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荡在乡村大地上的足音
“既无三徒教,不闻过庭语”我的孩童时代基本上是在乡村的尘土飞扬中度过的,倒不是说父亲对我的童年时光漠不关心,只是那个年代的乡下孩子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消遣的。多数家长从孩子学会走路便顺手做了“甩手掌柜”,按照仕老爷的说法是:“小娃儿越顽劣就越有出息,你看我家二娃子都上了部队,打小我就没管过他”。
由于太过顽劣,那时候我就没少挨过父亲的拳脚。后来实在没办法了,他就想法把我赶进了学校,理由是:“这娃儿我实在没法教了”,更深层的原因是,我的个子连同我的年纪一天天地往上窜。你看看,我的父亲就是以赶鸭子下水的方法来对待儿子的学业的;不情愿也没有办法,同龄的玩伴早就已经戴上红领巾了。
校园生活在那个年代里倒也不像现在这般索然无味,那时候除语文、算术两门课程之外,其余的时间就是上山,到学校的承包地里种红薯。小学六年也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一晃而过,虽说每年都要考试才能升级,可总算也没留过级。父亲瞅了下我手中的奖状先是一楞,才看了看学生证上的评语对母亲说:“就这么个歪瓜劣枣还就有人拿他当宝贝哩”。多年后我才知道,其实我那些奖状父亲一直锁在柜子里,这也成了他多年来向人炫耀的资本。我想父亲并不是不关心我的成长,只是他没有令我平步青云的权势,无法为我辅就诱人的锦绣前程罢了。从呀呀学语到成长为一名“少先队员”,再到“共青团员”,他所付出的,也许并非不仅仅是汗水吧?
“挥军千里山河在,立名扬威传后人”我当初踏进城市时的豪言壮语慷慨激昂,堂皇的理由是我考上了学,可平心而论,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农家子弟谁没有过一腔热血?哪一个没有惊涛拍崖的梦想?然而理想终究敌不过现实。我们始终难以在城市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虽然不甘心但也没有办法。
2010年5月父亲在电话中说道,锦正去四川“做活”,打电话回家说是得了啥病,让家里给寄几千块钱过去。结果没多久人就回来了,回来刚个把月精神就出了问题,总是见人就傻笑,前不久就让那拉甘蔗的大卡车给碾死了。村里人都说他是在外面搞那个啥传销才弄成这个样子的……;生老病死本是天理循环无可厚非,但昔日同学去世的消息却索绕于心挥之不去。“蜀江流不测,蜀路险难寻”我们带着舍我其谁的理想鲜花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当初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也曾有过急功近利,也曾有过瞬间的堕落与迷茫。毕业六年,听得有三个同学相继去世的消息,使我对城市的生活感到心灰意冷。
2012年春节我回到乡村,当地有风俗是初一、十五要到自家祖坟上香的习俗。当我路过锦正的坟前时,就顺手插了把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没想到入土时,亲人随手在他坟前插下的柳,竟然成活了,活得如此郁郁葱葱。“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而此时此景却早已没有了两千多年前《诗经》里的诗情画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锦正和乡村的土地融为了一体,筑起了一座孤零零坟。逝者已矣生者痛,虽然我们没有招唤亡灵的能力,但活着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庄稼人,我们应当以庄稼人坚韧的性格去面对我们的人生,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去展现我们作为乡下人与生俱来的生命力,用朴实的人生观去演绎乡村大地上特有的生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面对“乡村土地”无以为报的养育之恩,我无比的羞愧。我常常在夜静更深的时候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音容笑貌。也常常会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寻找久违的乡音,寻找似曾相识的面孔;在城市的种种经历让我萌生了回到乡村的想法,虽然城市有我追寻的梦想,但无论我走到哪里乡村始终都是我生长的根。乡村的大地上保存着我许多的童年往事,回荡着十几年来我曾经过的阵阵足音。
回荡在乡村大地上的足音的评论 (共 17 条)
- 小乔 推荐阅读并说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面对“乡村土地”无以为报的养育之恩,我无比的羞愧。我常常在夜静更深的时候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音容笑貌。也常常会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寻找久违的乡音,寻找似曾相识的面孔;在城市的种种经历让我萌生了回到乡村的想法,虽然城市有我追寻的梦想,但无论我走到哪里乡村始终都是我生长的根。乡村的大地上保存着我许多的童年往事,回荡着十几年来我曾经过的阵阵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