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有 千 千 结
1999.11.22
情感较细致、又喜欢诗文或其他艺术的人,无论是古人今人、男人女人,都特别喜欢月亮。阳光那么强盛,那么热烈,也少有人赞美它;月光那么柔弱,那么清冷,且“月有阴晴圆缺”,人们还是那么地钟情于她。优雅的诗文里有她,动人的歌声里有她,叫人心醉的画面里有她,人们与自己的心上人在一起,时常请月亮陪着。那个张若虚一生只写极少的诗,但对月的爱却是那样的一往情深。透过“春江花月夜”,我们似乎看到了他伫立江边,凝神千古秀月,低吟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李白,我们诗国的太阳,华夏人的诗仙,他一生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有关月的诗。他倾慕峨眉,写下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思恋故乡时,他写下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心情舒畅时,他举杯轻吟“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站在天山脚下,他仰望东升明月,唱出了“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泛舟碧湖,他写下了“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有时候,虽然没有直写月,但字里行间总使人感到有月光朗照。人生无奈,时常充满着痛苦和折磨;红尘滚滚,还常伴有地崩山裂般的灵魂震撼。诗仙也有痛不欲生的时候,而他很洒脱:“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有时,他是那般地自信而豪爽,唱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面对金樽美酒,他“停杯投箸”、“拔剑四顾”,恨切切“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他唱尽人间月儿风流,写出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有时,诗仙还以儿童的心理写月,道是“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千古明月照碧水,脉脉的秦淮河流淌着诗情画意;晓风残月,迷醉了梦中的越土吴山。我们把时序推到遥远的宋代,月光下走来了千古词人苏东坡。看他那“惊涛裂岸”的气魄,他那“乱石崩云”、“卷起千堆雪”的性格,我们千万次地为之倾倒!当代人坐飞机去饱览名山大川,哪比得苏子“故国神游”、“一樽还酹江月”的洒脱;好多大款带上情人去南国曲水流觞,殊不知苏子千年前就忘情赤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他比今日席不暇暖的现代人不知洒脱与悠然多少倍!当苏子心情闲适时,他写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他对人世倦怠时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他梦中思妻时写道:“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纵然千万年之后,我们为心上人祝福时还会吟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说,自太白之后,再也没有人在爱月写月上能胜过苏子的了。千秋万代,美女如云,纵然女子有倾城倾国之貌,也休想把我们的苏子对月儿的痴情的目光移开!
如果你生活在城里,对如火的灯光厌烦了,对车流人海惧怕了,虽然不能像太白那样静赏清月,不能像苏子那样“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而你只需在心底深处默念一遍太白、苏子的名字,就可以使你郁闷的心情得以舒缓。坐在微机前的你,长时间乏味的机器操作制约了你生命的律动和对自然的追慕,你可以想一想苏子“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似羽化而登仙”;当你被人生的各种欲望折磨得心意沉沉、百无聊赖时,你不妨拽着苏子衣襟,随他去“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历史的车轮转到了今天,农民的头上没有月亮,工人没有心情去看月亮,虽然有些政府要员也有兴致欣赏“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但更令他们倾心的却是桑拿按摩、生猛海鲜;青年学生唱腻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厌倦了“涛声依旧”和“潇洒走一回”,“还珠格格”的激动过去了,那小燕子也只能填补自己一时的灵魂空虚,读书没了心情,偶尔偷吃些禁果,还遥指天上明月,“都是月亮惹的祸”……你生活在现时代,一不留意就会为红尘卷飞。亲爱的朋友,你要保持一份缄默,一种悠然,一种明月般的圣洁,不妨在自己心境好的月明星稀的夜,乘如流清风、一缕情思,飘飘然飞身赤壁,与苏子一起把酒临风,看东升之明月,赏白露之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