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了远山的呼唤——大关县回龙村脱贫攻坚纪实(一)

2020-07-14 16:42 作者:爱海方舟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为了远山的呼唤

——大关县回龙村脱贫攻坚纪实(一)

山旮旯变了大模样,精准扶贫苦变甜。曾几何时,大关县吉利镇回龙村是村民们戏称为“高原明珠”的最高、最偏远、经济发展最落后的穷山村。在这里,每一座山、每一条沟沟坎坎都洒下了回龙村全体共产党员、驻村扶贫单位干部职工、驻村工作队员的汗水,记住了他们用脚步丈量村庄的脚迹、记住了他们留下的一张张笑脸。说起精准扶贫以来全村的喜人变化,全村老百姓如数家珍,如做一样,都说跟着共产党才能过上好日子,他们村的发展变化都是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在村党总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扶贫挂钩单位大力帮扶、驻村扶贫队员努力工作中苦干、实干出来的。

村支书李瑞林兑现的十件承诺

李瑞林,1968年出生,现年52岁,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17年。从2000年至今,当了20年拿钱不多、管事不少的村干部。2000年在营底村当选村委委员、计生宣传员,2004年当选营底村村委主任,2007年在营底村支书、主任一肩挑,2011年11月到回龙村履行支书职责至今。

李支书告诉我,他当村干部以来,最有挑战、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在回龙村工作的十个年头。在回龙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抓党建促脱贫成效突显。为了改变全村一穷二白的面貌,他以村总支和总支书的名义,向村民作出承诺、兑现承诺,他和全村党员干部战天斗地、苦干实干,修通三条全村群众沿用至今的村组公路。修好村委会门前第一块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种下第一批规模化产业发展的毛竹、黄杉。完成农网改造,实现全村农网用电户户通。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帮助危房户住进安居房。实施农村人畜管饮工程,全村老百姓有了安全用水。实施农网通工程,建好移动、电信手机基站,全村农户网络通讯全覆盖。加大教育事业发展,学有所教。全村新建了村完小,所有适龄儿童有学上、有书读。加快村卫生事业发展,病有所医。新建了村卫生室,村民们生病就医,实现了小病不出村,高血压等健康体检、疾病宣传预防等就地开展。唱好“山字经”,写好“竹文章”,规模化持续种植方竹、筇竹,把荒山变成"聚宝盆",全村群众有了自己的"绿色银行”,硬是把这个看山愁、看水难的老高山变成了山青水秀的“好家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柏林村民小组长张维学告诉我,李支书发动群众修公路的事,让他印象十分深刻。他说:“2011年年底,回龙村来了个从营底村走着放羊路上我们老高山任职的李支书。当时,村民们抱着观望的想法,看这新来的李支书到底有几把刷子,有啥子整头没得。没来两天,李支书就给居住在老高山的乡村们炸开了锅,乡亲们听说他要把袓祖辈辈几代人走的羊儿路变成公路,还要通车到家门口,个个将信将疑。那个年头,因回龙村地势高、陡峭,村里只有唯一的一条泥泞小路,通往山脚下,人们生产生活物资运进运出,长期靠人背马驮,行路难,望天愁。”

他还说:“李支书果然说到做到,挨家挨户做通群众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发动群众筹资筹劳,风无阻吃住在修路一线,硬是在他来的第二年,2013年年底,风风火火地修通了全村现在还在使用的三条村组公路。全村解决了行路难的第一难题,老百姓实现了要致富先通路的迫切愿望,李支书也赢得了群众支持拥护的第一票。”

谈起修路这件事,李支书记忆犹新。他说:“那个时候,全村行路难、群众思想落后、通讯难,基础设施落后,众所周知,困难现状已经成了全村发展经济严重制约短板。他在村里调研后,把优先解决通路问题摆上日程,与村上班子成员通好气,大家一致赞同,同意修路。于是,在2011年12月,刚进村不久的他,召开全村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果断决策、宣传动员全村群众行动起来,修通致富路。当时,他面对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当场作出承诺,为自己立下了第一份'军令状',承诺三年之内,争取项目实施,修通全村村组公路。还义无反顾的对乡村们说,修不通路,自己就下课。”

自己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粘上一身泥土味,有了土味、汗水味,就有了底气和硬气。李支书还说:“口头立下军令状后,他实际用了两年零六个月就把三条公路修通了。当时,主要是抓住了国家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的支持机遇,还有群众筹资筹劳的暖心支持,使他信心培增、底气十足,才能实现在老高山上修通致富公路的庄严承诺。”

人间有是清欢 尊师重教乡亲情

刘建新,在回龙村完小执教27年,兴致勃勃谈起全村尊师重教、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位1993年8月份就来到村完小教书育人的老师,见证着再穷不穷教育、再苦不苦孩子的农村教育发展过程,思绪万千、深有感触。

据刘建新老师介绍,回龙村完小前身是建立在民国孙中山时期的私塾学校。九三年,回龙村完小是土墙、土瓦的土木结构。那个时候回龙村有1个村完小,3个村单小。全村今年有在校生100多名,村里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校读书,一个都不少。这么多年,从回龙村完小启蒙考取大学的大学生已有50来名。他说:“当时,全村公共基础设施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因为村里不通公路,他从吉利镇小关溪走路到回龙村完小,一笔直的羊肠小路,顺大沟爬,要走四个半钟头才到得了校。”他还说:“教育这些年的投入保障特别多,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改善也不比城里学校差好多了。学校钢筋混凝土的新教学楼、新教师综合楼、寄宿制学生宿舍拔地而起,学生在校期间吃上营养餐、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就食宿在校了,冷不倒、饿不倒。整个校园书生朗朗,教室窗明几净,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充满勃勃生机。”

打开话匣子后,一旁的邱世涛老师也接过话题告诉我,曾几何时,回龙村因为是吉利镇高寒边远的深度贫困村,当地群众眼吧吧的、苦苦盼着它变好、变美,给它取了一个“高原明珠”的雅称。其实,群众心里的真正苦处和无奈就是,这个鬼地方最高、最远、最差、最穷、最冷。话峰一转,邱老师接着说:“党的政策真是太好了,这些年精准扶贫太实在了,村干部、扶贫挂钩单位、驻村工作队员确实做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回龙村现在真像个新媳妇了,模样儿俊俏,招大家喜爱。就我们老师而言,我们在村民小组每个学生家中开展家访都可以开着车去了,有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交流情况,手机一拨,一个电话就打通了。只要走进学生家门口,房前屋后、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见到我们的身影,热情好客的家长们招呼着,把我们迎进了家门。烧上一壶引到家门口的自来水,我们大口喝上乡亲们款待的山泉水、扎扎实实夹两片生态腊猪肉、美滋滋地喝上一大口村里小锅酿制的纯苞谷酒、吃上磨筛了三四道的白生生的苞谷饭、石磨豆花,都觉得好香甜,心里就一个字“美”。现在,家家户户住进了好房子、吃穿不愁,条件好了,娃儿们读书展劲,我们老师也分外受到家长们的尊重,全村尊师重教的风气也更浓了。”

作者:李华(大关县总工会)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ibi/vjjsbkqf.html

为了远山的呼唤——大关县回龙村脱贫攻坚纪实(一)的评论 (共 2 条)

  • 淡了红颜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