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十五年教师之现状
晓寒入学的时候是四岁,幼儿园老师说孩子太小,因为邻家男孩都是六岁才入学的,但经不起钱的诱惑,还是收了晓寒。在一次上课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月亮,问同学们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如老师所愿,所有的孩子都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因为他们正在学《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这一课。只有晓寒孤独地站在最后一排,老师很奇怪,问:“晓寒同学,你站着干什么?”晓寒回答:“弯弯的月亮像豆角。”教室里一片大笑,老师很严肃地对晓寒说:“晓寒同学,认真听讲,弯弯的月亮怎么像豆角呢,你没看书上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吗?”晓寒在嘲笑中坐下,以后再没听过课。
与众不同的晓寒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就当面提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老老师讲课的错误,错误的老师错误地认为这个错误的学生侮辱了他这个错误的职业。老师顾于面子,知道错了还是坚持错误。于是他的错误就毁了一代,当他有毁了代代想法的时候,结果退休了。于是一个人类精神的屠夫在人们的敬仰中走下了舞台。退休时学校隆重举行典礼回望这位老老师三十五年的毁人生涯。学生们都投以尊敬的目光,只有晓寒眼里满是蔑视。
来到中学时晓寒被分到了尖子班。所谓尖子班就是尖子老师和尖子学生的合成物种。尖子老师无一不老,尖子学生无一不戴眼镜,唯独晓寒在尖中最不尖,所以没戴眼镜。最开始的时候晓寒对这些尖子老师还是挺尊敬的,直到有一天,一位老师倚老卖老地拿起自己的教案自豪地对尖子们说:“知道这本教案跟了我多少年了吗?”台下渴求的目光望着老师。“十五年!”下面一片唏嘘,敬仰之情更上一层楼,只差没有俯首跪拜了。老师的窃喜挂在身体的各个角落。一本教案用了十五年,十五年之中教科书换了六代,教学大纲改了五次,这让晓寒悟出了一个道理,所谓老师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给特定的人讲特定的话。所谓学生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听特定的人讲特定的话。十五年,教师用一本教案忽悠了十五届学生,可谓毁人不倦,而且有再毁它十五年的气慨。一本教案养活了教师一生,创新在哪里,进步在哪里。创新不是课本换了一代又一代,进步不是教学楼盖了一座又一座。晓寒忽然看到上面站着一台机器人,十五年前有人给它输入了一个特定程序,它一直在这里乐此不倦地重复运行了十五年。晓寒很是佩服,一本教案闯遍天下。忽然上面机器人的一句话打破了晓寒的思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大学的时候晓寒阴差阳错地就学起了设计。在没上大学的时候晓寒觉得大学应该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地方,结果晓寒错了,原因是一次晓寒花了一周时间用自己的想法尽心完成了一个创意设计。晓寒觉得挺不错,因为自己在这个设计上摆脱了单一传统思路,而把更时尚的元素加入之中。结果老师严厉地指责说:这个怎么能这样做呢,这个地方要这样做而不是这样做。那个地方应当那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晓寒很有随着她的指点而立即改动,并且依照她的想法再做一个送给她的冲动,送给她的时候还要加上一句“给,你的作品。”那么我是什么?你有你的思考,我有我的想法,你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一个有自己思想的人,而我为什么非要用你的想法来创作我的东西,况且你的也并非正确,能给你倚老卖老的唯一资本就是你是老师,我是学生,在你的思想里,老师永远是对的,说什么学生永远是要洗耳恭听的。可惜晓寒不算学生,至少在这样老师的眼中不算。因为他对她的权威产生怀疑,他对她的地位构成威胁。晓寒不愿在这样的淫威里学习。晓寒认为如果一个老师以引导的方式教授学生,那么他算得上一个合格的老师,如果用命令的口气和唯吾独尊的方式说教,那么他就是一个屠夫,他不但抹杀了一个作品,还抹杀了一个人的创造力。用过时的教案,过时的方式,过时的思想,过时的眼光,来教育,看待,理解甚至侮辱今天的学生,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导师叫兽们。你们在迈着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步伐走着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路程。
忽然有一天晓寒感到在校园里再也待不下去了,这个禁锢了他十五年生命和生活的机构像一张魔爪,将要牢牢抓住他。并且越来愈多的同龄人已被牢牢抓住。他们像一个个经过击打,洗涤,组装,清理,粉刷,编程后的机器人被源源送向市场。于是晓寒想该到人间去混了。晓寒觉得混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并且晓寒还觉得,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混。自己已经在学校里混过来了十五年,而正要到社会上继续混下去,那么至于混到底是什么,下篇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