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熊现代装备介绍-战机篇(二)米格-29

起源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开始了著名的实验战斗机研究计划(F-X计划)。在获知这一情况后,前苏联总参谋部在60年代末也针对性的提出了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即PFI计划。

70年代初,该计划又被拆分为“重型战术战斗机计划”(TPFI)和“轻型战术战斗机计划”(LPFI)两部分。前者由苏霍伊设计局负责,最后演变为了苏-27战斗机,后者则交给了米高扬设计局,而产物便是米格-29。

建造过程
1972年,前苏联空军正式向米高扬设计局提出研制新型战斗机替代老式的米格-21和米格-23战斗机。
1974年研制计划正式开始。
1977年10月6日,米格-29的首架原型机在首席试飞员亚历山大·费多托夫的驾驶下,在朱可夫斯基试飞中心成功进行了首飞。在之后的五年里,米格-29的多架原型机又进行了一系列试飞和完善,其中有两架原型机在试飞中坠毁。

1982年,米格-29正式定型并进入量产。
1983年8月,第一架量产型号交付。次年,开始进入前线航空部队服役。
1985年2月,米格-29多任务改进计划开始。
1986年,首批出口型号交付。
在30年的服役生涯里,米格-29战斗机也在不断地改进,现如今米格-29系列已有包括米格-29、米格-29B-12、米格-29UB-12、米格-29S-13、米格-29SM、米格-29S-13、米格-29M(米格-33)、米格-29UBM、米格-29SMT、米格-29K、米格-29UBT、米格-29M2、米格-29OVT、米格-35在内的多种型号。

整体设计
米格-29的整体气动布局为静不安定式,低翼面载荷,高推重比。精心设计的翼身融合体,是其气动设计上的最大特色。主机身和机翼内段之间呈圆滑过度,机翼内段前端形成边条,后掠角73.5°。机翼外段前沿后掠角42°,展弦比为3:5,2°下反角。机翼上有三维方向调节的增升襟翼。垂尾采用双垂尾方式,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蜂窝结构,向机身外侧倾斜6°,方向舵偏转角为±25°。全动平尾后掠角约50°,操纵面上均无调整片。该机采用了液压控制与SAU-451三轴自动飞行仪。为了方便飞行员进行机种转换,米格-29的驾驶舱没有大量采用人体工学设计,并尽可能使其类似于之前的米格-23。和以往的苏制战机相比,米格-29的驾驶舱视野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及同时期的西方战斗机。

两具Klimov RD-33涡轮喷射引擎,每具提供50KN的推力,加力时可达81.3KN

N-019脉冲多普勒雷达
Ts100.02-02火控电脑
风挡前配备了S-31E2光电探测器
座舱中配有抬头显示器以及ZSh-3UM头盔瞄准具
K-36DM弹射座椅

基本数据
整机尺寸:17.32m×11.36m×4.73m
空重:8175kg
最大起飞重量:18000kg
实用升限:17000m
最大平飞速度:2818km/h
作战半径:350km
固定武装:一门30毫米GSh-30-1机炮(配弹100发)
9个外挂点:可搭载AA-8、AA-9、AA-10、AA-11、AA-12等空空导弹以及常规炸弹、火箭弹等



主要战史
出口型米格-29的初次作战纪录是在80年代的两伊战争。


而苏联自己的米格-29,其首个战果是在苏阿战争中击落了一架叛逃的苏-20。
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面对联军压倒性的空中优势,伊拉克军队的米格-29战斗机毫无招架之力,5架米格-29战斗机在空战中被美军F-15战斗机击落。
1996年,一架古巴的米格-29击落民用的Cessna 337飞机。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米格-29再次挑战北约战斗机,但在体系作战中处于绝对劣势前南联盟空军虽勇气可嘉却也无力回天。
1999年,厄立特里亚空军宣称用米格-29击落4架埃塞俄比亚米格-21和米格-23,之后2000年又宣称击落1架米格-21。但是埃塞俄比亚也宣称用苏-27击落厄立特里亚5架米格-29。


虽然米格-29的战斗机的实战纪录不算好,但那些都是在非对称条件下产生的战绩。
米格-29总产量达到了1600架以上,并大量出口给其它国家,其中约有450架现在依然在俄罗斯空军服役。


总体来说,米格-29的优缺点非常明显。
一方面,米格-29是是继F-16之后第二种采用翼身融合设计的战斗机,拥有优秀的瞬时和持续回转性能,综合机动性能比美军的F-16战斗机还要好;
其战场适应性强,起降距离短,可在野战机场的简易跑道上起降;
经济实惠,价格非常清明,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都买的起;
另一方面,早期米格-29的航电系统非常落后,其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都远逊于西方同型机;
此外,由于机内燃油有限加上双发布局,该机的航程小的可怜。虽然其原本的定位就是前线支援战斗机,但350km的作战半径在冷战后期实在是不能接受的,腿短这一毛病也让它得到了机场保卫者的外号。

对于米格-29的缺点,毛熊自己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后来发展出的米格-29SMT就在座舱内加装了两具大型彩色液晶多功能显示器,以及两具小型多功能显示器;配备N019MP雷达,探测距离更长,且有对地扫描功能;换装推力更大的新型RD-43涡轮风扇发动机,并加大油箱,航程提升至2100公里。

现如今随着五代隐身机的泛滥,这款毛熊经典飞机还能爆发出多大潜力已经很难说。毕竟连三哥在摔了不少米格-29k之后都不打算补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