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惊觉

2010-06-13 11:40 作者:墨黑、纸白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闻之心神向往,读之辛酸荒唐,思之人世百态,念之贵贱反转。惹人心头不禁一阵酸意,又惹人眉头不禁紧皱,道是轮回一耳,却未想红楼梦惊觉,掀起尘埃无数,又当如何平复,这段荒唐文字背后的真实故事。——引子

一、人生如梦

念及《红楼梦》,记得小时有个不成文的观点,即《三国演义》乃大丈夫之所读,习豪姿英发之气概,学羽扇纶巾之聪颖,念单挑百万雄师之气魄,略以少胜多之罕见,读后方觉豪迈万丈,令身心受益匪浅,更令心志澎湃,励志于将来庞大基业。故年幼以为《红楼梦》是一本言情小说而小觑之优点,确实悔之。读书,幼小极佳,虽会有读之囫囵吞枣之嫌,但却能将兴趣大大激发,而我小时一是对《红楼梦》存有暧昧之书的偏见,二则没有此书资源。而今读了《正名解家红楼梦》观鲁迅先生、胡适之先生、周汝昌先生等就《红楼梦》原名做了充分的解释,观点各异,自本身独特见解做了详细的论述,令人读后对《红楼梦》的兴趣大发,此亦是当初买此书的根本目的。还有一个收获就是文章题目的拟定,是一片文章能否发光的一个重点,是一种悬疑,是一门艺术,现在我还是不太了解,将来慢慢体会吧。

就读后一些名家的独特见解后,我也有了不少的感悟,虽然我并未读《红楼梦》却也有话要说。就名字而言,且不论《石头记》是大名抑或《红楼梦》是大名,此实在没有什么争论价值(小子只对我这种不求甚解的人而言)。更多的是这一场以现实为基础的梦究竟给了人们怎样的启示?有句相当精辟的名言,经学家看见《易》,道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一句俨然将所有说的清清楚楚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句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不管别人怎样看待一件事,自己必须有自己的见解,拿出自己最真挚的感悟,才对得起青过往中,你习得的,你学到的东西。而现实生活中,能如是做的人太少了,更多的是习惯性的人云亦云,千篇一律,闻风则,如是实在不好。

为何说人生如梦?就《红楼梦》之名给予我的感悟是,人生就是在自身存活的或大、或小的环境中(红楼一词,个人见解即人生存之环境),做着各自的梦(即从学习到工作、生活的过程)。而这个环境你能否使你的博学多才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而你做的那个梦是否是存在着现实、理想、幽默、敏感的元素,这才是重中之重。语堂先生说,我对中国人的哲学打分是,现四梦一幽三敏三。这是基于知堂先生就本身生活的环境及对国人之本性研究后的结果。那何谓国人本性公式?该如何解释这个公式?小子认为,首先要以梦想为基础活在现实之中,并拥有自身正确的幽默及社会幽默,并拥有些许的敏感性。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国为何诗人、文人之多,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悠悠文化给予人的本性,并非是中国发展慢,而是中国更擅于将道德与发展合二为一,以顺天(自然)合德而发展自身。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发展趋势,此时就不难看出为何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这三个与中国齐名的三大文明古国有了亡国的结果。这大概就是文化差异而致的吧。则中国人更擅于剖析人性,即过于追求物质,势必忘却羞耻之心,过于追求享受,势必存活于腐败之列,过于追求自私,势必将被社会(自然)所征讨。此结果,今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美国在率领世界各国不顾后果,大展旗鼓的发展了几百年后,自然也相应的给予人类严重的警示(即两极冰川融化、臭氧空洞、全球升温所带来的海啸、地震)。故科学家纷纷倡议,我们已经迟了二十年了,切勿再将错就错。

所以,人生本身就是一个梦,因为有梦才拥有了无限的动力及征服力。可是很少有人将人生当做梦来对待,他们首先丢失了现四,不少人存活在现一与现零之间徘徊。语堂先生说,他不能将任何一个种族的哲学公式基于零。其实是语堂先生太善良了,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枚不胜数,故小子说出来,并非故意驳某些人的面子,而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懂得怎样生活,才是充满了精彩与独特的人生。而卖梦为生的人更多的即集现实、幽默、敏感为一身,来正确的看待社会,生活及人生各异的状态。此时,我们不难看出,一些人为何活的不甚快乐?总是拥有着不满情绪?就是因为现实他没看清楚,自身幽默亦未达到状态,敏感却太过敏感了,这样的结果就是梦的过分导致敏的过分,却迷失了现实与幽默,将自身堕落了,最终永得不到别人拥有的满足式快乐,当然人都有自己的艺术方法,小子所言仅代表个人观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人生若寒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是否能学会晚凋的坚持?而《红楼梦》给予小子的另一点就是,鲁迅先生说,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僧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此番见解令小子感悟颇深,首先就《红楼梦》中的宝玉也好,黛玉亦罢,都看破了许多现实,却并未淡然接受,并就此作出自我的努力去战胜,却选择了出家为僧,或郁郁寡欢,若水死去。这实在令人心寒,难道现实给予人的就该是如此的颓废,如此的悲哀吗?大概并非如此,我想,该对于弱者说些什么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是再怎样说,一些人依旧不能拔出心中的暗魔,并一再被心魔左右。如是一点旁证,即小人的结局往往更不胜这些逃避之人,往往是悲惨结局收尾。而僧人则是逃避者的升华,至少他们不会选择轻生,解脱之道存于遁入空门,而非选择自杀,这就是一种明智的做法。遁入空门者拒绝了一切欲望,当然也拒绝了生命自身的艺术,去选择另一种艺术,这也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到底能否真正做到心中的决绝就不得而知了,唯有当事人了解吧!

此时,我不禁又想起了富士康十四跳(我所知是十四跳,现在不知如何了)。听闻加上自己的见解就是,这十四跳皆是因为得知了现实的残酷,而发觉自己内心的懦弱,不愿再以奋斗为中心去战胜心灵的懦弱,而选择了高楼上的“自由落体”以此来解决一切的问题,并回到最初的原点。其实这样的做法十分不可取,困难可以重重,问题可以多多益善,但是人不能选择终极式逃避——死,这是最最愚蠢的做法。君不见,死亡并非解决了你的问题,而是将问题严重化。君不见,你连死都不怕,又何必畏惧生呢?这大概会惹起他人饭后茶余的笑料,也仅此而已罢!其次,是因为前者的率先跳楼,又经媒体舆论宣扬,政府迫于压力给予高度重视,而后获得巨额的补偿金(据说是先赔偿四十万,而后死者父母每年获取二万的补偿)惹起更多的纷纷效仿,这效仿可比东施效颦来的厉害。最终富士康宣布,不要妄想补偿金,现在全部停发补偿金。原因是,一跳楼者的家书中呈现出,妈,你们别太伤心,我死后,公司多少会补偿你们的。(这估计是保守的说法,也许信中呈现的是高额的补偿金)这就是人心魔在作怪,以此来达到破釜沉舟的目的。令人读来辛酸苦辣集于一身,亦因此为人性而感到悲哀了。

人生初见,不如放在人生本寒上。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跳跃不过这道门槛,奈何你是孙行者,亦无法坦然面对人生,从而选择“自由落体”这实在是令人无奈。而人生的根本就是去战胜所有的困难,我如是说,我们人类已经算不错的了,毕竟面对的还是些名与利无关生死的问题,当然还有趣与善。而有些人羡慕动物,我实在不理解,动物的世界连小孩子都明了,它们的意识里只有生与死的抉择。生物链是唯美的,也是残酷的,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成为他族口中的美餐。而有些人的羡慕,是来自于动物吃饱后的慵懒,不必多思其他,其实不然,毕竟生与死之间徘徊不是什么易事,此羡慕不如不羡慕,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终于,那天与好友对话中窥得些许,即动物吃饭为何不要钱?现实,一切又转化为现实。如果只为吃饭不要钱而向往动物的生活,这实在又太现实,现实中又夹杂了荒唐,笑笑也就过了。

人生本寒,即明了这些哲理,将对待事物,生活的心态更阔达些,如此便可以更好的面对生活。就如人生来便已经知道我们的趋势是逐步走向死亡,所以没有必要太在意死亡。如此套入的话便是,人生本来就是寒冷的,那又何必去在意这必要的寒冷呢?不如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无欲则刚,稍欲则大成。仅此便可以很好的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必要被生活所奴役了身心与行为艺术。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结局,虽两心所钦慕,并相互爱慕,最终不得而终,留下两个人的悲哀,其实不如接受如此结局,人生得到的多了,失去的也就相对多了,追求完美是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物种。但是追求完美的优缺相互比较下,不知各位会得到怎样的感悟?追求完美的优点便是,如果一生去追寻自己内心深处的向往,并以死捍卫自己的梦想,所得到的结果将是流芳百世,令万众世人礼拜。此孔子等都以身说明了。而完美的缺点便是,太过追求完美了成功率便俨然大大减少,因为追求完美的人心中,任何一点瑕疵便会使其一遍又一遍的去修改自己的行为艺术,也只有如此才能获取成功后最大的收获。所以成功率便因此减小很多,因此只有坚持二字能够将心中的完美坚持到底,但最重要的是对这种完美正确化,梁启超的失败也证明了这点。

三、人生之欲

《红楼梦》最大的诠释,也是小子最大的感悟大概就是一个欲字的体现吧。欲由身体之欲,心灵之欲两者组成。身体之欲说小也小,说大亦大的惊人。这个大字是存活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尤甚。因为以前中国人在悠久的道德体系下,甚是在意羞耻之心,并不会太随意于男女之欲。甚至在爸妈的解说中,他们当年在校时男女是不说话的,因怕道德与别人的舆论。此我认为是最为纯洁的年代,彼此虽会因过少的言语而导致男女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限制,但是彼此是建立在尊重之上的关系,则意义上要好于现代男女。现代男女在电视等媒体的引导上,更多的是新近的媒体天之骄子中,男女的关系已经变得浑浊不堪,彼此可以轻易越过道德底线,并将尊重抛掷一旁,这也是为何八零后的离婚率、闪婚率会如此之高。当然要归功于中国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未把道德发展也放在不可忽视的一面,也缘于此,男女之间的爱情已经不复存在。

而今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无以名状的物种。大家可以通过简单的交流工具便可以给予彼此最珍贵的东西,因为这样的事情太显而易见了。电视中播放点亲吻或激情镜头已经足以让少男少女没-联想颇丰。更何况网络中赤裸裸的东西呢?如此我不禁怀念起宝玉与黛玉的爱情,虽然结局是悲伤的,但是那个过程确实唯美的,令人向往不已,在现在社会中已经很难寻觅到这样的爱情踪迹,他们消失了吗?对,消失了,消失在过分的物质文明之中了。爱情这个字眼已经失去了在人们心中最为珍贵的地位了。想到那句话就更容易证明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不知道这是谁说的,也不打算知道这是谁说的,总之这句话小时觉得挺诗意,而今觉得太讽刺了。就如现代的歌词中,放弃自由,习惯两个人。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构成一段驳论,总之令人读之辛酸不已,那《红楼梦》对爱情的诠释又是怎样呢?我还未读,宝玉黛玉之恋,也只是耳闻目染了点,仅此而已,只有亲身读后方能体会出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现代人将爱情与牛奶、面包放在一块,这就可见一斑了,原来如此。

谈到此,不得不说下,中国教育,不妨试着将性行为大大方方的讲解给少男少女,也只有如此方能让少男少女少些诱惑。不妨想想,而今的社会更注重的是物质文明,又何必让鸡肋式“道德”停留在教育之上?难道让孩子们及早知道性行为是羞耻的?那你们更卓越于追求物质的同时,就不为丢失了道德而感到羞耻吗?何必又要如此残害孩子们呢?我如实说,而今的孩子们俨然已经被先辈们诱惑了。他们不会太在于注重心灵上对孩子们的尊重,从九十年代的人看日本七十年代淘汰的动画片《奥特曼》就可见一斑了。而今更甚,开黄色网站的都是一群小孩吗?非也,都是一群已经成熟的大人们,他们乐此不疲的数着钱,残害着少年们,并大肆宣扬着,令人不禁悲哀人性之可恶。而对于生物课而言,就本人的时代,老师在讲到人体性器官时,确实跳过了,那时应该是堂自习课。大家相互红着脸,男孩们吵闹着,女孩们羞涩着。我们就如此度过了人体性器官学。其实我们都明白这是什么,但是更渴望有老师的讲解,让我们真正明白这些,它并不会让我们脸红,只会让我们更加健康。当我看到新闻中一位老师因讲解这堂课被学校解聘的时候,我真的悲哀了,这依旧是个社会问题,呵,社会问题呀!

谈过身体之欲及爱情之欲时,我们就不得不谈到心灵之欲了。简而言之,名利欲、贪欲、志欲。能否做到荣辱不惊,这是对名利欲最好的诠释。孔子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正是在生活的点滴中来总结名与利,这两个在人类心中地位极重的两兄弟,它们基本上已经将人生阐述了。我个人诚实说,我是凡人,我会被名利诱惑,我会关注别人来我文集的浏览数量多少,我会关注别人对我文字评论数量多少。更甚的是,我明白,我今后至少五十年间将为名利二字而围绕,放眼社会,芸芸众生大致都是如此这般。但是有一点务需明白,我们可以在乎自己的名利地位,但是必须要正确的对待,切不可因名利就迷失了自我,去做一些下三滥的事情,博取他人的关注与点击量。甚至是损害纳税人的血汗钱,去满足个人的私语,这就是人神共愤的事了。借此也就说到贪欲了,你能做上官,说明人们信任你,而你坐上去是要为人民做事的,并非是中饱私囊的,如果不明白这点,大概你也只能明白官字下面两个口了,你一上一下正好满足罢了。其结局将是遗臭万年而已。当官者,不如看看纪晓岚传,如此也好引以为戒,以百姓为根本,以民为根本,你还怕半鬼敲门乎?

志欲就令人好奇了,说实在话,我早已经说过我是个有野心的人,但我会量力而行,量德而行。曹操、刘备等都是白手起家,皆是一代枭雄,因为他们心中有志欲。这也就是一位名人说的话(我忘了谁说的)心中有大志,并坚持下去,即使他失败了,他也比一般的成功人得到的要多。所以人的志向要有个点,譬如金字塔式的志向,走的是平常路,以奋斗为基础,看的是塔尖,自己人生的最高峰,并一步步的攀登上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目标不是眼前而是更高处才能让自己的成就更加令人欣慰。当然志欲是需要节制的,当可以呼风唤雨的时候,当飞龙在天的时候,就要反省自己了,自己再走下去的时候,方向是否明确?目标是否正确,三思而行,只有如此才不会被生活拌住了脚尖,才不会迷失了自我。譬如希特勒,其行为我就不再多做言辞说明了。

结语

有人说,为将书籍视为粪土的人悲哀。我尤为赞成,书籍不单纯是人类过去的证明,更是人类发展的依据,这被称为前车之鉴的成语。每个人都该明白,此篇是我就读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另读《古文观止》《正名解家红楼梦》这三本书的感悟,写出来为了安顿自己的青春及以后的日子,更是送给各位读者,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这就是一个文字拾荒者最美的梦了。至于为何用红楼梦惊觉这样一个题与文不甚相合的名字,是因为小子想就此篇来激励自己,早日投入读《红楼梦》一书之中。就此罢笔,妈妈叫吃饭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739/

红楼梦惊觉的评论 (共 1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