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凤仙郡的故事:告诫为官者好好做人

2022-12-23 22:01 作者:绿柳山庄灵芙醉客  | 我要投稿

《祈雨凤仙郡》这一单元,原著、剧本、电视剧三者讲了三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先说原著。

原著中,玉帝惩罚凤仙郡的原因是:

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师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

十二月二十五日,玉帝下凡,巡查人间善恶,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民俗,叫“接玉皇”。例如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

(十二月)廿五日,五更焚香楮(烧纸),接玉皇,曰玉皇下查人间也。竟此日,无妇妪詈(lì,骂)声。三十日五更又焚香楮送迎,送玉皇上界矣,迎新灶君下界矣。

这天家里从大到小,是不能有斗嘴的,否则就是对玉皇不恭。然而这还有个好玩的问题:

此前两天,即腊月二十三,民间习俗是祭灶,送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家家用糖瓜糖果,据说寓意是粘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说坏话。然而奇怪的是,既然嘴粘住了,坏话固然说不得,好话岂不是也说不得了?于是又有一说,说给灶王爷吃甜食,只是为了让他高兴,上天才能多说好话,并非粘住嘴的意思。然而无论如何,下情是不能上达了。

其实灶王上天汇报这件事,不如说是道教司命神的一种延续。每个人都有司命神,也有说叫三台北斗神君的,他手里有许多小棍,一根代表100天。只要干了一件好事,司命神就给他的寿命添上几根棍;干一件坏事,就减几根棍。比如斋戒一日,增寿100天;但奉道弟子对老师不恭敬,就减寿24年。灶王也是这样,据说有的地方画灶神,背后还画两个小罐。一个是善罐,记好事,一个恶罐,记坏事。恶罐(贯)满盈了,这家人就没救了(当然这个“恶贯满盈”是从《尚书》来的,民间根据“贯”字编出来两个罐子)。

然而按说灶王上天之后,用善恶罐子也好,口头汇报也好,已经秉公执法,把这家的善恶报给玉皇了。玉皇何苦两天后还要亲自下界,巡查人间善恶,直到腊月三十才回去?这七天里,灶王回天上去了,相当于放假。而人间又需要神明的监察,以防这七天放纵得过了头(其实从“过了二十三就是年”这句俗语中,可以体会出人们意图放纵的心态)。这就很像一个政府机关,到年假职工们都放假回家了。机关几位大领导反倒要安排轮流值班,防止出事。

另外,早期的司命神,是无法和他讨价还价的。居然还想用糖封他的嘴?这是不可能的事。谁知灶王变成民间俗神之后,开始和民间有了权力寻租,收受贿赂(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块糖)。然而收受贿赂之余,人们又觉得虽然免祸的愿望满足了,公平的愿望反而缺失了,于是叠床架屋地多出一个更高等级的玉皇来下查人间。这等于说,神界的监察制度,也被我们人类越搞越复杂了!这个微妙的矛盾心态,和有些人一方面希望法律公平,一方面又想钻法律的空子,是一样的。

凤仙郡郡侯偏赶上腊月二十五犯事,自然撞枪口上了,不仅他本人,连老百姓都跟着受旱灾祸害。这放到古代是没有问题的。这种思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在做,天在看”,人做了不敬畏自然的事,就一定会受到自然的处罚,这不是迷信,现代科学完全能够证明。当然,受时代局限,凤仙郡郡侯所做的只是触犯了玉帝的威严,拖累了全郡百姓,这也能理解,因为为官者代表的就是群众利益,为官有错、群众受累也是必然,放在当代也有警示意义,让为官者自律自省,好好做人。官位越高,责任越大。

剧本在改编的时候,秉承的也是这一思想,凤仙郡郡侯不敬上天,老百姓糟蹋粮食,天庭就降下旱灾。同时,郡侯自己的私德也有问题,所以上天还是会继续用旱灾来惩罚,直到一切向善。这也是在教化世人好好为官、好好做人。当官的人的自律意识必须比普通人高,犯了错误付出的代价也必须比普通人大,即使放到今天,这也是真理。

然而,到了补拍集,这一集的大思想还在,那就是好好做人,不要暗室亏心。但同时,它又增加了批判玉帝小肚鸡肠的内容,又特地让孙悟空、猪八戒来了一场《大闹披香殿》。放在原著里,这种情节就是在拉低孙悟空的智商和格局,增加的一集剧情实在是太闹,同时也抹黑了玉帝,把他改写成了睚眦必报的糊涂皇帝。这其实不是作者本身的意图。不过,这样的改编更能突出故事性,也算逻辑自洽。

凤仙郡的故事:告诫为官者好好做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