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古文字读本-2-识读

试罗列《殷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于课本有关文句之下,以便对参。
原文:据王国维考证,微即刻辞之上甲。
《先王考》:

主要内容:1、十在□,且十与四边不连接中的字应为“上甲微”的甲字,之所以传世文献的上甲微、主甲微不见于卜辞,是因为以前没有认识到像“田”一样的这个字就是上甲。(ps:前段时间旅游时看到一个甲骨书法作品,用这个甲当甲乙丙丁的甲,是肯定错误的,甲乙丙丁的甲不加外框)
2、上甲微的甲还有一种写法,十与四边相接,和田子没有区别,就在上方多画一横以标明。这一横为指事符号,更体现出“上甲”这个含义。
3.上甲微是以日名称呼的第一位商人先祖,这也是他被冠以“甲”名的原因。甲骨文中有“自上甲十有三示”的说法,是祭祀从上甲开始的十三位先祖,可见其地位。
原文:报丁、报乙、报丙即刻辞中【匚丁】【匚乙】【匚丙】
《先公考》:

主要内容:1.通过卜辞“丁酉,【酉彡】系(两种祭祀仪式)...【匚丙】三【匚丁】三、示...大丁十、大....”王国维看到【匚丙】【匚丁】几位先公的世系在太丁、示壬、示癸之前,因而推定他们是《史记》《世本》所载的“报丙”“报丁”,卜辞“乙丙丁”的继承顺序,可能比《史记》的“丁乙丙”更接近真实
2.为什么《史记》等书会写成“报”字?王国维推测这和《国语》的“上甲微...商人报之”有关,即以丰厚的祭品回报先祖之意,而卜辞不写报字。
3.卜辞中报乙、报丁的字都从匚,是摆放神主的器皿,所以王国维认为“坛或郊宗石室之制,殷人已有行之者”。
原文:主壬、主癸即刻辞之示壬、示癸。
《先公考》:

这一段内容较少,重申了前面的论证,另外又提出几种猜测,认为卜辞“示丁”即为“报丁”。卜辞“元示”是指上甲到主癸这些先公,卜辞又说“自上甲十有三示”,这十三代王国维认为也是“元示”,但和《史记》实在是对不上,王国维只能怀疑可能《史记》有脱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