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的第一个竞争对手——陈宏超
遇到的第一个竞争对手
——陈宏超
(1950年秋,6岁半)
刚踏进三民初级小学,我就被编在二年级。
在那时,因为学生破学的时间迟早不一,一些年龄较大而入学较迟的学生,读到一定程度,如果成绩不错,学校就会允许他们跳级。
而我,因为没有在这里读过一年级,年龄和个子又都比较小,一开始就读二年级,同学们以为我也跳级,都感到奇怪,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不过还好,有本村的同伴在,大家对我还是比较友好,只是跟我接触少一些罢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后来,同学们觉得,他们读的书我也能跟得上,字也写得好,人又乖,渐渐都愿意跟我接近,跟我一起做游戏。
过了一段时间,要举行第一阶段考试了。
我从没有考过试,对“考试”一无所知。老师很耐心,教我答题的步骤和方法。老师给大家念过题目后,就由学生自己答题。我按照老师的教导,一道题一道题慢慢的做答案。那时考试,老师往往鼓励学生快速答题,有一条“交头卷加十分”的不成文的规矩。过不久,就有人为了“加十分”交了头卷。等我答题完毕,大家都差不多交齐了。
第二天,老师公布考试结果,按学生的成绩从高到低排名,用大红纸抄写,张贴在屏风上公布出来。
学生们到校后,大家都争着看,看谁第一名,看自己的名次,也看同伴的名次。我也凑过去看。不知是谁,大声念了起来:“第一名陈宏超,第二名俞乃康……”一听到这,我不禁心中一热,几个不太熟悉的学生问:“哪个俞乃康?”有人指着我说:“就是他。”他们都把目光转向我,弄得我怪不好意思,脸红了一阵又一阵。
陈宏超,我同班的同学,寨上人,个子比我高大,坐在后边,先前不太熟悉,这次知道是他考的第一名,我心中暗下决心,要赶上他。
第二阶段考试了,成绩一公布,第一名俞乃康,第二名陈宏超……
从此以后,不论小考大考,不是陈宏超第一我第二,就是我第一陈宏超第二。这种竞争局面,一直延续到我们一起在三民(后来更名为“三峰”)初级小学读完四年级。
学习的竞争,成了我们感情的纽带。我们既是竞争对手,更成了亲密朋友。几个回合下来,我们彼此熟悉了,虽然我们都不太喜欢说话,也都比较害羞,但是相互有了较多的交流。比如,交换看看考卷,讨论作业答案,甚至相互背书。老师也特别看重我们俩,有时叫我们帮他检查其他学生的背书和作业的情况。当然,这样反过来又推动了我们的学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我们之间从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陪伴我们共同走过了十二年的求学之路。
201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