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寻梦

2012-09-02 00:10 作者:苏丹卿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去匆匆,来匆匆,江南登台楼。妄想时光飞梭前朝,逗留在断桥烟雨时。奈何游人不解西湖,欲说西子是他人。本该一番寻觅,断桥残间,回首时,伊人何处?如今,留下的只是被风逝的踪迹,追溯千年,倾城羞语已然不再。

西湖这般,伊人这般,非游人梦中画仙。登雷锋,一览西湖众小,佳境容纳慧眼。可惜伊人踪迹,却早已是个秋残梦。而我,却依旧痴望,痴望当年白娘子,如脱尘画仙,嫣然一笑,迷乱我正犹望怀春的心境。偶时,我彷如穿透许公子,撑一油伞,断桥寻望。

望白堤,何来春风迷醉魂?苏堤细雨柳随风,如乱春时,犹见娘子小船而来。丹鹤高飞入青云,我本有意学那公子志在美人得归,欲揽青鹤,得以青云。只是娘子烟雨中朦胧,卿本仙源异香花,淡然芬芳如风而入,我怎又敢这般妄为,亵渎娘子一番嫣然。好装皓齿自荣华,娘子这般低首羞语,如画中仙子,姗姗而来。

寻三潭,如几世别离错失,才换来此生艰难相守。回首今朝,想必当年许公子巧遇娘子的那一瞬间,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缘还是梦?但反正就是这么的给遇上了,也算是他几世修来的缘,才得以娘子许身相报。这也算是美了许公子,也得以旁人垂涎。

秋月,如诗如画,一轮秋月,饱览世间红尘相思。娘子与许公子的几许春秋,如画也是如诗。

奈何,奈何,今朝看来,追溯前尘,皆非内心所思。奈何美与诗意,即空。一声叹,两行痕,去也。恨匆匆,怨匆匆,此处多情又是多加无奈。娘子锁塔相思,又是几度春秋所能煎熬?人妖疏通,但娘子一番真情惬意,却也是人,是仙,更是佛所不能及的境界。只是,人心比妖复杂,多念娘子是妖,却不知其善性之行,犹如山间灵秀般纯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她的千年修为,公子的几世轮回,才得以两人真情相报,奈何佛说妖道难容,人言妖念,也是百般恐慌庸俗。可怜娘子脱凡灵秀,有倾国之貌,菩萨之心,却也是难于世人所容。无奈,人之蛊惑,心之世俗,胜却妖念。娘子回首,如今却落个锁塔凄凉。今朝水墨去何处?一缕墨香难求,那份世人愚知,仙佛不容的情愫,又是谁人能知,含泪念经求知,内心诗画却亦难求。

苦了公子塔外不离不弃,只为有朝,再遇娘子相见。

如今,千年已过,娘子远去,西湖依旧,只是那烟雨断桥处,多了些许当年残梦。而我遇此处,本是赏番西湖之境,却无端生梦,想起娘子孤离别愁。继而对俗人一般庸学,略感悲哀。一生学之无尽,上知人生处世,下懂道德理论,奈何人之犯贱,知其懂而却又是犯其罪恶。若比妖孽,人之更恶,善性于善行多于表面,情坚贞,也是浮梦一场。

问,当下几人是娘子之心?又是娘子之脱俗?

世人多拜佛,行其善,却不及妖孽普度。而又扬言其祸害。不禁,想起蒲松龄笔下的狐仙妖道,是那般魅惑,美丽,却又是那般善良纯朴,与人心之恶,她们偶尔的小祸害,又岂能相比?笔锋回转,娘子自入人世以来,何时妖言惑众,离害凡人俗子?奈何,娘子惊世美貌,善行万千,却是因为妖身修为,而迫离至爱,从此锁塔佛经相伴,却终不能逃出红尘坠念,深深相思,幽若这西湖残荷,依旧是香留尘世,欲求公子相伴。

我站这断桥,犹望西湖秋景,百里荷花早已残落,但那深深荷韵,却依旧是西湖别样之美!但又或许,是娘子的思念穿越了历史的时空,芳魂踪其处,只为当年寻梦!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82209/

寻梦的评论 (共 10 条)

  • 赛飞
  • 晓梦如烟
  • 林玲英
  • 枫叶
  • 大海之子
  • 风语
    风语 审核通过并说 好文!
  • 风语

    风语欣赏佳作,问好文友!

    赞(0)回复
  • 孟杨

    孟杨美文欣赏,尽赏笔下美景

    赞(0)回复
  • 紫馨

    紫馨顶一下,推荐阅读~

    赞(0)回复
  • 々~∮~舒畅~〃~£

    々~∮~舒畅~〃~£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睛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儿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儿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的穗子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惊人的粗的橡树的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儿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感觉到,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里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怅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迹。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浸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 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这才是(寻梦)作者:季羡林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