餐更多、更丰富的饮食
此时,up确认这篇文章就是第一篇出现“不吃早饭会胖“的文章
此后的文章不在列举,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接着看。
接着up提到要搞清楚96年的这篇文献为什么要这么说,但是没有查出来,最后的线索只到他是从美国的一个康复中心那听说的。并且up并没有找到确实的文章。
这时,up才开始从1996年之前开始追溯,找到了嫌疑最大的文章来自1992年的《早餐在治疗肥胖中的作用》:数据表明,不吃早餐的人在当天晚些时候会选择热量更高的食物。且这句话为引用的。
根据92年文中中的引用,up找到了1986年的《“早吃好”在美国人民中的作用》。
此时up提到:该文中首次提到了不吃早饭会让人后面吃更多、发胖,并强调一定要吃早饭,尤其早饭要吃即食燕麦。
up紧接着查了即食燕麦的文献,最早出现是在40年代、第一次增多是在70年代,多是负面研究,接着80年代,也是1986年那篇文章的时代开始暴增,开始夸即食燕麦健康
up又翻阅了大量纽约时报关于燕麦的报道记录和阅读了版本美国谷物历史书后得到以下的答案:19世纪末期,当时美国人民的早餐是鸡蛋、培根、香肠,这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一位名叫约翰.哈维.盖洛格的医生发明了即食燕麦
初衷是好的,但这个时候还不算特别畅销,因为并不算好吃。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主妇们发现了即食燕麦的便利之处,于是流行了起来。
此时商家出了主意:在即食燕麦中多放糖。这时是50年代,这个主意爆火。
后来资本家为了卖的更多,将即食燕麦与卡通人物联名。
在70年代暴雷,因为其中糖放的过多,小孩吃出了龋齿。所以70年代才大量出现复习相关论文。因为这个缘故,资本家想到一招:燕麦、谷物,是有机食品。将营养、健康作为卖点,并资助实验室进行研究,这就是80和90年代燕麦文献激增的缘故,并在全世界范围传播开来,经由国内“崇洋媚外”,不经过大脑思考的“学者”传播给了老百姓。
笔记到这,我想请问tmd还要怎么证明,还有人搁着跟我杠,看视频都看不完整,杠都杠不明白,就扯一张嘴在哪里胡咧咧,脑子不需要趁早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