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周国平君
冯骥才说,当作家把自己写入书中,心中的企望只剩下一个:“愿读者的感受与我相同”。不知道周国平是否与我相同。不知道周国平是否与冯骥才一样也有同样的观点,反正笔者是清楚地感觉到在这一点上前者与后者心情是一样的。
近读周国平散文集,他那篇《自我二重奏》真把我给感动傻了,原先是读书读到精彩处总浮想联翩按奈不住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但今天不行,虽然读书过程中感情迭起憋得厉害想要提笔,而最终还是未着一字,越想越觉得自己没必要画蛇添足,人家周国平把自己多年来想说的话说完说透了,说到了入木十二分的地步了。
周国平说:
“我活在世上,爱着,感受着,思考着。我心中有一个世界,那里珍藏着许多故事,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它们虽已逝去,却将永远活在我心中,与我终身相伴。”
“在无限宇宙的永恒岁月中,你不过是顷刻之间化为乌有的微粒,这个微粒的悲欢甚至连一丝微风一缕轻烟都算不上,刹那间就会无影无踪。”
“爱和孤独是人生最美丽的两支曲子,两者缺一不可。无爱的心灵不会孤独,未曾体味过孤独的人也不可能懂得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当我独自在田野里徘徊时,那些花朵、小草、树木、河流之所以能给我慰藉,正是因为我隐约预感到,我可能会和另一颗同样爱它们的灵魂相遇。”
“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远没有人知道,绝对的孤独,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也同样会变成绝望。”
如果人世间有这么一个人,他能像了解周国平一样了解我,那么,如上的这些思想他就难分清谁是谁了(这样想是否有些于无佛处称尊?我不知道)。
平心而论,周国平的所思所感在许多年前我都有过,而最终还是让周国平给说出来了,而且人家说得轻松自然,像发自天籁,像天地间本有这样的话(林语堂语),这怎能不让我仰望和尊崇呢?
真正好的文章断不是写给所有人看的,它总是让会心者觉得妙极。红尘滚滚,人海茫茫,周国平君与我可谓互为会心了。比如爱的问题,他曾说:“人人都渴望美丽的爱情,但并非人人都能得到,有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品尝过个中滋味。”读此段话,笔者无法不产生曾经的拥有和幸福感(我期待自己因亮出心中闪亮的明珠而有朋友说我傻不唧唧)。他的另一段评述爱情的话说:“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次震撼心灵的爱情,而且只有少数有过刻骨铭心震撼心灵的爱之经历。”
托尔斯泰经受许多爱情的磨难之后说,“爱情不是一种尘世的感情,乃是一种天上的感情。”不是不知道托翁的话是真理,是自己总傻帽似地把那天上的事搬到人间做,所以自己免不了像冯骥才所说的那样活得七颠八倒。对于这些,周国平君真可谓是我心灵上的最好的抚慰者和私人感情上的恩人了。他的有些话,像是专对我说的一样。比如,“拼命感受生命的欢乐和痛苦才是幸福。对于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爱和孤独都是享受。”在另一篇《人生贵在行胸臆》里他说得更透彻更深刻更酣畅。他说:“世人常把善终视作幸福的标志,其实经不起推敲。若从人生过程看,一个只要痛快淋漓地生活过,不管善不善终都称得上幸福了。对于一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来说,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穷尽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其中也包括困境和逆境。”写至此,我无法抑制激动和感恩的心情,天地间除了自己就只有周国平君是认为我乃拥有过幸福的人了。他进一步说,“极而言之,乐极生悲不足悲,最可悲的是白活了一场。”我第一次读到这段话,高兴得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芸芸众生,天下攘攘,谁不想幸福、谁不愿幸运,谁不想活得洒脱而快活,但是,千百年来,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根本无幸福无快乐可言。众多没有机遇乐、有机遇没胆量乐和有机遇有胆子而没意志乐开怀的庸者们无法不照着稳稳当当平平淡淡的路无奈地走下去。出于一颗灵魂对另一颗灵魂的感动和感恩,我无法不动情地说:天底下知我者唯周国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