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医许阳》屎里淘精版—98-100章

2023-08-01 16:47 作者:hispass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本电子稿是网上找来的,看了一部分,感觉不错,买了纸质书,看完后感觉虎头蛇尾,其中很多插科打诨的情节内容,便想弄个精简版,有版权问题请私信我,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删除。 

第九十八章 方子不合格


  

    齐主任道:“许医生,这次主要是我要麻烦你了,我们这边有个病人比较棘手,所以我就让老曹去找了你。”


    许阳问:“什么情况?”


    齐主任道:“是这样,患者两年前做过肠梗阻手术,这次又发生了粘连性不全梗阻,已经住院20天了,已经25天不能进食了,频繁呕吐,一直腹痛。”


    齐主任把文件递给许阳,说:“这是患者这段时间的诊治记录还有检查报告。”


    许阳接过来,只看了看患者的症状和之前的用药情况,并没有看他们的检查报告。


    一行人上了楼,去了住院部。


    许阳终于见到了患者。


    住院20日,已经25日不能进食的患者,身子爆瘦,几乎已经瘦得脱相了。


    许阳也询问起了病情,得知患者现在全身疲软,不能坐立,而且稍动便会气喘。呕吐频繁,腹痛不止,大便似通不通,很用力的话,能出来一点点。


    许阳观对方舌象,发现对方舌红,中根燥干。


    许阳又给对方诊了脉,脉大按之而散。


    诊断完成,许阳就跟着他们一起出去了。


    几人来到了中医内科的钟华的办公室。


    钟华也把他们这边的方子打印出来,他道:“这个病人虽然是肠梗阻,但却不是实热之证,而是虚证,因为中气虚弱才导致梗阻的。”


    许阳微微颔首,钟华的水平还是有的,并不是所有的肠梗阻都是实热证,这个患者是虚证,你要是不管不顾,直接苦寒泻下,就要出事情了。


    钟华把他的方子递过来,说:“我用了补中益气汤,塞因塞用,但是效果一般。”


    许阳接过他的方子,看了两眼,眉头微皱。


    钟华笑着问:“许医生对这个病有什么看法?”


    他道:“患者是因为中气虚失于运旋,胃液涸不主和降。你的方子啊,总体思路没错,但是有问题。”


    “补中益气固然是对的,但是你要注意患者的舌象,患者是胃液干涸,他的胃气自然降不下来,所以呕吐不止,你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他继续道:“治疗一切痞塞不通之症,都在于治气。百病皆生于气,三焦气化升降的枢纽在脾胃。患者现在中焦气乱,有升无降,所以下面不通,而上面猛吐。”


    “你补气塞因塞用的思路是对的,但是现在是有升无降,你只补气,而不导气向下,是很难速效的。又没考虑到胃液干涸,参芪的用量又过低。你这方子呀,不行!”


  


第九十九章 用药太大胆了


    其他人全呆了。


    曹德华见状,便道:“那个……许医生你觉得应该要用什么方子呢?”


    许阳说道:“患者是胃液干涸,中焦气乱,有升无降,自然该益气降逆,增液行气。”


    许阳前面在点评钟华方子的时候,已经把患者的病机说了,有了准确辩证的病机,治疗思路也就明确了。但关键是要怎么开方子,遣方用药也是很关键的。


    许阳道:“患者是气机逆乱,有升无降,上不得入,下不得出,所以导致关格。治疗这种关格大症,一定要用扫荡攻坚之剂,而且必须要以气药为帅。”


    “根据我的经验呢,一剂之后,患者应该就能诸症皆退了。次日再服用一剂,应该就没事了,稍微观察观察就可以出院了。”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是一震。

  


    齐主任好奇地问:“怎么了,老曹,许医生的方子有问题吗?”


    曹德华把手上的纸摊开,道:“问题吧,倒也不是问题,配伍其实挺合理的。只是他这剂量有些大了,患者究竟过于虚了。”


    “患者都住院二十天了,二十五天没吃东西了,你看他都瘦成什么样子了?动则气喘,连坐着都气喘啊,中气太虚,如此之虚的人,不宜大补或者大泻。”


    “偏偏他的方子剂量都开的很大,尤其破气行滞的药剂量挺大的。这个,我个人觉得稍稍有些冒险了。老钟,你觉得呢?”


    钟华看着方子道:“配伍确实很恰当,增液行舟,益气降逆,只是这剂量确实大胆,若是患者刚住院,我倒是敢给他用,但是这么久了……”


    曹德华道:“这样吧,明天不是何教授来咱们医院出诊的日子么?要不让何教授诊治那个病人吧,也不差这么一天对吧?我觉得这样有把握一点。”


    “也好。”齐主任想了一想,也点了点头。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第一百章 妙哉!妙哉!


    翌日,清晨。


    钟华和曹德华开着车去车站接何教授。


    “哈哈……何教授,欢迎您来指导工作呀,这次又要辛苦您了。”


    钟华和曹德华都迎了上去。


    何东军教授是省中医院的大专家,也是南中医大学的教授。跟他们中医院有合作协议的,他每个月都会来坐诊几天。


    何东军教授六十多岁了,非常精神,也非常儒雅。

   

    何东军教授来到了患者床头,态度非常温和,询问起了病情,又看了看舌象。


    他对后面跟着的一群中医说道:“患者舌红,中根燥干,这提示了什么呢,患者胃液干涸,所以胃气不降,不停呕吐,诊治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后面围着的一群中医跟小学生似的,拿笔仔细记录下来。


    何东军教授又诊了脉,他说:“患者脉大,按之而散。这位病人是气虚而导致的肠梗阻,可不能一概而论以实热论处啊,一定要学会辩证。”


    “这个西医手术之后,患者肯定会气血虚弱的。你们要注意到这一点,以后在配合西医手术之时,一定要做到术前术后的补气血工作,这样术后,恢复起来很快,也不容易留下麻烦,预后会比原先好很多。”

  

    何东军站了起来,背着手,继续道:“那么我们说啊,治一切痞塞不通,都在于治气。三焦之气的枢纽在哪儿,在脾胃,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治气之要,在于升脾降胃。”


    “这位患者是典型的气机逆乱,上不得入,下不得出,而至关格。这就是导致他肠梗阻的原因。那我们应该怎么治啊?”



    徐原咽了咽口水,左看看,右看看,试探地说道:“生芪90g,红参20g(另炖),生地30g,元参60g,麦冬90g,厚朴30g,沉香、木香各5g(磨汁对入),赭石粉50g,莱菔子30g(生熟各半),姜汁10毫升对入。”

  

    何东军初时脸上还保持着和善的笑容,但是他越听眉头越皱,到最后,徐原背完了,他还是一言不发,神色有些凝重。


    过了稍顷,他抬头道:“你把方子写下来,我再看看。”


    还不等徐原动手呢,钟华直接把手上的纸条递给了何东军。


    “已经写好方子了?”何东军接过来仔细斟酌,他越看越是惊讶,他对旁边站着的钟华道:“妙啊!这方子的配伍极其合理,很是巧妙,简直是丝丝入扣啊。”


    “你看看,患者本就是气虚失运才窒塞不通,所以才该塞因塞用,重用参芪大补元气,思路是很正确的。”


    “而且妙就妙在还加入了少量的木香和沉香磨汁对入,更助大气流传。我们不只是要单纯补气,患者是气机逆乱,大气健康流传了,见效才会快。”


    “而且你看看患者胃气不降,他加了赭石和厚朴来降胃逆。但是患者是胃液干涸,单纯降是降不下来的,所以他这方子里还藏着一份大剂的增液汤!以图增液行舟啊!”


    “患者是肠粘连不全梗阻,上气不入,下气不通,关格大症。那肯定是需要破滞开结的,单纯的补气见效肯定是不佳的。”


    “你看他又用了莱菔子,什么是莱菔子,这是白萝卜成熟后的种子啊。白萝卜生食则噫气打嗝,升气宽胸,上焦先通。熟食则转矢气,肠鸣辘辘,下气极速,通利二便,中下二气可通。”


    “莱菔子与萝卜同性,而他巧妙地用了生熟各半,以图迅速通理三焦气机,毕竟现在患者上下皆病嘛,妙哉妙哉!”


    钟华则是疑惑地问:“可是何教授,这个剂量难道没有太大吗?您看患者现在极其虚弱,动则气喘,连坐起来都气喘啊。


    “此时不该大补或者大泻,尤其他的剂量还这么大。恐怕患者此时难以承受莱菔子如此攻伐开破,难道不该徐徐图之吗?”


    何东军摆了摆手:“哎!虽说莱菔子通利下焦,速度极快,有推墙倒壁之功。但是你要知道,莱菔子本身就不易伤正,适合用于老年人或者体虚之人。”


    “这个患者苦病良久,极其体虚,的确不宜强行攻伐开破,不然极易生变。但是你看看他开的参芪剂量。你以为他参芪用这么大的剂量就只是为了补气?”


    “不对,此方妙就妙在他用了比较大剂量的莱菔子,但是却用了更大剂量参芪来统领它,以至于让它有推墙倒壁之特长,又克制其开破之弊端。确实很妙啊!”


    钟华和曹德华终于听明白了,可听完之后,两人都有些尴尬了。


    何东军拿着方子继续称赞道:“此方看似用量不小,看似患者不受开破攻伐,但是其中配伍却是丝丝入扣,而且是增无可增,减无可减,剂量也是极为巧妙的。”


    “益气降逆,增水行舟,开破而不伤正,反而扶正理气。太妙了,此方一下,三焦之气当迅速恢复,冲决窒塞,所以应当是会效如桴鼓,诸症立愈啊。”


================

后面还有很多不想弄了。。。。


《中医许阳》屎里淘精版—98-100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