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章MR检查技术

2023-04-01 01:27 作者:近景啊  | 我要投稿

章MR检查技术

第一节 MR检查准备

考点1  MR适应证 

1. MRI适用于人体任何部位检查:包括颅脑、耳鼻咽喉、颈部、心肺、纵隔、乳腺、肝脾、胆道、肾及肾上腺、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四肢关节、脊柱脊髓、外周血管等。 

2. MRI适用于人体多种疾病的诊断,包括肿瘤性、感染性、结核性、寄生虫性、血管性、代谢性、中毒性、先天性、外伤性等疾病。 

3. 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技术、软组织高分辨、大视野成像、血管流空效应和流入增强效应,成为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考点2  MR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指会导致被检者生命危险的情况。 

2. 相对禁忌证指有可能导致被检者生命危险或不同程度伤害的情况,通过解除金属器械后仍可进行检查的情况,以及对影像质量不利的情况。

3. 投射或导弹效应:是指铁磁性物体靠近磁体时,因受磁场吸引而获得很快的速度向磁体方向飞行。可对患者和工作人员造成灾难性甚至致命性伤害。 

考点3  MR检查前准备 

1.认真核对MRI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2.确认患者没有禁忌证。 

3.进入扫描室前嘱患者及家属除去随身携带的任何金属物品,严禁将其带入检查室。 

4.给患者讲述检查过程,消除恐惧心理,争取检查时的合作。 

5.婴幼儿、烦躁不安及幽闭恐惧症患者,应给适量的镇静剂或麻醉药物,提高检查成功率。 

6.急危重患者,必须做MRI检查时,应由临床医师陪同观察,做到随时抢救。

第二节 MR特殊检查技术

考点1  脂肪抑制成像技术 

1 .饱和技术包括空间饱和技术、化学位移频率选择饱和技术、化学位移水-脂反相位饱和成像技术;除了饱和技术,还有水激励技术。 

2. 化学位移脂肪饱和抑制技术就是利用这种频率的差异,在信号激发前,预先发射具有高度频率选择性的预饱和脉冲,使脂肪频率的信号被饱和,只留下其他感兴趣组织的纵向磁化,这是脂肪抑制技术的主要手段。 

考点2  化学位移成像技术 

化学位移伪影指的是因化学位移现象而出现的伪影,伪影的宽度取决于脂肪和水的进动频率的差值和像素在频率编码方向上的宽度。化学位移伪影主要发生在高场强MR系统中,仅发生在频率编码方向上,位移的距离与射频带宽成反比。 

考点3  水成像技术 

1. MR水成像(MRH),又称液体成像,是指使用重T2WI技术,使实质器官及流动血液呈低信号,而长T2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呈高信号,犹如直接注入对比剂后的造影像一样,形成鲜明影像对比图像的MR成像技术。 

2. MR水成像包括MR胆胰管成像(MRCP)、MR尿路成像(MRU)、MR脊髓成像(MRM)、MR内耳迷路成像、MR涎腺成像和MR输卵管成像、MR泪道造影、MR脑室系统造影等。 

3. MR水成像的优点:①为无创性技术,无需插管,也无操作技术问题;②安全,不用对比剂,无对比剂不良反应问题;③获得多层面、多方位图像;④适应证广,凡不适于做ERCP、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患者均可用此方法。 

考点4  血管成像技术 

1.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作为一种无创的血管造影技术,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中显示出其独特的地位。目前临床常用的MRA技术有三种:时间飞跃法MRA(TOF-MRA)、相位对比MRA(PCMRA)及对比增强MRA( CE-MRA)。 

2. 流动特性是MR影像对比度的一种决定因素。血流信号取决于流体的饱和效应和相位效应。 

3. 时间飞跃法是基于流体饱和效应中的流入相关增强效应,即成像层面的静态组织经过连续多次的短TR射频脉冲激发,其纵向磁化处于磁饱和状态。 

4. 3D-TOF-MRA每次采集一个容积,使采集范围增大,其空间分辨力高,可获得各向同性的像素,是最常用的脑部动脉MRA序列。2D-TOF-MRA每次只激发一层,层厚较小,所以流入饱和效应较小,对于慢流,如静脉及静脉窦成像具有独到优势。 

5. 2D-TOF与3D-TOF-MRA的比较:①2D-TOF流入饱和效应小,对慢流、血流方向一致的血管显示好,流动静止对比好;3D-TOF流入饱和效应明显,成像块厚受血管流速制约,信噪比好。②2D-TOF层面厚,空间分辨率差,相位弥散强,弯曲血管信号有丢失;3D-TOF层厚较薄,空间分辨力高,对复杂弯曲血管的信号丢失少。③相同容积2D-TOF较3D-TOF成像时间短。 

6. 相位对比法是基于流体的相位效应,一组具有流速编码的相位图像与一组具有流动补偿的相位图像的“差图像”,即为表现流体和流向的相位对比图像;唯一决定因素就是流体的流速;因此选择适当的流速编码梯度是PCA成像的关键所在。 

7. 对比增强法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E-MRA):不同于上述MRA利用MR的流动效应显示血管,而是利用静脉内注射的顺磁性造影剂,在血管内产生缩短T1效应,而呈高信号;其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尤其是对胸腹部及四肢血管的显示极其优越。 

8. MRA图像后处理:MRA数据采集后获得的只是各个单层的源像,这些图像需通过计算机的后处理功能而取得三维立体影像。目前常用的后处理技术有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多平面重建(MPR)。 

9. MRA优点:是一种无损伤的检查技术;患者无需注射对比剂,特别适用于静脉血管弹性差、肝肾功能障碍的老人;可作三维空间成像,也能以不同角度成像,360旋转观察;可部分替代有创伤性的血管造影检查。 

考点5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1. 扩散成像又称弥散成像,是利用对扩散运动敏感的脉冲序列检测组织的水分子扩散运动状态,并用MR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 

2. 物质的扩散特性通常以扩散系数D来描述,它是以一个水分子单位时间内自由随机扩散运动的平均范围(距离)来量度的,其单位是mm2/s。在病理状态下,水分子的扩散强度发生了变化。 

3. 在扩散加权图像上,扩散系数越高,MR信号越低;序列的扩散敏感度b越高,其扩散加权越高。 

4. 在临床上,扩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检测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还可用于肿瘤的评价;这些都是扩散加权成像的主要用途。 

考点6  灌注加权成像技术 

1. 灌注成像就是将组织毛细血管水平的血流灌注情况,通过磁共振成像方式显示出来,从磁共振影像角度评估局部的组织活力及功能,即为磁共振灌注成像。 

2. 磁共振灌注成像可以利用外源性示踪剂(顺磁性造影剂)或内源性示踪剂(自身血流)作为扩散示踪物。注射外源性示踪剂产生灌注成像的方法,称对比剂团注示踪法;利用内源性示踪物产生灌注成像的方法称动脉血流自旋标记法。 

3. 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用于脑梗死及肝脏病变的早期诊断、肾功能灌注,对比剂引起的T1增强效应适应于心脏的灌注分析。 

4. 目前,磁共振Gd-DTPA灌注成像是半定量分析,定量研究还需获得供血动脉内的对比剂浓度变化、Gd-DTPA的组织与血液的分配系数等。 

考点7  波谱成像技术 

1.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是利用化学位移进行MR波谱扫描,分析生化物质结构及含量的MR成像技术;可了解和获取体内生化信息,对疾病诊断有一定作用。 

2. MRS定位技术精确是确保MRS有效性的关键技术。定位是指将MRS信号限定在一个理想的体积内。定位技术是将产生MR信号的组织控制在一定容积的感兴趣体内,MRS的结果分析就非常容易。 

3. MRS是目前唯一一种能无创探测活体组织化学特性的方法。在许多疾病过程中,代谢改变先于病理形态改变,而MRS对这种代谢改变的潜在敏感性很高,故能提供早期病变检测信息。 

考点8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 

1.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一个三维采集,是完全流动补偿的、高分辨率的、薄层重建的梯度回波序列,可充分显示组织之间内在的磁敏感特性的差别,如显示静脉血、出血(红细胞不同时期的降解成分)、铁离子等的沉积等。 

2. 与传统的梯度回波采集技术不同,SWI运用了分别采集强度数据和相位数据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后处理,可将处理后的相位信息叠加到强度信息上,强调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形成最终的SWI图像。 

3. 物质的磁敏感性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可用磁化率表示。磁化率是指该物质进入外磁场后的磁化强度与外磁场的比率;磁化率越大物质的磁敏感性越大。 

4. 由于SWI对去氧血红蛋白等顺磁性成分敏感,因此在小静脉的显示上有其独到的优势。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创伤的检查、血管畸形尤其是小血管及静脉畸形的检查、脑血管病、退行性神经变性病以及脑肿瘤的血管评价等。

第三节 人体各系统的MR检查技术

考点1  颅脑常规MRI扫描

颅脑常规MRI扫描

考点2  鞍区MRI扫描

鞍区MRI扫描

考点3  颞叶与海马MRI扫描

颞叶与海马MRI扫描

考点4  脑桥小脑角

脑桥小脑角

考点5  颅脑MRA扫描(3D-TOF-MRA)

 解释:层间隔为0,指的是连续不间断扫描!

考点6  颅脑MRA/MRV扫描(3D-PC-MRA/MRV)

 颅脑MRA/MRV扫描

考点7  颈椎及颈段脊髓MR扫描

颈椎及颈段脊髓MR扫描

考点8  胸椎及胸段脊髓MR扫描

胸椎及胸段脊髓MR扫描

考点9  腰椎及腰段脊髓MR扫描

腰椎及腰段脊髓MR扫描

考点10  MR脊髓造影(MRM)

MR脊髓造影(MRM)

考点11  眼部MRI扫描

眼部MRI扫描

考点12  鼻及鼻窦MR扫描

鼻及鼻窦MR扫描

考点13  鼻咽部MR扫描

鼻咽部MR扫描

考点14  内耳MR扫描

内耳MR扫描

考点15  口咽部MR扫描

口咽部MR扫描

考点16  喉部MR扫描

喉部MR扫描

考点17  颈部MR扫描

颈部MR扫描

考点18  肺/纵隔MR扫描

肺/纵隔MR扫描

考点19  心脏MR扫描

心脏MR扫描

考点20  胸部大血管MRA扫描

胸部大血管MRA扫描

考点21  冠状动脉MRA扫描

冠状动脉MRA扫描

考点22  磁共振成像心功能分析技术

磁共振成像心功能分析技术

考点23  乳腺MR扫描

乳腺MR扫描

考点24  肝胆脾MRI扫描

肝胆脾MRI扫描

考点25  生殖系统及盆腔MRI扫描

生殖系统及盆腔MRI扫描

考点26  MR胰胆管造影(MRCP)扫描

MR胰胆管造影(MRCP)扫描

考点27  MR尿路造影(MRU)扫描

MR尿路造影(MRU)扫描

考点28  腹部MRA扫描

腹部MRA扫描

考点29  肩关节MR扫描

肩关节MR扫描

考点30  上臂/前臂MR扫描

上臂/前臂MR扫描

考点31  肘关节MR扫描

肘关节MR扫描

考点32  腕关节/手MR扫描

腕关节/手MR扫描

考点33  骨盆MR扫描

骨盆MR扫描

考点34  髋关节MR扫描

 髋关节MR扫描

考点35  骶髂关节MR扫描

骶髂关节MR扫描

考点36  大腿/小腿MR扫描

大腿/小腿MR扫描

考点37  膝关节MR扫描

膝关节MR扫描

考点38  踝关节MR扫描

踝关节MR扫描

考点39  跟腱MR扫描

跟腱MR扫描

考点40  足MR扫描

足MR扫描

考点41  四肢血管MRA扫描

四肢血管MRA扫描

考点42  全身全景对比剂增强血管成像


第三章MR检查技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