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卉趣味百话》(连载)七十四、花卉的数学趣话

2012-11-17 09:45 作者:陈宣章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花卉趣味百话》(连载)

陈宣章陈珑玥编著

七十四、花卉的数学趣话

有道趣味数学题:苗圃有块9尺9寸见方的地,相邻两株树苗距离1尺,最多能种多少株树苗?甲设计方案:种10行,每行10株,共100株。乙设计方案:沿对角线种,每边8株,共113株。丙设计方案:按正三角形种,每行10株,行距0。866尺(边长1尺的正三角形底边的高),共12行,结果种了120株。

这种以植物为内容的趣味数学题非常多。但是,自然界中植物本身的趣味数学更奥妙!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相信“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和数学中有丰富的美感和趣话。而植物中就有许多这样的美感和趣话。

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卷到一个圆筒上,斜边就成一条螺旋线,因在圆柱上形成,叫“圆柱螺旋线”。牵牛花是蔓生植物,常缠绕其它直立较粗壮的物体向上爬,形成圆柱螺旋线。牵牛花为何要如此向上爬呢?因植物需要阳光,只有长得更快更高,才能获得较多阳光。牵牛花要爬快爬高,可自己枝干非常细弱,只有缠绕别的物体向上爬。展开圆柱侧面,可以看出:主干上圆柱螺旋线的一个“周期”正好是侧面展开矩形的对角线。因为两点间以连结这两点的线段为最短,所以,牵牛花也是按照数学最小值的原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美中,最瑰丽的莫过于黄金律(黄金分割)了。为了能在大自然的风霜中生存下来,植物选择了长高和长粗的最佳比例,即“黄金比率”0。618。在小麦或水稻的茎节上,可看到其相邻两节之比为1:1。618,又是一个“黄金比率”。还有松果、菠萝等果实表面,都具有明显的“黄金螺旋线”特征。这是一条非常美丽的曲线。

将圆周角360°按黄金分割成两部分:222°32'和137°28'。很多植物的叶子按空间螺旋线自下而上顺序逐个萌出,奇妙的是:每相邻两个叶柄的夹角都是137°28'。而这种角度的通风和采光效果恰恰最佳。

17世纪著名的法国数学家笛卡儿,以创立坐标法而享有盛誉。他在研究一簇花瓣和叶子的曲线特征后,列出了X³+Y³-3aXY=0的曲线方程式,准确形象地揭示了植物叶子和花朵形态所包含的数学规律,因此取名“笛卡儿叶线”或“叶形线”,又称作“茉莉花瓣曲线”。如果将参数a的值加以变换,便可描绘出不同植物叶子或者花瓣的外形图。

科学家对垂柳、睡莲、三叶草、常青藤等植物进行认真观察和研究后,发现植物之所以拥有优美造型(如:花瓣对称排列在花托边缘;整个花朵近乎完美地呈现辐射对称形状;叶子有规律地沿着植物的茎杆相互叠起;种子或呈圆形、或似针刺、或如伞状……),在于它们和特定的“曲线方程”有密切关系。其中用来描绘花、叶轮廓的曲线称作“玫瑰形线”;植物的螺旋状缠绕茎取名为“生命螺旋线”。

扑克牌上的“梅花”并非真正的梅花,甚至不是什么花,而是三叶草。西方历史上,三叶草的象征意义,据说:第一叶代表希望,第二叶代表信心,第三叶代表情。谁能找到四叶的三叶草,就会交上好运,找到幸福。在野外寻找四叶的三叶草,是西方的一种儿童游戏,确实很难找到。据估计,每一万株三叶草,才会出现一株四叶的突变型。

在我国,梅花有着类似的象征意义。民间传说梅花五瓣代表五福。民国把梅花定为国花,声称梅花五瓣象征五族共和,具有敦五伦、重五常、敷五教的意义。但是,梅花有五枚花瓣并非独特。事实上,植物花最常见的就是五枚花瓣,如:与梅同属蔷薇科的其他物种,像桃、李、杏、梨、樱花、苹果等都开五瓣花。常见的花瓣数还有:3枚的鸢尾花、百合花(看上去6枚,实际上是两套3枚);8枚的飞燕草;13枚的瓜叶菊;向日葵花瓣是21或34枚;雏菊花瓣是34、55或89枚。而花瓣是其他数的花则很少。为什么花瓣数目不是随机分布的?3,5,8,13,21,34,55,89……这些数有什么特殊吗?有的,它们是斐波纳契数。

斐波纳契(1170-1240)是中世纪意大利数学家。他在解一道关于兔子繁殖的问题时,得出了这个数列。假定有一雄一雌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它们长到一个月大小时开始交配;在第二月底,雌兔产下另一对兔子;再过一个月后第二对兔子也开始繁殖,如此这般持续下去。每只雌兔在开始繁殖时每月都产下一对兔子,假定没有兔子死亡,那么一年后总共有多少对兔子呢?在第一月底,最初的一对兔子交配,但仍只有1对兔子;在第二月底,雌兔产下一对兔子,共有2对兔子;在第三月底,最老的雌兔产下第二对兔子,共有3对兔子;在四月底,最老的雌兔产下第三对兔子,第二对兔子的雌兔产下第四对兔子,共有5对兔子……如此这般计算下去,兔子对数分别是:1,1,2,3,5,8,13,21,34,55,89,144……这个斐波纳契数列有个规律: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面两个数之和。

植物中的斐波纳契数列非常多。不仅花,还有叶、枝条、果实、种子等形态特征,都可发现斐波纳契数。

1。叶序是指叶子在茎上的排列方式,最常见的是互生叶序,即在每个节上只生1叶,交互而生。任意取一个叶子做为起点,向上用线连接各个叶子的着生点,可以发现这是一条螺旋线,盘旋而上,直到上方另一片叶子的着生点恰好与起点叶的着生点重合,做为终点。从起点叶到终点叶之间的螺旋线绕茎周数,称为叶序周。不同种植物的叶序周可能不同,之间的叶数也可能不同。如:榆的叶序周为1(即绕茎1周),有2叶;桑的叶序周为1,有3叶;桃的叶序周为2,有5叶;梨的叶序周为3,有8叶;杏的叶序周为5,有13叶;松的叶序周为8,有21叶……用公式表示(绕茎周数为分子,叶数为分母),分别为1/2,1/3,2/5,3/8,5/13,8/21……这些是最常见的叶序公式。据估计大约有90%植物属于这类叶序,而它们全都是由斐波纳契数组成的。

植物的生长也和斐波纳契数有关。数学家泽林斯基在一次国际数学会议上提出树木生长问题:一棵树苗一年后长出一个新枝,每个老枝和新枝也每一年再长出一个新枝,那么树的分枝数就是斐波纳契数列。

向日葵的花盘中,其种子排列组成了两组相嵌在一起的螺旋线,一组是顺时针方向,一组是逆时针方向。再数数这些螺旋线的数目,虽然不同品种的向日葵会有所不同,但是这两组螺旋线的数目一般是34和55、55和89、89和144,其中前一个数是顺时针线数,后一个数是逆时针线数,而每组数都是相邻的斐波纳契数。

再看菠萝、松果上的鳞片排列,虽然不像向日葵花盘那么复杂,也存在类似的两组螺旋线,其数目通常是8和13。有些植物中,这种螺旋线不那么明显,需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如:花菜。花菜上的小花排列也形成两组螺旋线,再数数螺旋线的数目,也是相邻的两个斐波纳契数,如:顺时针5条,逆时针8条。再掰下一朵小花仔细观察,它实际上是由更小的小花组成的,而且也排列成两条螺旋线,其数目也是相邻的两个斐波纳契数。

斐波纳契数和黄金分割有密切关系。实际上,黄金率=Lim(n→∞)An/An+1≈0。618。其中的An和An+1就是相邻的两个斐波纳契数。这就和另一个更古老的、早在古希腊就被人们注意到甚至去崇拜它的另外一个“神秘”数字有关。假定有一个数φ,它有如下有趣的数学关系:φ²-φ-1=0,这个方程有两个解:

①正数解(1+√5)/2=1。……②负数解(1-√5)/2=-0。……

这两个数的小数部分是完全相同的。正数解(1。……)被称为黄金数或黄金比率,通常用φ表示。这是一个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没法用分数来表示),而且是最“无理”的无理数。因为同样是无理数,圆周率π用22/7,自然常数e用19/7,√2用7/5就可以很精确地近似表示出来,而φ则不可能用分母为个位数的分数做精确的有理近似。

黄金数有一些奇妙的数学性质。它的倒数恰好等于它的小数部分,也即1/φ=φ-1,有时这个倒数也被称为黄金数、黄金比率。如果把一条直线AB用C点分割,让AB/AC=AC/CB,那么这个比等于黄金数,C点被称为黄金分割点;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36度,那么它的高与底线的比等于黄金数,这样的三角形称黄金三角形;如果一个矩形的长宽比是黄金数,那么从这个矩形切割掉一个边长为其宽的正方形,剩下的小矩形的长宽比还是黄金数。这样的矩形称黄金矩形;黄金矩形可用上述方法无限切割下去,得到一个个越来越小的黄金矩形,而如果把这些黄金矩形的对角用弧线连接起来,则形成一个对数曲线;如把这些黄金矩形的中心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是黄金螺线。

常见的报纸、杂志、书籍、纸张、身份证、信用卡用的形状都接近于黄金矩形,据说这种形状让人看上去很舒服。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黄金数无处不在,建筑、艺术品、日常用品在设计上都喜欢用到它,因为它让我们感到美与和谐。

相邻两个斐波纳契数的比近似等于φ,n越大,则越接近;当n→∞,其比就等于φ。斐波纳契数与黄金数密切关联。植物喜爱斐波纳契数,实际上是喜爱黄金数。这是为什么呢?莫非冥冥之中有什么安排?西方人说:“植物中的神秘数字是上帝安排的和谐美。”

植物的枝条、叶子和花瓣有相同起源,都从茎尖的分生组织依次出芽、分化而来。新芽生长方向应与前面一个芽的方向不同,旋转一个固定角度。如充分利用生长空间,新芽生长方向应与旧芽离得尽可能远。那么这个最佳角度是多少呢?如把这个角度写成360°×n,其中0<n<1。由于左右各有一个相同角度(只是旋转方向不同),例如n=0。4和n=0。6实际结果相同,因此只需考虑0。5≤n<1的情况。如果新芽要与前一个旧芽离得尽量远,应长到其对侧,即n=1/2。但是再长第2个新芽则与旧芽同方向,第3个新芽与第1个新芽同方向……,也就是说,仅绕1周就出现了重叠,总共只有2个生长方向,中间的空间都浪费了。如果n=3/5呢?绕3周就出现重叠,总共只有5个方向。事实上,如果n是个真分数p/q,则意味着绕p周就出现重叠,总共有q个生长方向。

显然,如果n是没法用分数表示的无理数,就会“有理”得多。选什么样的无理数呢?圆周率π、自然常数e和√2都不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们的小数部分分别与1/7、5/7、2/5非常接近,也就是分别绕1、5、2周就出现重叠,分别总共只有7、7、5个生长方向。所以,越是“无理”的无理数越好。前面已提到,那只有黄金数φ≈1。618。也就是说,n的最佳值≈0。618,即新芽的最佳旋转角度大约是360°×0。618≈222°32'(或137°28')。

前面提到,最常见的叶序为1/2,1/3,2/5,3/8,5/13和8/21,表示的是相邻两叶所成的角度(称为开度),如果把它们换算成n(表示每片叶子最多绕多少周),只需用1减去开度,为1/2,2/3,3/5,5/8,8/13,13/21。它们是相邻两个斐波纳契数的比值,是不同程度地逼近1/φ。在这种情形下,植物的芽可有最多的生长方向,占有尽可能多的空间。对叶子来说,意味着尽可能多地获取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或承接尽可能多的雨水灌溉根部;对花来说,意味着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吸引昆虫来传粉;而对种子来说,则意味着尽可能密集地排列起来。这一切,对植物生长繁殖都大有好处。可见,植物之所以偏爱斐波纳契数,乃是在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作用下进化的结果,并不神秘。

1976年国际数学会议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哈德罗·库恩教授宣读了一篇奇特的论文。众所周知,N次方程在复数范围内有N个根,但除N=2和少数例外,要找出N个复数根是很困难的,你想解一个复数系数是N次的方程吗?那请你看看库恩先生的表演吧:他准备了一个培养皿和一个立体大篱笆,篱笆越往上越密。然后把你要解的方程的信息“告诉”培养皿。皿内吐出几个新芽,芽变成藤,飞快地攀上篱笆,一层一层往上穿。最后,每根藤恰好指向方程的一个根,于是方程的N个根就被找出来了。与会者无不目瞪口呆,惊奇万分。植物竟会解方程!原来库恩先生运用的是现代数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定理,这就是拓扑学中著名的“不动点定理”。因为学问太深,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近十几年产生新兴的分形数学(分维几何学):空间具有不一定是整数的维,存在一个分数维数。这就它最本质的东西。分形图案是指一种通过缩小比例的方法不断重复自身的图形。生活中,我们看到洋槐树、蕨类植物这些很美丽的大自然图案,就是分形图案的典型例子。组成某一蕨类植物的枝干本身就是这一蕨类植物的微型翻版,也就是说,任何一株独立的蕨类植物都是由与其外观相似的小分枝组成的。分形维数是指在某一区域内自相似图形按比例放大的速度。如果区域内自相似图形之间的密集度越高,这一区域的分形维数越大。

其实,许多科学都是受现实生活的启发。植物中的趣味数学就是科学的钥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17293/

《花卉趣味百话》(连载)七十四、花卉的数学趣话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