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普通消费者如何选出一台安全性更高的车?

2023-03-19 15:29 作者:一直在学车的小林  | 我要投稿

按照惯例先放结论呗:

1.先选品牌:确保安全的下限用
2.再查测评:将军里面拔大将军用
3.然后查口碑:最后排雷用

以上三步走下来,基本上能选出具备一定安全素质的车了。
但是剩下的车里面也有可能是安全应试做得好、或安全营销做得好、或用户口碑维护得好而已。
但这里面的事儿嘛,即使是汽车行业从业者也说不太清楚,别说普通消费者去甄别了。

做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的事,剩下的交给运气吧。

而,如果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的话,运气大概率是不会差的。

接下来3个部分,分别说说咯

一、为什么先选品牌及怎么选

关于为什么选品牌,截取一段我在“汽车附加配置按重要程度应怎样排序?”回答中关于安全的部分。如下斜体字:

虽然层层的强检能够保证汽车基本的安全性能,但那也只是保证了一定的下限。车与车之间安全性能的差别可能比人与猴之间的差别还大。
所以,如预算范围内会优先考虑有职业操守的品牌,其次再考虑安全配置的选配。
对的,没有看错。先是品牌,然后才是安全配置。

注意,可能是我个人的偏见,品牌可能比纯粹的去选配安全配置更重要

因为,骨子里造车理念没把安全放在很高的优先级的话(比如为了应对一些安全测试规程得高分只做一些应试答卷),单靠堆安全相关的配置是很难提高根本的安全性能的。

至于哪些是有职业操守的品牌?哪些是没有职业操守的品牌?为了保命我这里就不说了。
购车时如果真的对安全上心的话,可以去网上搜一搜就行,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如果哪些品牌是有安全上的前科的,建议慎重慎重。

也是真的是我个人的偏见,不知道大家怎么想?
但其实是不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通过选品牌来甄别安全性的下限,是一个更为实际更可操作的且出错概率更低的选择?

虽然作为普通消费者,如果一头扎进汽车安全性的研究上,肯定是能选出一台安全性很好的车。但是这里面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有多高呢?随着时间精力投入的越来越多,如果不能把这个选安全性高的车的技能今后高频复用的话,边际效用会越来越小。诶啊,有点扯远了。

所以,粗鄙地以为,在不是自己的专业领域做选品的话:

一种大概率不会出错的,且没有操作门槛的方式,会不会是一个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比如选车时先选品牌,比如投资时买永续经营、长期永续增长的宽基指数基金。对非专业领域却又不得不参与的人来说,可能是个更理性的选择。

好了,这一步走完。应该有一些意向品牌甚至车型了,接下来要缩小范围了。

二、看测评结果:选尖子生

选完品牌以后应该会有几个对象车型了,可以花一点时间去看看这些车型在一些大机构的安全测评分数或排行。即使做为汽车小白,花这点时间做个调查还是很有必要的。
然后你会发现,并不是某个品牌总是拿第一,而且即使相同品牌下不同车型的安全性能也会有一定差异。这并不是与第一部分有悖,而是因为品牌只能决定汽车安全性的下限,只能确保基本的操守。

安全性能的上限:

是每个车型根据自己的成本、竞争对手卷得程度、新法规的严苛程度等综合定下来的。

关于去看哪些大机构的测评及怎么看?

其实主流的也就那么几家,大概都看一眼就行了,下面是不完全清单:

国外的:

  • 1.欧洲新车评价程序(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Euro NCAP):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安全测试规程之一,于1997年创立。

  • 2.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NHTSA):是美国政府机构,负责监管汽车安全性能测试和法规制定。

  • 3.日本车辆评价与安全性能评估机构(Jap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JNCAP):是日本政府机构,负责监管汽车安全性能测试和法规制定。

  • 4.澳大利亚新车评价程序(Australi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ANCAP):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机构合作的汽车安全测试规程

  • 5.FMVSS(美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是美国政府制定的汽车安全性能测试标准。

国内的:

  • 1.C-NCAP(中国新车评价标准):是中国政府指定的新车评价标准,也是中国汽车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汽车安全性能测试规程之一。

  • 2.CAISI汽车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碰撞测试规程。

一个提示:国内国外的最好都看一下。

国外的相对来说会客观一点(会不会有人说我跪久了站不起来啊)。但是相同车型的在国外成绩不能完全对等国内车型的安全性能,因为厂家要赚钱的,特供是无处不在的。

国内的就主要拿来看哪些车型分数不合格,或者哪些单项有硬伤,用来做排错选择就好了。因为国内的规程目前还比较宽容,所以相同的五星+里面,实力的悬殊其实还是蛮大的。不过最近规程也在快速的改善中。

按这些碰撞规程的简称+目标车型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基本就能看到成绩了。看完成绩之后,应该会有范围更小的目标车型了,接下来做最后一步的排雷了。

三、查口碑:去中心化大数据的排雷

口碑这玩意儿,其实是最去中心化的也最难甄别质量的信息,要做的信息的全面及客观极难。
信息来源多种多样:论坛、杂志、公众号、坊间流言。
信息提供者五花八门:中立(不中立)的专业作者、KOC、KOL、隔壁老王、跨界但是影响力极大的作者。

但口碑的庞杂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如果真有坏消息的话,很难完全藏匿无形。所以口碑可以作为:

最后的排雷工具

用来决定是不是推翻前面两步定下来的车型。如果没有非常硬伤的坏口碑的话,那王小丫恭喜你,你的选择正确。

四、安全配置的选择:最后的优化

其实车型选定了以后,还可以通过选配置来一定程度上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
这部分,我在文首引用的那篇回答中也有提及,主要分为传统的/智能驾驶时代的/衍生的安全配置选择。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看一下。这里就不过多Copy了。

好了,扯完。
一点看法,不一定对,很有可能错,仅供参考。

祝  安


普通消费者如何选出一台安全性更高的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