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天工开物》看明代弓箭手力量分级标准

2022-07-29 21:35 作者:您的好友隔壁陈叔叔  | 我要投稿

目前来看,目前仍有部分弓箭爱好者及古代文化爱好者对古代弓箭手的力量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特摘取《天工开物》中记载明代弓箭手的力量标准,换算成公斤数及磅数,为大家提供一个清晰的数字概念。

弓箭爱好者也可以参考此明代标准,为自身拉力水平做简单定位,制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及考核目标。

按《天工开物》佳兵第十五卷:

凡造弓,视人力强弱为轻重:上力挽一百二十斤,过此则为虎力,亦不数出;中力减十之二三;下力及其半。彀满之时①,皆能中的。但战阵之上,洞胸彻札②,功必归于挽强者。而下力倘能穿杨贯虱,则以巧胜也。

【注释】

①彀(ɡòu)满:张满弓弩。

②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

则可得知,明代将弓箭手拉力分为四级:

  1. 虎力。拉力71.52kg(157.67磅)以上,“不数出”,难以批量出现。

  2. 上力。达到拉力71.52kg(157.67)磅。

  3. 中力。“中力减十之二三”按70%~80%计算,低标准为50.06(110.36磅),高标准为57.55kg(126.15磅)

  4. 下力。“下力及其半”按50%计算,为35.76kg(78.84磅)。

观者可以自行匹配自己的力量级别。

简易省流版:

虎力可使用160磅以上战弓(非力弓),上力拉160磅,中力约为120磅,下力80磅,以上射手皆能满弓中靶。上中下力每一级相差40磅。80磅左右的下力者建议追求精度。

Q&A

  1. 《天工开物》所制之弓,是否只是一种力弓,仅用来测量弓箭手的拉力水平,不代表弓箭手实战会使用该拉力标准的战弓?

    答:按下文红字“彀满之时①,皆能中的。”,可知,所制之弓为战弓,可以正常使用,弓箭手使用时在匹配拉力标准的同时能命中靶子。

  2. 如何理解“但战阵之上,洞胸彻札②,功必归于挽强者。而下力倘能穿杨贯虱,则以巧胜也。”这句话。

    答:强力弓箭手可以直接贯穿敌方甲片,是战场上的主力,功劳最大。下力之人由于力量不足,无法破甲,则需射得更准,以找到敌人薄弱处杀伤。是以技术弥补力量。

  3. 《天工开物》所载情况真实吗?

    答:按高颖《武经射学正宗》中【早射劲弓之惑第四】“初射只用铺筋软竹弓约三十余斤,百日之后,射法渐熟弓渐劲,日增倍之”初学者用30余斤弱弓(约40磅),百日之后,倍之,即用60多斤的弓,刚好达到天工开物所载的下力标准,也就是入门了。另外在本书【箭体式轻重宜择第八】“弓劲至百斤箭重至一两二钱者犹可复重”这里记载的百斤弓配箭,则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拉力水平达到百斤毫无问题。

  4. 明军对弓力大小不同的射手如何分级?

    答:戚继光《练兵实纪》练手足第二。校远射 
            北方之习,最重于射,但射不在图中能扯弓射重箭,又去得平,又去得远,又多中,中必深入,此超等射手,不可以寻常待也。射得不远而平,开硬弓发重箭,能中者二等也。射得远而不平,箭轻弓软多中者,三等也。
    刚好说得很明白,北方射法不指望射中,指望的是重箭杀伤。超等射手跟二等射手都是用硬弓重箭的,只有三等才是“箭轻弓软”而“多中”。超等射手“重箭、平、远、中、深”五位一体。这里重箭是多重,有讨论空间,其他4项应是毫无疑义。

  5. 明军如何训练?

    答:《练兵实纪》:各箭手官军攒队把,以八十步为止步,弓以五尺为准,每一千立把四面,每会五名,每总大小把四个,俱用布画人于上,用木杆二根,缝边以绳,四角钉之,以便带行,高七尺,如人骑马状也。阔二尺。照把唱名以射。
    每总大小把四个,俱用布画人于上,用木杆二根,缝边以绳,四角钉之,以便带行,高七尺,如人骑马状也。阔二尺。
    明军八十步(128)米射靶,有大小靶,大靶高7尺(2.24m),阔二尺(0.64m),仿照人骑马的大小。

相关概念普及

问:常有人说现代人吃得比古代人好,所以身体素质比古代人强,是对的吗?

答:对,但不是全对。从总体上来看,现代人的营养摄入确实比古代人多,所以古代人的总体身体素质比不过现代人,这是没有问题的。

从个体比较上来说,养得起马的武将武举,家里基本不存在吃不起肉,吃不起饭的可能。都吃饱吃好的前提下,营养摄入跟现代人来说差距不大,而且古代肉是绿色有机的,现代肉多为养殖速成品种,倒霉的还会吃到激素肉。在量上,现代人对古代武将武举并无优势,在质上,反而有某些方面的劣势。

试举《水浒传》九纹龙史进家为例,他的身份是一个普通的村庄的庄头土豪,应该可以代表大部分的古武人水平:

王教头投庄,史太公待客:“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铺放桌子上。先烫酒来筛下。”

王教头教训史进,史太公摆酒劝解:“太公大喜,叫那后生穿了衣裳,一同来后堂坐下。叫庄客杀一个羊,安排了酒食果品之类,就请王进的母亲一同赴席。”

王教头离庄,史进&太公赠财:“史进并太公苦留不住,只得安排一个筵席送行。托出一盘,两个段子,一百两花银谢师。”

史进斥问猎户李吉:“史进道:“我且问你,往常时,你只是担些野味来我庄上卖,我又不曾亏了你,如何一向不将来卖与我?敢是欺负我没钱?””可见史进平时没少吃野味

值得注意的是,《水浒传》虽然写的是宋朝生活,但是其成书于明代,所以里面的一些生活场景反而更接近于明代,这一点从史太公赠银可以看出比如宋朝通用的是纸币以及铜钱,银两并不普遍使用,而明朝由于对外贸易,白银大量流入,所以民间大规模使用的反而是铜钱及白银。

天工开物原文
计算过程及所用标准
天工开物所载测量弓力方法

结语:

大家都清楚这波热度是由于两个知名up主的论战引起的,但是论战过程中所举的一些例子,所表达的一些观点,跟实际上的古代传统文化相差甚远。这类观点经由论战传播,反而输出了错误观念,不利于维护传统文化。所以尽可能地还是请大家冷静吃瓜,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客观及乐观,古代人非常聪明,也非常勇武,毕竟东亚最大的领土就是那些古人打下来的。

错误言论举个例子,清箭的箭长就非常多样,94cm算是里面极短的一种,长的基本都能达到1m以上。不是某些up说的“很多箭长度都不到一米”

官兵箭,长102cm
94cm的齐梅针箭与103cm的四棱铁头箭
四棱铁头箭实物


从《天工开物》看明代弓箭手力量分级标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