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读书,更要读好书
――――有感于国家欲设立“全民阅读日”而作
王根生
谁说中国人已经不读书了?
走进中学生课外阅读世界,你会为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而震惊:比三部曲还厚实的长篇小说《坏蛋是怎样炼成的》,叫你噩梦连连的《鬼吹灯》,叫你夜半无法入眠的《鬼敲门》,叫你魂不守舍的《今夜你会不会来》等等的书籍,成了他们抢手的精神副食品。面对此状,你能说中国人不读书了吗?
走进其貌不扬的书摊,你除了惊叹商家精明的目光,恐怕更要惊叹顾客那双如饥似渴的目光:明清的艳情小说,让一个个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慷慨倾囊;娱乐明星隐私廉价大赠送,让十三四岁的孩子也蠢蠢欲动,欲罢不能;高雅的也有呀,《于丹评<;;论语>;;》、《易中天评<;;三国>;;》、《刘心武评<;;红楼>;;》等诠释名著的作品,吸引了许多企图一夜之间高雅起来的附庸风雅者。你能说中国人不读书了吗?
还有点击率居高不下的网络魔幻、网络色情小说,――你能说中国人不读书了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旨在呼吁国人读书的“全民读书日”还有必要吗?
可另一种不和谐的现实,却让我们咋舌:
购买《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名著的人倒也不少,可能读完的人又有多少呢?某报社的一则调查让我们吃惊:某重点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中,读完四大名著的学生不到五分之一呀。可惜我们的名著成了华堂之下一颗璀璨夺目的装饰品。
我们的节目主持人屡屡爆出黑色幽默:将《王凝眉》说成《红伶泪》,将苏轼与苏东坡堪称两个人。大学校长经过精心准备,读龚自珍的诗歌依然出现错误读音。还有让你不得不信的事实:学声乐的大四学本科生看不懂五线谱,搞学术的专家教授江郎才尽,学术造假已经屡见不鲜……
鲜明的对比,根源何在?
答曰:不读好书。
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那么动听,不是所有的艺术都那么高雅,不是所有的散文都那么感人,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那么健康。
读不健康的书,如同吸毒,百害而无一利;靠读“百家讲坛”中的大师们对名著解读的精彩演讲稿,让自己快速高雅,照耀炫耀,这与阿Q夸自己与赵匡胤、赵太爷同姓,有什么区别?
中国人缺的不是阅读量,缺的是精品阅读。
我想,那个年人均65本书的阅读量居世界第一的犹太民族,如果阅读的是玄幻小说,色情小说,这个民族还会诞生那么多世界精英吗?如果原子弹刚刚洗劫广岛后,那个坐在原子弹废墟上的男孩手里捧的是《鬼叫门》,《今夜你会不会来》,那这个民族还有振兴的希望吗?那个汶川地震中被压在废墟之下,依然打着手电筒看书的男孩,如果他手里捧的是灵异小说,那他还有活下来的勇气吗?
要读书,更要读好书!
2009年3月15日于临潼迂公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