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踢皮球”
也谈“踢皮球”
傅伯勇
“上一届,我和所在小组的几位器官移植领域专家,提了关于器官移植捐献方面的集体提案,结果转来转去,转到卫生部,最后转到我自己手上,让我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在3月4日的小组讨论上,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感慨地说。
他知道,他自己遭遇了“踢皮球”!
在中国,从下到上,像他这样遭遇“踢皮球”的,又何止他一人?笔者办理过好几个信访件,都是这样。在当事人提出问题后,反映到笔者这里,笔者就根据信访工作的相关要求,充分调查后,结合到法律法规政策,慎重地以单位的名义进行了书面回复。本来,该问题到笔者这里就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是不久后却又从上级部门(或者领导)、从信访部门传来该问题的信访件,在信访件上还有大大小小的头目们的批示,大约全都是要求限期处理的。按理,笔者这里做了处理,就再也不会再处理;有关领导或者部门接到此件,就要深入调查,结合笔者的回复,是什么意见,就直接明确地处理;如果这里错了,该纠正就纠正。但是偏偏事情不是这样,偏偏是被“踢”了回来。几件事情之后,我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自己原来遭遇了“踢皮球”!
遇到这种情况,我开始还有点懵,这明明已经明确做了回复,怎么还要处理呢?为什么那些个乌龟王八不深入了解一下,就擅自乱作为或者干脆不作为呢?我知道了信访工作的这一惯性后,慢慢地,自己就学聪明了,我就将原来的回复拿来,将原回复“关于……问题的回复”标题改为“关于……问题的再次回复”的标题,文中的日期和落款的日期适当改一改就行了。因为,我想,在中国,遭遇“踢皮球”最好的处理办法,可能还是要学会“打太极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避实击虚,因势利导。这样,我既可以敷衍领导,也可以对付当事人。这本来不是笔者的一贯作风,但是遇到这种事,我也束手无策,谁叫我遇到的尽是衙门作风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又联想到中国的官场:领导多爱放屁,部门多爱推诿,这可能也是中国的一个国情。因为说几句话、写几个字、做几个批示、指手画脚,可能人人都会,用不着学习;因为就是自己的事情,或者是与包括自己部门在内的几个部门的事情,或者与自己部门关系不是很密切的事情,只要把球踢出去,往往就解脱,往往就高枕无忧,何乐不为呢?同时,做批示的本领,搞推诿的事情,中国官员很多都会;但是有真功夫的人实在太少,能够提出一些高瞻远瞩的见解和主张,能够漂亮地处理几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化解几个矛盾纠纷,能够很好解决发展过程中错综复杂的问题,有几人与?
这种“踢皮球”,其实质是一种官僚主义,是一种衙门作风。一旦“踢皮球”,一件及其简单的事情,就搞得复复杂杂,就搞得扑朔迷离,就搞得怨声载道,就搞得僵化对立。政府的本质在于什么?就在于大政方针政策确定之后,狠抓落实,搞好服务。这种“踢皮球”的做法,与狠抓落实相差很远,与搞好服务大相径庭。这样的官员,这样的部门,不要也罢,免得白白花掉纳税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