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时间是个很奇妙含蓄的维度。在《铁血使命》里,她们大抵是经历了至少一整个四季,从水厂单元魔鬼训练时的短袖和烈阳,到最后黄金单元里漫天的飞雪,从装扮舞女潜入临江时证件上的“昭和十二年”(1937),到冷月向顾叔介绍玲玲虚岁二十二(1939)——总有一些坐标,提醒着我们注意她们共度的流年。(不得不说道具组和编剧经常有不靠谱的时候,比如所有人胸章上写的是“中华民国三八年度佩用”,乐,多半是二八年的讹误,49年还打啥抗日;再比如欧阳兰的第一个生日蛋糕上写着“祝欧阳兰廿二岁诞辰快乐”,柳如烟念出来的台词又是“祝欧阳兰二十三岁生日快乐”,这样推算是1933/34年,也不是很合理;总之我觉得把时间定在相持阶段前后可能更贴近史实。)
薛敏和冷月在一起经历了多少个四季更迭,则是用更隐晦的意象展现的。姑且相信除了胸牌年份外的其他信息吧,那么在冷月的回忆里,她向薛敏敬第一个青涩的军礼时只是一等兵,彼时薛敏已经成为了少尉;再到进行时,冷月佩戴的亦为少尉肩章,符合胸牌上“排长”的职务等级,薛敏则是“中尉-连长”了。抗战时期中尉的停年为两年,少尉的停年为一年半,且不论这几个喜欢大闹天宫的主是不是途中又被降级过,又或者冷月屡立奇功接连晋升,再怎么算来,她们从相识到并肩作战,起码也有四年的光景。
于是这便敞开了允许盗猎的空白:这四年里,她们可以有好多好多的过往和悲喜,薛敏是如何稳扎稳打成为军营里颇具声望的红人,冷月又是如何跃进历练成最受器重的神枪手——而她们二人,又是如何共度这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再扯一点和片场相关的:昨日跨年夜鬼使神差去翻了各主演的微博,看她们如何记录种种拍摄轶事。刚好十二年,一个轮回,我竟然喜欢了一群角色足足十二年。奇妙的是,前面我把时间尺度拉得那么长,而这部剧从1.21开机到4.15杀青,只用了八十余天,取景框内的盛夏实际上是冰冷的二月,给军训那场戏受伤的蓉抹药的工作人员裹着最厚的棉袄。在一般人的眼里,错置的时间可以指明虚实的界限,它不断提醒观众哪里才是现实、哪里本为虚构;可在我看来,错置、对比,这些效果也悬置了时间:角色不同于演员,她们生活在一个疏离于现实时间流的世界,一个由文字和艺术建构的大厦里,就如伍尔夫笔下奥兰多凭借写诗延续了三四百年的生命,她们,冷月和薛敏,柳如烟和欧阳兰,这些光影形塑的符号,某种意义上更能接近永恒。

【正文预告】
在连年的烽火里,你很少能分心注意到岁月的流逝,帮助你锚定第四维坐标的,与其说是时节,不如说是一些特定的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