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百态之学佛
一个小孩子足以铭记仇恨。多年来,玲从未有一天在内心深处放过三婶。
这件事不怪玲。她亲眼目睹年轻时的三婶折磨、虐待玲的爷爷、奶奶,不给他们吃饱饭,指着院子里跑动的鸡鸭含沙射影地谩骂他们。有一次三叔出差了,三婶因为一点小事,将玲的爷爷推倒在地,用笤帚用力地打他。三婶从未对玲微笑过,尽管她向村长笑、向乡政府书记笑、向李生笑---那个人,只要三叔不在家,一定来看三婶,三婶会用最好吃的食物招待他,眉开眼笑地和他说个没完没了,但她就是不向玲的亲人笑。最可怜的是那条黑狗,因为是奶奶从别人家要来的,三婶自己不、也从不允许别人喂它。玲从家里带来玉米饼悄悄给它吃,三婶看见了,就劈手夺下,用脚辗成泥巴。那条狗饿得皮包骨头,几乎没有力气站起来,总是蜷在爷爷的脚边,用一双眼睛湿漉漉地看着他们。
爷爷、奶奶是多么善良、慈祥啊!他们一生从未和任何人吵过架,奶奶非常干净,会做一手好菜;爷爷那么勤劳,一直到80多岁,仍到田里劳动,他手里总是拿着各种工具,每天忙个不停。他们去世后,玲常梦见他们笑着给玲讲故事,带玲去买香瓜,牵着玲的手走在村子的土路上,还有那条早已死去的狗……,但是在现实中,她再也不能和他们在一起了……
玲不能原谅所有应该对他们好,却没有做到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三叔。她也恨自己,因为他们活着时,她没有能力、也没有想起给他们买好吃的、买新衣服。她走过街上的商店时、她为自己的父母挑选礼物时,会忍不住潸然泪下,她长大了,可是再也没有机会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他们所有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三婶年老的时候,性情大变,不再骂人了,对三叔也开始变得关心、温柔起来。玲一直觉得那温柔里太多虚假。她抑制不住自己对三婶的厌恶,在三叔面前也毫不避讳。一天三叔嗫嚅着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老人已走了,活着的人要好好生活,你总忘不了这些难过的事,自己也生活得不快乐,你三婶现在脾气改多了,总和我提起你,要请你去给你做好吃的,她现在学佛了,是诚心的。”
玲去了三叔家。三婶果然对玲很热情,还殷勤地对玲宣扬佛法,劝玲学佛。(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玲讥讽地想:佛法应该讲究的是高尚、无私和公正吧,如果只是为了让自己从所谓六道轮回中解脱,能有机会去传说中的极乐世界而学佛,这种初衷就是不纯的,佛能接受么?另外有些事情做过了,就永远也无法弥补,生命不可能重来,并不是多念几声阿弥陀佛就可以抹平一切罪恶的!
她看着三婶有些营养不良的脸,不怀好意地说:“三婶,吃素要吃到底,只是忌食鸡鸭鱼肉不行,鸡蛋不能吃、一切活的东西都不能吃,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小草秋天枯萎,春天发芽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粮食要少吃,或者不吃。”
三婶半信半疑,玲知道她会认真的,因为玲是家族里最有学问的人,她是个大专生呢。
一个月过去了,三叔焦虑地来玲家,叹着气说:“你三婶着了魔了,差不多要绝食了,每天只喝一点点粥,走路都摇摇晃晃的,马上就快不行了,我可怎么办啊?”
玲快意地去看三婶,三婶的脸泛出菜色。
玲恶毒地说:“你以前做的错事太多了,不管今生是否是前世的果,不管别人上辈子欠你什么,万一你这辈子骂错了人,打错了人,你不挽救,你还得用下辈子去还今生的债,再努力也是白费。”
三婶慌乱起来,忙问:“你说我怎么做好?”
爷爷被打肿的脸在玲眼前浮现,仇恨之火舔舐着她的心,她一字一顿地说:“把你全部的财产捐出去,捐给村里那些没人养的老人,把他们当成我的爷爷、奶奶,赎你的罪过吧。”
三婶的眼神迷乱起来,连连点头。
夏天来了,村里的小河涨满了水,三婶频繁地从小河的桥上走过,去给对岸的敬老院送东西。最后,终于失足掉入河里淹死了。
玲去参加葬礼时,三叔的泪水突然浇灭了玲心中的仇恨之火,她的心变得如水洗过的天空一样明净、澄澈,她虔诚地替三婶祈祷,祝愿她可以去往天堂,但是三婶两个儿子的目光令她不寒而栗,她感觉他们似乎要推她到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