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续集
前几天赶车的途中为打发路上的无聊时间,顺路去书店买了两本小说。一本是王朔的《知道分子》,我以为是小说来着,谁晓得是随笔呢,另一本是戈尔丁的《蝇王》,其实我本想买黑塞的《荒原狼》,可没有发现我想要的译本,索性作罢。多久没进书店正儿八经买本纸质书了,上一次进书店还是在上一次。书店外的储物柜都坏了,需要将携带的东西放在结账台暂存。书店的小姐姐给了我一个取货牌,顺手就揣进了兜里,晃悠悠的就进去了。不到二十分钟,随手拎了两本书出来,结完账后我自行取包离开,快上车时才发现我兜里还揣着取货牌。算了,下次路过再还回去吧,只要我不知道对方是否在意,那么我就是不着急的。
《知道分子》没仔细看,我以为是一部长篇小说来着,没想到是王朔的随笔,这随笔也确实太随便了些。感觉他就像个怼天怼地,还特别毒舌的人。我甚至一度疑心这本书就是为了圈钱出版来着。为什么会买这本书呢,大概是因为书名吸引到我了,我们很多人都是知道分子不是么,好吧,为了避免被骂,起码我就是个知道分子,甚至连分子都算不上。看书或思考问题永远是浮于表面,知道有这么个东西,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但从来不会去追问一句或者几句,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因着这点共鸣我买了这本书,然而翻开目录,却发现王朔只用了一面纸的篇幅把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的人文系教授讽刺了个遍。就挺敢说的还。
《蝇王》1983年诺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重要代表作,是一本著名的哲理小说,借小孩的天真来探讨人性之恶这一严肃主题。人性本善抑或本恶,这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可能我倾向于认可本恶的那方,在看这本书时,我并不觉得小孩就应该是善良纯真的,相反的,我认为小孩那天真的残忍才会让恶显得更加纯粹。我甚至在看到西蒙和猪仔的死时,拉尔夫被追杀时,内心毫无波澜,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麻木,心想,这不就是一个人类为争夺权力的自相残杀史的小型缩影么,这是我们的本性,从来都是这样的不是么。蝇王的故事很简单,隐喻有很多,而我却看得麻木。
《小妇人》截然不同的四姊妹,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命运。故事中的女主角乔在信奉婚姻是女人最终的归宿的社会中,在一个对女性并不友好的社会中,乔以自己的爱情与婚姻为武器对抗当下的社会,她放弃了自己的爱情,拒绝了劳伦斯的求婚。爱与婚姻与自由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女性该以怎样的姿态去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
《洞穴奇案》法学生的必看书籍,人在无解的困境中做出有违社会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该怎么从法律、社会、道德层面去解读这种事情。14还是15个法官,从不同的角度对幸存者做出了有罪或无罪的判决,而每个法官的角度都不一样,前一个法官提出的支撑自己判决的论据会被下一个法官反驳,而再下一个法官又会从不同的角度反驳前一位法官的论据,这简直太有意思了。和俊闲聊时我问她,如果我们去荒郊野岭探险,在救援到来之前,我们没有任何其它的食物,这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办呢?俊说,我宁可饿死也不会吃了你的。俊又反问,那你会吃了我么,我说人没到绝境,也不知道求生的本能会趋势我们做出什么事情。我又说,其实我们可以互相吸对方的血,然后排排躺着等死,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